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古特白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唐古特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的荒漠植物,其果实具有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现对唐古特白刺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可为其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唐古特白刺黄酮类物质及其药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一种具有药用、食用和饲用价值的荒漠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白刺被誉为沙漠樱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还富含黄酮、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因此人们对其药用成分、含量、功效及药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现有唐古特白刺黄酮类物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调研,首先对唐古特白刺中已分离出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其次对唐古特白刺主要组织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整理和分析,另外对唐古特白刺中各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各类黄酮、黄酮单体化合物的药效及药理进行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白刺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并对未来白刺黄酮药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唐古特白刺植物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唐古特白刺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唐古特白刺 Nitraria tangutorum Bor.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反相C18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唐古特白刺叶中化合物5 ~10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唐古特白刺叶的80%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三-O-甲基鞣花酸(1)、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鼠李秦素(4)、异杨梅二醇(5)、三春水柏枝素A (6)、(3S,5R,6S,7E)-3,5,6-三羟基-7-香波龙大柱烯-9-酮(7)、1,2,3,4-四氢-1,3,4-三氧代-β-咔啉(8)、3-羟基-β-咔啉(9)、β-咔啉-1-羧酸(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8、9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最小仅为19.16 μmol·L-1,该研究首次发现唐古特白刺的抗炎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唐古特白刺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唐古特白刺80%乙醇提取液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反相C18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2)、阿福豆苷(3)、鼠李秦素(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3,3',4'-三-O-甲基鞣花酸(6)、(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7)、arenarine A(8)、β-卡巴林-1-羧酸(9)、3-羟基-β-卡巴林(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唐古特白刺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反相C18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唐古特白刺果实,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唐古特白刺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秦素(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Ⅱ)、salcolin A(Ⅲ)、丁香酯素(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V)、亚麻酸甲酯(Ⅵ)、isomyricadiol(Ⅶ)、arenarine B(Ⅷ)、glusodichotomine AK(Ⅸ)、1,2,3,4-tetrahydro-1,3,4-trioxo-β-carbo1ine(X).结论 化合物Ⅱ~X均为首次从唐古特白刺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唐古特白刺叶性状及叶片δ13C、δ15N沿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以唐古特白刺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沿300-40 mm年降水梯度,测定了7个样地的唐古特白刺叶片性状及叶片δ13C、δ15N.结果 表明:(1)沿降水梯度变化,7个地区唐古特白刺叶宽、长宽比、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片δ13C和δ15N变异性显著(P<0.05),而叶长差异不显著(P>0.05).唐古特白刺通过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形成性状间的最佳功能组合.(2)唐古特白刺叶片δ13C与叶面积、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与叶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仅与地下水埋深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降水量小于100 mm的区域,白刺主要利用地下水源,成为隐域植被,从而降低了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响应.(3)叶片厚度和叶氮含量可以作为体现不同地区间唐古特白刺差异的叶功能性状.数据显示叶片厚度与年平均温度正相关(P<0.05),尤其与年最高气温大于35℃日数关系更为密切(P<0.01);在高温环境下,叶片增厚的同时叶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这一过程中叶片δ15N值却有增加趋势(R2=0.62,P<0.05),因此叶厚度和叶氮含量对叶片δ15N的相对影响在干旱与半干旱区之间发生转变,这为进一步探究干旱区荒漠植被的水分限制阈值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降雨变化对荒漠优势植物形态特征、空间点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有助于预测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10年的模拟增雨试验,运用Programita软件,采用Ripley K函数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长期模拟增雨条件下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雨处理下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的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增雨处理的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显著大于对照,并随着增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增雨量小于72 mm时,白刺枝条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趋势;当增雨量大干72 mm后,随着增雨量的增大,白刺枝条表现出聚集强度明显降低的趋势.油蒿植株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就空间关联性而言,对照处理下唐古特白刺枝条与油蒿之间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增雨量的增加两者呈现无关联或正关联,当增雨量达到144 mm时,空间关联由负关联向正关联转变.未来降雨增加条件下,土壤水分明显改善,两种荒漠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减弱,更有利于白刺和油蒿的共存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白刺个体大小的生态化学计量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化学计量的提出为认识C、N、P耦合循环特征、驱动力及机制等提供了新方法,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变化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以唐古特白刺为对象,通过对白刺分株2017年当年生枝、2年生枝、大于2年生枝、叶、根和压条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的测定,拟合了基于构件大小的元素总量,并推导了白刺各构件及整株依赖于个体大小的生态化学计量模型.结果 表明:推导模型能够反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动态,老枝和压条均具有较高的N∶P与C∶P,叶、当年生枝和根均具有较低的N∶P与C∶P,白刺整株3种元素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累积速率为P>N>C.本研究结果符合现有的生长速率假说和异速生长理论,同时也可从侧面印证养分重吸收现象,该方法可作为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元素计量动态特征的一种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民勤荒漠区主要灌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究不同灌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规律,揭示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民勤荒漠区4种主要灌木梭梭、沙拐枣、唐古特白刺、柠条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荒漠植物在生长季内叶片的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沙拐枣、柠条锦鸡儿叶片C含量显著高于唐古特白刺、梭梭(P<0.05),且唐古特白刺显著高于梭梭,沙拐枣与柠条锦鸡儿差异不显著;唐古特白刺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叶片;唐古特白刺叶片P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但两者均与梭梭和沙拐枣差异不显著.(2)4种荒漠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各指标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异系数表现为:P(28.34%)>C∶P(24.70%)>N∶P(19.07%)>N(17.49%)>C∶N(16.89%)>C(2.91%).(3)C含量与N、P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沙拐枣,其他叶片N含量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荒漠植物叶片N∶P值的变化主要由P含量变化决定.(4)植物叶片C、N、C∶N、C∶P和N∶P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植物叶片P含量的变异主要受生长季节影响.研究发现,民勤荒漠4种灌木植物叶片C、N、P含量及C∶N、C∶P和N∶P在生长季内因物种而不同,它们在生长季内变异系数在植物种之间也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唐古特白刺根际微生物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兰州唐古特白刺根际分离得到对植物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为研发相关菌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划线法从其根际分离纯化出6株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用藜麦检测各菌株的促生功能,并对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1个菌株16S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基因草图绘制.[结果]根据生化鉴定结果,6株细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16S rRNA基因鉴定BC4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BC4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为兰州唐古特白刺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