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期间实施辅助性雾化吸入护理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期间实施辅助性雾化吸入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入院的使用丹青三甲散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取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喉宁雾化剂喷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嗓音声学声时、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辅助雾化吸入护理前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得到提升,但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声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声时均得到延长,但观察组声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喉宁雾化剂辅助护理能够优化常规疗法联合丹青三甲散治疗的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极中山站越冬科考队员的伤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南极考察站越冬科考队员的伤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提高极地考察站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策略。方法:选取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9名越冬队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在站期间发生的各种伤病,按就诊次数、病种及所属科室计算疾病构成比,分析常见伤病可能的诱发因素。结果:第3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9名队员越冬期间均出现伤病就诊;诊疗伤病91人次(不含复诊),前10种伤病依次为:急性软组织损伤(18.7%)、消化不良(12.1%)、皮炎(11.0%)、眼结膜炎(5.5%)、咳嗽(5.5%)、咽喉炎(4.4%)、嘴唇疱疹(4.4%)、失眠(4.4%)、慢性软组织损伤(4.4%)、口腔溃疡(2.2%);伤病所属科室前10依次为:创伤与骨科(23.1%)、皮肤科(14.3%)、消化科(13.2%)、耳鼻喉科(7.7%)、呼吸科(7.7%)、口腔科(6.6%)、眼科(6.6%)、普外科(5.5%)、精神科(4.4%)、泌尿外科(3.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重视野外个人防护、加强后勤补给、提高蔬菜产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适度身体锻炼、避免强烈对抗类运动、丰富业余生活、规律作息、控烟限酒等,以降低南极考察站越冬期间科考队员的伤病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声门下囊肿5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声门下囊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声门下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2例为早产儿,3例为足月儿,均有气管插管史。1例一直无症状,其余4例有喉鸣,其中2例伴声嘶、呼吸困难,曾被误诊为喉软化症、喉炎等。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灰白色囊肿样病变,增强CT检查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均给予激光及钳夹治疗,术后随访支气管镜5~12周,均无复发及声门下狭窄。结论:有气管插管史的患儿出现喉鸣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有无声门下囊肿,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是声门下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6例声门下血管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GH)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SG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男5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1∶2.2,中位年龄90(60,90)d。临床表现为喉鸣11例,呼吸困难8例,犬吠样咳嗽5例,声音嘶哑4例,喘息3例。被误诊为喉炎10例,喉软化7例,喉部肿块1例,咽后壁脓肿1例,肺出血1例。确诊时间为1 d~1个月,中位时间15 d。3例合并喉软化,2例合并主动脉狭窄,1例合并声带麻痹,5例合并其他部位1个或多个血管瘤。15例行喉镜检查,9例提示血管瘤;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5例提示血管瘤;13例行颈部增强CT检查,13例均提示血管瘤。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1例行肿物内抽吸,吸出1 ml血性液体,气管切开1例,普萘洛尔治疗12例,联合强的松2例。4例转至外院,预后不详;1例合并多部位巨大血管瘤患儿死亡;余11例均在1周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SGH发病隐蔽,易漏诊误诊,可行喉镜、支气管镜、颈部增强CT阶梯式或联合诊断,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咽喉非特异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所致的急性咽喉炎。患者男,41岁,因“剧烈咽痛、高热2 d”就诊。初始血常规检查结果符合细菌性感染特征,但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5 d无效,进一步完善相关病原学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后采用靶向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明确诊断感染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多引发生殖器感染,咽喉部感染少见),给予针对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患者感染相关临床症明显好转,1周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咽肌型重症肌无力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4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加重伴言语不清2 d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伴咽部异物感,吞咽时明显,偶有咽喉部隐痛等不适,多次于院外就诊,考虑慢性咽喉炎,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 d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无法饮水进食,伴有言语不清,说话如口中含物,咽喉部疼痛不明显。纤维咽喉镜检查: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舌根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肥大,会厌左侧舌面见一直径大小约1.5 cm的淡黄色囊性新生物,表面光滑,杓间区黏膜苍白增厚,双侧声带轻度水肿,运动闭合可,双侧披裂对称,稍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图1A)。既往胆囊炎病史,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否认家族史、传染病史。入院诊断:吞咽困难(原因待诊),会厌囊肿,咽喉反流,慢性咽喉炎,胆囊炎。血常规:白细胞13.46×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1%,淋巴细胞百分比10.3%。电解质K + 3.49 mmol/L。予以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林格氏液补液、口服氯化钾补钾、伏诺拉生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较前稍缓解。追问病史,家属诉2 d前与患者争吵后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情绪稳定时症状稍缓解,考虑存在心因性因素可能。完善头部MRI示双侧额叶缺血、腔梗灶,轻度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左侧基底节及右侧丘脑区小软化灶(图1B)。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查体合作,高级认知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未见明显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抬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痛触觉对称,双侧指鼻、跟膝胫实验(-),Romberg(-),双侧病理征(-),颈阻(-),疲劳实验(+)。考虑延髓麻痹待诊:重症肌无力。完善肌电图/诱发电位:RNS左面神经1、3、5 Hz电刺激均可见CMAP波幅递减,10 Hz 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左尺神经5 Hz电刺激波幅递减趋势,余各频率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复电刺激异常(低频递减)。外周血-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五项(定量):抗乙酰胆碱AChR受体自身抗体5.51 mmol/L(<0.45 mmol/L),明确重症肌无力诊断。加用甲钴胺营养神经,溴吡斯的明抗胆碱酯酶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较前明显好转,院外继续巩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食道或口腔而引起症状或并发症的胃肠运动障碍。GERD的典型症状是胃灼热和胃内容物反流到口咽。胃灼热可放射至颈部,通常在饭后或躺卧时加重,并可通过抗酸剂缓解。反流是胃内容物回流到口腔或下咽。上腹部疼痛也可以是胃食管反流的症状,食管反流的食管外症状包括牙齿腐蚀、喉炎、咳嗽和哮喘。近年来,对GERD的分子基础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提示其发病机制更加复杂且涉及多因素参与。本文以GERD的分子发病机制为出发点从基因在GERD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NF-κB通路在GERD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G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5-羟色胺通路异常与GERD的联系及活性氧产生在GERD中重要的作用等五个方面总结GERD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H优质护理理念引入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H优质护理理念引入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住院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基于3H优质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喉鸣音、咳嗽、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3H优质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有利于患儿预后,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原发性巨大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原发性喉部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患儿女,10岁,因“睡眠打鼾伴呼吸不畅3个月”于2018年10月31日至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术前行喉镜及CT检查示喉部左侧类圆形孤立肿物,入院诊断为喉部肿物。入院后,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喉肿物切除术,肿物为2 cm×2 cm×1 cm大小质中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IMT。术后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