-
新型冠状病毒诱发严重血栓性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老年女性病人因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经无创呼吸机支持、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好转后,病人出现血小板下降,静脉输注血小板治疗无效,血栓分子及检测提示血栓-纤溶活跃,经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迅速恢复.复习相关文献,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通过活化血小板、交叉模拟免疫等致病机制导致血小板降低及出血,早期足量的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及阻断炎症反应的进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8日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因AA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发生AE患者(患者1)为研究对象。患者1为男性、30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1的随访,截至2023年9月30日。以"造血干细胞移植""脑炎""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encephalitis""meningitis""autoimmune encephaliti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血液病患者接受allo-HSCT后发生AE的相关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以上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12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患者1因"allo-HSCT后42 +个月,肌无力1 +个月"于2020年12月28日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入院治疗。①患者1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脑脊液压力为350 mmH 2O(1 mmH 2O=9.81 Pa);脑脊液生化检查:Cl -浓度为129.4 mmol/L,葡萄糖水平为2.85 mmol/L,蛋白定量为879.0 mg/L;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为15×10 6/L,蛋白定性呈阳性;外周血感染相关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047 ng/mL,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为2.0 pg/mL;外周血血培养、血清及脑脊液病毒系列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脑脊液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脑脊液及血清AE相关抗体均呈阴性。②患者1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双侧大脑半球、中脑、小脑中脚见大致呈对称分布的片状稍长T2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中脑、小脑中脚高信号。③临床诊断:患者1于2021年1月14日被确诊为自身抗体呈阴性AE。④治疗及转归:对患者1采取镇静、输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抗癫痫、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体温逐渐正常,可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提示治疗有效。3月3日,患者1出院时可在家属搀扶下行走,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⑤随访及预后:患者1于随访期内规律复诊,9月30日复诊结果显示,AE后遗症症状明显,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等。⑥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到3篇关于allo-HSCT后发生AE的相关研究文献,共计4例患者(患者2~4),包括患者1在内的5例allo-HSCT后合并AE患者被纳入以下研究。这5例患者allo-HSCT后,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经头颅MRI、脑脊液AE相关抗体检测,最后均被诊断AE。对其均采取糖皮质激素、CD20单克隆抗体、IVIG等治疗后,其CNS症状均有所改善。 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免疫重建过程中,若出现CNS症状,需尽早完善头颅MRI、脑脊液抗体检测排查AE可能。一旦患者被诊断为allo-HSCT后合并AE,应立即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等治疗,以挽救其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恙虫病是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国澳门偶有感染个案报道,危重症的个案更是罕见。由于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呈非特异性及多样性,若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可进展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中国澳门镜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1年9月30日收治1例恙虫病伴MODS患者,结合患者郊外活动史(接触恙虫幼虫)、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皮肤发现恙虫病特有焦痂)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外裴氏试验阴性),诊断为恙虫病伴MODS。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无明显改善。启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VV-ECMO初始设定血流量5 L/min(70 mL·kg -1·min -1),转速3 500 r/min,吸入氧浓度(FiO 2)1.00,肝素抗凝,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180~200 s,同时调整CRRT脱水量;ECMO支持9 h后氧合改善,ECMO血流量下调至4 L/min(58 mL·kg -1·min -1)左右,转速3 000 r/min;ECMO治疗4 d患者病情好转,逐渐下调ECMO流量及FiO 2;于入院5 d撤离ECMO支持。持续呼吸机支持8 d后,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入院11 d停止CRRT改为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入院12 d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之后患者自主尿量逐渐增加,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住院36 d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与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 χ2值为18.22, P<0.001)、使用呼吸机( χ2值为37.84, P<0.001)、泌尿道插管( χ2值为180.57, P<0.001)、糖尿病肾病( χ2值为34.71, 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 χ2值为368.60, 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皮肤黏膜感染及管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皮肤黏膜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并接受原发肿瘤切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皮肤黏膜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4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5例(56.8%),女19例(43.2%),年龄(33.8 ± 15.4)岁。术后21例(47.73%)发生皮肤黏膜感染;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M( Q1, Q3)为38(25,60) d,显著长于无皮肤黏膜感染的患者[21(12,23) d, Z = -4.08, P < 0.001]。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34.09%)]。患者单位体重糖皮质激素剂量( OR = 1.21,95% CI:1.00 ~ 1.46, P = 0.047)、接受辅助通气治疗( OR = 9.20,95% CI:2.01 ~ 42.13, P = 0.004)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出院时37例(84.1%)恢复良好。 结论:皮肤黏膜感染是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原体多为耐药菌,且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需关注术后皮肤护理;术后糖皮质激素单位体重剂量高及接受呼吸机支持可能与患者术后的皮肤黏膜感染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和网站中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防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和2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口腔清洁、预防误吸、营养与活动、气道管理、手卫生、清洁消毒与隔离、抗生素管理7个方面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进行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5例经机器人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患儿术前、术中以及预后情况,总结器人手术在肠旋转不良应用的相关经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13例,女2例;胎龄36 +2~40 +4周;早产儿2例,足月儿13例;剖腹产7例,顺产8例;手术时日龄(11.7±5.9)d;手术时体重(3 065±377)g;7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肠扭转720°,5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540°,3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360°;12例胆汁性呕吐,3例非胆汁性呕吐;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余7例未合并心脏畸形。1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7±8)min,装机时间为(14 ± 3)min。术中气腹压力为(5.6±0.3)mmHg;呼气末PaCO 2为(38.4±4.3)mmHg,估计出血量1~3 mL。术后撤离呼吸机时间为(5.2±1.8)h。初次经口进食时间为术后(3.1±1.2)d,足量进食时间为术后(7.2±1.8)d,住院时间为(12.1±2.7)d。1例术后因局部肠粘连导致肠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因肠动力异常住院时间达27 d,其余13例恢复良好,无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提示15例均喂养良好,手术切口愈合满意,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感染患者肺脏保护的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脏保护在腹腔感染(IAI)患者的医治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分享IAI患者肺脏保护的管理策略。在实施IAI个体化呼吸保护时,良好的温湿化和胸腔物理治疗、必需的营养支持、严格的气囊管理、保持高卧体位、减轻镇痛镇静的持续时间和深度,有利于保持有效的咳嗽能力和预防隐性吸入。同时,需要预防呼吸机相关机械通气的损伤,做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潮气量、限制平台压力、膈肌保护和右心保护性策略。在进行个体化呼吸功能状态的评估和监测时,对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AI患者可以使用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最大吸气压(MIP)和气道闭合压(P0.1);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AI患者可以使用床旁简易肺功能指标,包括吸气和呼气的用力肺活量、吸气和呼气峰值流速、最大吸气压力和吐气压力以及1 s量和1 s率等。在肺康复中,实施"湿、翻、拍、咳、扩、吹、动"七字原则的肺脏保护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识别高危患者,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8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0例,女性37例,年龄(50.6±9.6)岁。采集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数据,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7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39例,其中9例死亡与其直接相关。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1%(32/3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是最常见菌株,分别占46.8%(36/77)和41.7%(32/77);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8h( OR=3.430,95% CI: 1.124~10.467, P=0.030)、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7 d( OR=9.013,95% CI:3.054~26.594, P<0.001)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尽量缩短ICU留置时间对于降低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