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囊泡胺转运蛋白1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囊泡胺转运蛋白1(VAT1)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中135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135例肿瘤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占比。根据VAT1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大于或等于中位数; n=68)和低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小于中位数; n=67)。对两组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SEA)。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例GBM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VAT1、p65及CD80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半定量方法判断蛋白染色结果。 结果: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低表达组比较,VAT1高表达组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占比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9和 P=0.045)。GSEA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高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免疫反应调节和炎性反应(均 P<0.001),且VAT1高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抑制物(IκB)激酶/NF-κB信号的调控和IκB激酶/NF-κB信号的正向调控密切相关(均 P=0.001)。随着VAT1表达量的升高,多种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基因表达呈正相关趋势(均 P<0.001)。9例GBM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65蛋白和CD80蛋白均与VA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92和0.93,均 P=0.004)。 结论:初步研究发现,GBM患者中VAT1高表达可能会影响肿瘤免疫反应,并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肿瘤免疫细胞的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多巴胺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另取体质量相匹配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1.6 g/100 g)和硫酸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采用自主活动程控仪监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F=184.354, P<0.001)。灌胃1~4周,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且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在灌胃1~4周的自主活动次数均较造模后减少(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的α-syn( H=29.098)、DAT( F=54.632)及VMAT2( H=18.98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α-sy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39(0.36,0.51),0.39(0.36,0.50),0.62(0.50,0.70)](均 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低于泰必利组[(0.37±0.06),(0.26±0.07),(0.49±0.09)](均 P<0.05),VMAT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370, P<0.001)。模型组DA水平高于对照组[(7.65±0.72)ng/L,(3.71±0.59)ng/L; P<0.05];中药组[(3.92±0.81)ng/L]、泰必利组[(4.40±0.53)ng/L]的DA水平低于模型组(均 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健脾止动汤可改善TS模型大鼠的抽动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yn过度释放、提高DAT及VMAT2表达、改善DA突触囊泡循环,从而降低大脑突触间隙内的DA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调控Wnt信号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变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观察电针对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突触后标志物桥尾蛋白(Gephyrin)以及树突棘密度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a,Wnt5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D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MPTP腹腔注射复刻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一天对电针组小鼠开始针刺"合谷""太冲"穴,同日左旋多巴组小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注射液,各组小鼠干预2个疗程后采用爬杆及悬挂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标记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和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Wnt5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爬杆耗时缩短(P<0.05),悬挂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神经元细胞稀疏,残留的多巴胺神经元萎缩,胞核皱缩偏移,水肿空泡变性增多;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形态圆润,水肿变性细胞减少,形态清晰.