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106例RSV肺炎患儿(RSV肺炎组)和70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RSV肺炎患儿中,低危68例,中危25例,高危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ECP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SV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ECP对RSV肺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RSV肺炎组FEV 1%和FEV 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81.47 ± 14.08)%比(96.80 ± 17.10)%和(72.17 ± 21.63)%比(93.46 ± 26.57)%],FeNO和ECP明显高于对照组[(17.88 ± 2.55)ppb比(9.79 ± 2.35)ppb和(64.00 ± 20.05)μg/L比(41.59 ± 16.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危和高危RSV肺炎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低危患儿[(70.82 ± 20.84)、(90.71 ± 19.75)μg/L比(58.05 ± 14.72)μg/L],高危患儿明显高于中危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 1%、FEV 1/FVC、FeNO、ECP是影响RSV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2.913、17.845、0.002和0.126,95% CI 2.641~63.139、2.972~107.139、0.000~0.017和0.028~0.566,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CP诊断RSV肺炎的最佳临界值为51.84 μg/L,AUC为0.80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和75.47%;血清ECP诊断早期RSV肺炎的最佳临界值为43.17 μg/L,AUC为0.71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57%和82.3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CP与FEV 1%和FEV 1/FVC呈负相关( r=- 0.632和- 0.604, P<0.01),与FeNO呈正相关( r= 0.707, P<0.01)。 结论:RSV肺炎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升高,与FEV 1%、FEV 1/FVC呈负相关,与FeNO呈正相关;血清ECP可作为RSV肺炎患儿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I型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cells,ILC2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鼻-鼻窦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9例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外周血及鼻腔黏膜组织中ILC2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SD)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33、IL-25、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的表达水平。结果: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鼻腔黏膜组织中的ILC2呈正相关,ILC2表达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VAS评分及CT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1)。外周血中ILC2比例与T2型炎症因子EDN、ECP、IL-25、IL-33、IL-13、IL-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P<0.01),上述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也不同程度的高于CRSsNP患者。 结论:初步证明ILC2在2型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ILC2及其上下游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呈现相关性,ILC2可能是潜在的未来新型疗法的指导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CRS)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别作为CRS组和对照组。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3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18~65岁)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组织、鼻息肉,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57岁)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Eos浸润情况,并将CRSwNP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Eos-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non-Eos-CRSwN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的方法检测4组患者Notch通路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Delta-1、Delta-3和Delta-4的表达,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以及Treg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Foxp3 + Treg细胞在4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CRSsNP组和non-Eos-CRSwNP组相比,Eos-CRSwNP组的IL-4、IL-5、IL-13表达水平最高( F值分别为16.930、9.197、9.116, P值均<0.05);Foxp3的表达水平最低( F=2.780, P<0.05);Foxp3与ECP呈负相关( r=-0.326, P<0.05)。Eos-CRSwNP组中CD4 +CD25 +Foxp3 + Treg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CRSsNP组、non-Eos-CRSwNP组( F=13.140, P<0.01)。Notch-1、Jagged-1在Eos-CRSwNP组中表达高于non-Eos-CRSw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5.953、 6.380, P值均<0.05);且在鼻息肉组中Notch-1/Jagged-1与Foxp3表达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611、-0.346, P值均<0.05),与IL-4、IL-5、IL-13和ECP的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781、0.459,0.621、0.601,0.605、0.490,0.464、0.668, P值均<0.05);在鼻息肉组中其余Notch通路受体/配体在各组间的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Notch-1/Jagged-1通路异常激活可能参与调控Eos-CRSwNP中Treg细胞功能的抑制,以促进Th2型炎性反应及Eos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13例临床分析》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的部位、范围,并指导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彻底切除。论著《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患者Notch通路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Delta‐1、Delta‐3 和Delta‐4 的表达,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以及调节性T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认为Notch‐1/Jagged‐1通路异常激活可能参与调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抑制,以促进Th2型炎性反应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论著《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与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较低的人患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辐射暴露可能是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嗜酸性粒细胞是人体中一种含有嗜酸性颗粒的细胞,主要在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蠕虫感染等)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浸润多种肿瘤组织,并在特定情况下合成和分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毒性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酶等,这些物质可能影响血管生成、基质重塑或改变肿瘤微环境,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本文对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嗜酸性粒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有助于防御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感染,特别是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效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种肿瘤,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或在肿瘤微环境中间接调节肿瘤进展。