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荧光探针在大鼠肝癌血供分子影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荧光探针在大鼠肝癌血供分子影像中的应用,为肝癌的双血供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二乙基亚硝胺化学诱导法建立1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15周时行磁共振扫描、切取肝组织行病理切片;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应用不同的纳米荧光探针,观测肝癌组织血供的分子影像,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 t检验。 结果:12只大鼠13~14周时死亡4只,15周时存活率为66.67%,成瘤率100%。病理切片符合肝细胞性肝癌征象;分子荧光成像在动脉时癌结节5,6-二氯-3,4-二氢-2(1H)-亚胺喹唑啉-3-乙酸乙酯氢溴酸盐(DiI)荧光强度[(2.99±0.41)×10 7]高于周围肝组织[(1.06±0.22)×10 7, t=-9.410, P<0.05];而在门静脉时癌结节Alexa fluor 647荧光强度[(1.30±0.29)×10 7]低于周围肝组织[(2.76±0.38)×10 7, t=7.480, P<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玻片扫描提示肝癌结节动脉血供高于周围肝组织,而肝癌结节实质及周围均存在门静脉供血,以周围为著。 结论: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可建立成熟稳定的肝硬化肝癌模型,纳米荧光探针在微观水平观测到肝癌组织为动静脉复合血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TB)对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结核病防治系统(简称北京结防系统,包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离培养阳性菌株,经MPB64抗原检测试验鉴定为MTB的菌株1 226例,经比例法药敏检测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情况,筛选出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患者菌株,用微孔板法检测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贝达喹啉(BDQ)、利奈唑胺(LZD)的耐药性。总结4种A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耐药水平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情况,分析R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4类耐药肺结核患者不同特征的分布差异、LFX、MFX交叉耐药、耐BDQ和耐LZD菌株耐药谱以及RR-TB患者治疗转归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和组内采用χ 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226例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RR/MDR/pre-XDR/XDR-TB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0.8%(255/1 226)、15.2%(186/1 226)、5.7%(70/1 226)、0.5%(6/1 226)例;在年龄和初复治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95, P=0.020; χ2=15.91, P=0.001);在RR-TB患者菌株中LFX、MFX、BDQ和LZD耐药率分别为27.5%(70/255)、27.5%(70/255)、0.4%(1/255)、2.4%(6/255);LFX、MFX和LZD敏感菌MIC主要集中在0.25 mg/L,BDQ敏感菌MIC主要集中在0.03 mg/L;同时对LFX和MFX均耐药的菌株有25.1%(64/255),单耐LFX和单耐MFX菌株均为6例,呈不完全双向交叉耐药;研究检出1株耐BDQ菌株,6株耐LZD菌株;RR-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4.4%(151/203),含LFX的方案中耐药和敏感患者治疗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检验, P=0.012)。 结论:利福平耐药MTB氟喹诺酮类药物(LFX和MFX)耐药形势严峻;LFX和MFX呈不完全双向交叉耐药;抗结核新药BDQ和LZD目前耐药率不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加强耐药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2023年更新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撰写了《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的相关内容,是临床工作者在无可替代情况下超出药物说明书抗结核治疗用药的依据,也是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良好规范,对临床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4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不断报道,抗结核治疗药物有所调整,多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也已有所改进。为此,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对《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本共识对异烟肼、利福霉素类药物(利福平、利福喷丁)、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共9类13种药物的超适应证、超剂量用法、超用药途径、超适用人群等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与修订,并按照GRADE证据分级方法进行了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的系统评价,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与参考,以规范用药、合理治疗、提升疗效,更好地实现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喹唑啉酮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源化合物中,是多种生物碱的主要结构单元,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疟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药物耐药性、环境污染等现象的频繁出现,源于自然界生物的药物研发已然成为趋势.喹唑啉酮作为天然源小分子,已成为众多课题组的主要课题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频繁发布于各大期刊.本文针对喹唑啉酮骨架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喹唑啉酮类药物的研发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红景天苷通过NF-κB/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IL-23、Th17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凋亡及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五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红景天苷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00 mg/kg);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喹唑啉化合物(EVP4593)(5 mg/kg);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200 mg/kg)+EVP4593(3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大鼠持续干预7 d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17、IL-23,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记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取肺组织进行PVECs培养并检测第2代PVECs的增殖率及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建模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VECs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变严重;与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变有所好转;与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相比,红景天苷十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1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红景天苷组与抑制剂组相比,血清中IL-23、1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KB/Bcl-2蛋白表达、PVECs凋亡/增殖率以及肺组织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降低NF-κB/Bcl-2水平调节重症肺炎大鼠IL-23/Th17平衡,并有效抑制PVECs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吴茱萸次碱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是从传统中药吴茱萸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喹唑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吸引了大量学者和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研究.