各组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纹状体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的阳性表达升高(P<0.05),Wnt5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早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进行电针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机制可能是电针激活Wnt5a信号进而调控抑制性突触,改善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5-羟色胺转运体敲除对小鼠大脑皮层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5-羟色胺转运体(5-HTT)敲除对小鼠大脑皮层谷氨酸(Glu)能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为探索抑郁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基因分型将5-HTT敲除的雄性实验小鼠分为5-HTT-/-(纯合子)、5-HTT+/-(杂合子)及5-HTT+/+(野生型)3个实验组,每组8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鼠大脑皮层谷氨酸能系统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GluNl)、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1(GluR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和GABA能系统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囊泡 γ-氨基丁酸转运体(VGAT)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mRNA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分子蛋白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 将5-HTT+/+组mRNA和蛋白表达量标准化为1,小鼠大脑皮层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分子变化为,与5-HTT+/+组相比,5-HTT-/-组GluR1、EAAT1、EAAT2mRNA水平较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8±0.57、1.73±0.52和1.4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HTT+/+组和5-HTT+/-组(5-HTT+/-组EAA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3± 0.28)比较,5-HTT-/-组EAAT1蛋白水平较高(相对表达量为1.62±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能系统相关分子变化为,与5-HTT+/+组相比,5-HTT-/-组VGAT和GAT1 mRNA水平较高(相对表达量为1.36±0.44、1.47±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HTT+/+组和5-HTT+/-组(5-HTT+/-组VGA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2±0.13)比较,5-HTT-/-组VGAT蛋白水平较低(相对表达量为0.74±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HTT基因缺失可能激活皮层谷氨酸能系统并且抑制GABA系统,导致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失衡,可能与抑郁的发生发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薰衣草挥发油香薰吸入给药助睡眠作用及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薰衣草挥发油吸入助睡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氯苯丙氨酸模型组(300 mg·kg-1)、地西泮对照组(2.5 mg·kg-1)及薰衣草挥发油低剂量组(4 μL)、中剂量组(8 μL)、高剂量组(16 μL);采用自制熏香仪加热熏香给药,1次·d-1,1h/次,连续7d.观察熏香吸入后小鼠行为学变化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动物脑内海马区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A)、五羟色胺(5-HT)以及腺苷(AD)等神经递质水平,并对GABAA/Glu值进行评估;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熏香对谷氨酸受体(GluR1)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VGluT1)表达的影响.结果 薰衣草挥发油各组熏香吸入均可显著提高失眠模型小鼠入睡效率和时长(P<0.05,P<0.01);熏香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失眠模型小鼠活动路程且增加静止时间(P<0.05,P<0.01),熏香高剂量组可减少失眠模型小鼠活动路程和运动速度(P<0.05,P<0.01),且增加静止时间(P<0.01);可显著升高Glu、GABAA、5-HT及AD的递质水平(P<0.05或P<0.01),同时上调GABAA与Glu的比值(P<0.05或P<0.01);可显著升高海马组织中GluR1及VGluT1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薰衣草挥发油熏香吸入具有助睡眠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神经递质的分泌、GABAA/Glu分泌平衡以及影响Glu合成代谢和转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薰衣草挥发油香薰吸入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考察薰衣草挥发油(LVO)香薰吸入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间氯苯哌嗪(MCPP)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分别复制小鼠焦虑模型和抑郁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明暗箱穿梭实验、自发活动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检测,考察LVO香薰吸入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ELISA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五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神经递质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颗粒体蛋白(GRN2B)、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GRM5)抗体、谷氨酸能系统代谢和转运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1(GluR1)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表达,初步探究LVO香薰吸入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焦虑模型组比较,LVO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总活动路程和速度,增加静止时间,降低模型动物在暗箱中的活动路径和速度(P<0.05);同时降低Glu水平,升高5-HT水平及GABAA水平,提高焦虑模型动物中GRN2B、GRM5蛋白表达.与抑郁模型组比较,LVO能显著增加模型组动物总路程和运动速度,降低静止时间,降低模型动物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升高5-HT和Glu水平,降低GABAA水平,提高抑郁模型动物中GRN2B、GluR1、VGluT1蛋白表达.结论 LVO香熏吸入具有一定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神经递质分泌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沉香线香燃香调节多神经递质途径的抗焦虑/抑郁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探讨沉香线香(ALI)对小鼠焦虑模型和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间氯苯哌嗪(MCPP)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法分别制作小鼠焦虑和抑郁模型,观察熏香后模型动物旷场活动(OFT)、明暗箱穿梭(LDT)、悬尾(TST)、游泳(FST)等行为学变化;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五羟色胺(5-HT)、谷氨酸(Glu)、伽马氨基丁酸A受体(GABA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颗粒体蛋白(GRN2B)、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抗体(GRM5)、谷氨酸受体1(GluR1)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表达.