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嗜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参与抗肿瘤效应,亦可通过促进炎症进展等方式促进肿瘤形成。为此,文章重点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作为免疫治疗的预测靶标,对临床疾病治疗和监控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及疱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检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及疱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初发BP患者40例、健康人40例进行血清ECP检测;选择同一时期就诊的33例初发BP患者、41例非免疫性疱病患者进行疱液ECP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和疱液ECP含量,同时对1例BP和1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病理切片进行ECP免疫组化染色。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或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BP患者血清ECP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 结果:BP组血清ECP含量为(116.9 ± 19.3)ng/L,健康对照组为(93.3 ± 1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96, P<0.001)。BP组疱液ECP含量为(665.8 ± 189.0)ng/L,非免疫性疱病组为(547.5 ± 24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31, P = 0.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P患者ECP阳性细胞胞质棕黄色颗粒明显多于接触性皮炎患者。BP患者血清ECP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r = -0.15, P = 0.35)。 结论:BP患者血液、疱液ECP水平明显升高,且疱液ECP水平远远高于血清ECP水平,提示ECP可能参与BP的发病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江苏省徐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探讨过敏原特异性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al immunoglobulin E,SIgE)、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并对临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混合型(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检出例次,分析各类过敏原感染种类分布情况,观察过敏原SIgE检出阳性儿童与过敏原SIgE检出阴性儿童的血清ECP和TIgE表达情况,并以第1秒用力呼吸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比例(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e of one second,FEV1/FVC)为疗效评价指标,简要评价其临床干预效果。结果: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共13 078人次(49.67%),食入性过敏原检出共8826人次(33.52%),混合型(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检出共4425人次(16.81%)。吸入性过敏原种类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占比最高,分别为3689人次(14.01%)、3474人次(13.19%)和3243人次(12.32%)。食入过敏原种类以牛奶、鸡蛋占比最高,分别为2839人次(10.76%)和2396人次(9.10%)。吸入性、食入性、混合型过敏原感染种类均以两种占比最高(分别为56.02%、47.00%和36.56%)。17 479例支气管哮喘儿童过敏原类型(吸入性、食入性、混合型)在年龄分布特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70.654,17.949和502.403, P值均<0.05),在性别分布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IgE阳性儿童的血清ECP、血清TIgE显著高于SIgE检出阴性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8.746和83.373, P值均<0.05);经临床干预后,FEV1、FVC、FEV1 /FVC均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临床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9.144,48.689,364.157和32.256, P值均<0.05)。 结论:本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牛奶、鸡蛋为主,且吸入性过敏原感染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SIg可以用来帮助医师进行过敏原判定。另外,过敏原的年龄分布特征差异也应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鼻黏膜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wNP)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纤维连接蛋白(Fn)和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CSw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原有鼻内镜手术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至术后12周.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生活质量、鼻腔结构、通气功能、血清ECP、Fn、AQ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结构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包括:鼻塞、流涕、头部闷胀感、嗅觉减退、鼻腔干燥/结痂感)和血清ECP水平降低,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缩短,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增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100量表)评分、血清Fn和AQP-1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可缓解CSwNP患者鼻部症状,改善鼻腔结构和通气功能,调节血清ECP、Fn和AQP-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EOS和血清ECP、IgE、LTC4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EOS(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IgE(免疫球蛋白E)、LTC4(白三烯C4)的影响.方法:78例CVA患儿随机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和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儿均治疗30 d评价疗效,对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ECP、IgE、LTC4(ELISA)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儿主症(咳嗽)和次症(咯痰清稀、喷嚏、鼻塞、流清涕、咽痒)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9.5%)(P<0.05).治疗后2组患儿外周血EOS计数明显减少(P<0.05),血清ECP、IgE、LTC4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减少或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0.01).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味可提高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有助于减少EOS数量及其释放的毒性物质ECP,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