迄今,对吴茱萸次碱的研究主要包括从新的天然来源中分离提取和开发新的全合成方法,发现新的生物活性、代谢、毒理学性质、结构修饰与活性的关系、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吴茱萸次碱的溶解性很低,这影响了其吸收效率,其高细胞毒性也阻碍了其作为药物的发展.于是,众多学者对吴茱萸次碱结构修饰和改造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更好的生物活性结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吴茱萸次碱结构修饰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吴茱萸次碱衍生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药物拼接的verubulin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的喹唑啉环2位引入MP-HJ-1c(3)结构中的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团,发现新结构类型的微管聚集抑制剂.方法 将化合物1的衍生物2和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YZ3进行叠合,设计了分别用亚甲基或1,2-亚乙基将1喹唑啉环2位与3中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进行连接得到的目标化合物4a和4b,并进行了分子对接.4a和4b经酰胺缩合、分子内成环、亲核取代和酰胺缩合4步反应合成,总收率分别为7.9%、11.3%,结构经 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评价了4a和4b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a与5YZ3的结合能为-27.93 kcal·mol-1,来源于1、3的结构部分各自基本维持了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4a和4b的A549增殖抑制活性分别为(0.15±0.03)μmol·L-1 和(9.91±1.04)μmol·L-1(GI50 值);仅4a表现出微弱的微管聚集抑制活性[(67.1±11.1)μmol·L-1(IC50值)].结论 设计的化合物4a表现出一定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对其结构中的N-甲基-4-甲氧基苯环部分进行构效关系研究.4b经体外测试无明显微管聚集抑制活性,与分子对接中由于连接链过长导致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无法与微管蛋白形成有效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天然产物色胺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色胺酮是一种天然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是许多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如青黛Indigo Naturalis、大青叶Isatidis Folium和板蓝根Isatidis Radix.色胺酮的抗菌、抗炎作用早有报道,近期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血管生成、抗寄生虫等药理活性.加之结构稳定、毒副作用小、易于被肠道吸收等特点,使之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色胺酮的药理活性,并对其天然来源,合成方法,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色胺酮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西安市新定义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收集西安市2019-2020年经表型药敏检出的耐多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及新定义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情况,为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0年西安市胸科医院进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核分枝杆菌3 088株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各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从保存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随机选取114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既往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分析新定义广泛耐药发生情况.结果 在3 08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检出异烟肼耐药411株(占14.3%),利福平耐药347株(占11.2%),乙胺丁醇耐药142株(占4.6%),链霉素耐药550株(占17.8),耐多药237株(占7.6%).237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阿米卡星、氯法齐明耐药率分别为44.3%、26.6%、33.3%、24.1%、5.1%、4.2%、3.0%、2.5%.114株随机选取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检出贝达喹啉耐药0株,利奈唑胺耐药3株,新定义广泛耐药结核1株.结论 西安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喹诺酮及对氨基水杨酸钠耐药率较高,用药时应尽量获得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新定义广泛耐药结核发生率低,即使无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仍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喹唑啉衍生物(N111)体外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研究喹唑啉衍生物(N111)体外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N111治疗卵巢癌靶点,并对治疗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实验分为N111处理组(N111化合物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阴性对照组(DMSO组);分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形态学观察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JC-1、DCFH-DA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变化;PI、Annexin V-FITC、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显示N111抗卵巢癌靶点蛋白的生物功能提示靶点功能聚集人类疾病、炎症、肿瘤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N111对卵巢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IC50=14.62μmol/L)(P<0.0001);浓度依赖性抑制单细胞克隆团的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紊乱及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001);随着N111处理浓度增加,Bcl2、Caspase 3、P-AKT、SHIP2表达量降低,AKT表达量没有变化,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P<0.0001).结论:化合物N111通过抑制SHIP2,促进ROS水平紊乱,减弱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A2780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等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