结果:ALI可降低焦虑模型动物总活动路程和速度(P<0.05),增加静止时间(P<0.05),降低在暗箱中活动路程和速度(P<0.05);增加抑郁模型动物总路程和速度(P<0.05),降低静止时间(P<0.05)和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P<0.05);与焦虑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GLu水平降低(P<0.05),而GABAA,5-HT水平升高(P<0.05);与抑郁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5-HT和GLu水平升高(P<0.05),GABAA水平降低(P<0.05);ALI熏香吸入能提高焦虑模型动物GRN2B,GRM5,GluR1,VGluT1 蛋白表达;可提高抑郁模型动物GRN2B,GluR1,VGluT1 蛋白表达,降低GRM5 蛋白表达.结论:ALI对焦虑模型和抑郁模型的行为均有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5-HT,GABAA,Glu神经递质水平和影响GRN2B,GRM5,GluR1,VGluT1 的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外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外泌体的概述外泌体( Exosomes )是直径大约在30 ~100 nm之间的双层脂质膜囊泡,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落释放,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甚至在唾液和乳汁中也可发现外泌体.与它的起源细胞相比,外泌体含有丰富的胆固醇、神经酰胺、鞘磷脂等脂类成分,这些成分使得外泌体的结构更加稳定[1]. 外泌体包括丰富的蛋白质,如:黏附分子、膜转运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因子、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蛋白酶和细胞特异性抗原等. 此外,外泌体还包含编码及非编码 RNAs (如miRNA、lncRNA ) [ 2 ]. 局部环境的改变,如炎症、缺氧也可以影响外泌体的成分,可见,外泌体与周围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3]. 外泌体代表了一种新的远距离作用模式,而不只限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方式,具有快速传递信号及信号放大的能力[4]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芩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突触体多巴胺释放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突触结合蛋白1α(Synataxin 1α)及囊泡转运蛋白Ⅱ型(VMAT2)的调控作用及对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从多巴胺释放途径探讨黄芩苷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将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盐酸哌甲酯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设WKY大鼠8只为正常组,分别灌胃4周,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及进食量的变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脑突触体,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NAP25、Synataxin 1α、VMAT2蛋白的表达;运用PCR技术检测SNAP25、VMAT2、Synataxin 1α mRNA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前额叶、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黄芩苷不影响大鼠的体质量及进食量;盐酸哌甲酯及黄芩苷高剂量均能够显著上调SNAP25、Synataxin 1α及VMAT2蛋白的表达(P<0.05,P<0.01).黄芩苷中、高剂量及盐酸哌甲酯能够显著提高SHR大鼠突触体内SNAP25、Synataxin 1α及VMAT2 mRNA的表达量(P<0.05,P<0.01).前额叶多巴胺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哌甲酯组前额叶多巴胺含量显著增高(P<0.01),黄芩苷各剂量组无显著差异.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哌甲酯组及黄芩苷高、中剂量组含量显著增高(P<0.01,P<0.05).结论:黄芩苷不影响大鼠的正常生长,且黄芩苷能够上调SNAP25、Synataxin 1α 及VMAT2蛋白及mRNA的表达,影响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黄芩苷的这一作用可能存在剂量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合知母汤总皂苷调节5-HT功能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百合知母汤总皂苷(SBZ)调节5-羟色胺(5-HT)功能治疗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百合知母的药对优势.方法:SD大鼠采用孤养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诱发抑郁模型,分为抑郁症模型组,百合总皂苷组(100 mg·kg-1),知母总皂苷组(220 mg·kg-1),SBZ组(240 mg· kg-),百忧解组(fLU,10 mg·kg-1),另设正常组,每组11只;正常组和抑郁症模型组给予等量0.5%阿拉伯树胶溶液,其他组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测量各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液、大脑5-HT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大脑皮层及海马5-HT1a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5-HT合成基因色氨酸羟化酶1(TPH1),突触囊泡单胺转运体(SLC18A1),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 mRNA水平以及5-HT1a受体信号传导下游调节基因RGS19在血液以及下丘脑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5-HT转运体蛋白(SERT)在海马和下丘脑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BZ明显降低抑郁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上调血液以及大脑5-HT含量(P<0.05),上调大脑皮层以及海马5-HT1a阳性表达(P <0.05,P<0.01).SBZ上调海马TPH1,SLC18A1和SNAP25 mRNA表达,同时上调血液、下丘脑组织RGS19 mRNA表达(P <0.05,P<0.01).SBZ下调海马和下丘脑SERT蛋白表达(P<0.01).结论:SBZ激活5-HT合成基因TPH1表达,同时下调SERT表达抑制5-HT重摄取,增加中枢5-HT含量;上调5-HT1a受体及其下游RGS19基因表达调节受体功能及其信号传递;同时SBZ通过上调SLC18A1和SNAP25表达改善神经突触递质传递能力,最终达到抗抑郁的效果.SBZ抗抑郁药效与百合总皂苷、知母总皂苷对比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