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母亲生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母亲患抑郁症的风险,不仅会给产妇自身、伴侣带来不良影响,对婴儿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国内外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况和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产期抑郁症:一个被忽视的孕产妇健康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围产期抑郁症(PD)是孕期和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2023年8月4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口服药:祖拉诺酮(zuranolone),对于该领域的药物创新相对停滞而言是一可喜的进步,然而围产期精神健康对孕产妇的健康影响被严重低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光照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光照治疗(light therapy,L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围产期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情绪相关疾病。然而,目前光照治疗调节情绪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光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其不良反应也尚存争议。光照调节情绪可能与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介导的感光通路、时钟基因表达、昼夜节律及睡眠结构改变等有关。现就光照治疗在情绪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光照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产期抑郁症筛查与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围产期抑郁症是导致孕产妇心理健康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可能导致孕产妇及其子代的不良结局。随着对围产期抑郁症的不断重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精神卫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妇产科医师尽早筛查、合理评估及临床观察,并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产期抑郁对子代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母亲围产期抑郁除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导致子代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损伤,进而对其神经行为发育产生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文综述围产期抑郁的现状,及其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和表观遗传学2个方面阐述其影响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知晓情况、防治态度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围产期抑郁症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自制电子问卷,对云南省广南县的产科医护人员和县乡村三级妇幼专干开展普查,共发放问卷854份,探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开展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预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和McNemar's检验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623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仅为37.08%,但71.11%的人员持积极态度,认为抑郁症可防可控.仅有43.50%的人员满意当前的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现状,有84.43%的人员认为应将抑郁症的筛查和早期干预等心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有27.45%的人员曾在工作中遇到过抑郁孕产妇,但69.98%的人员从未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的相关培训,96.31%的人员有参加相关培训的意愿.工作单位级别较高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遇见抑郁孕产妇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更少(P<0.05).既往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培训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知识知晓情况(P>0.05),但接受了本次培训的22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由31.82%提高至86.36%.结论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水平不高,但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态度积极,参与培训的意愿强烈.既往的抑郁症相关培训较少且效果不佳,建议优先开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针对认知误区和实践难点进行参与式培训,再通过经验下沉、示范引领,为全社会的围产期抑郁症防治营造积极友善的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围产期抑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围产期抑郁是一种妊娠期、产后期以及哺乳期期间发生的重要心理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严重的社会后果.合适的围产期抑郁动物模型可以作为有效的手段进行围产期抑郁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对于围产期抑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不能完全通过临床研究来回答,需要实验动物模型来了解原因、病理和治疗模式去帮助人类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围产期抑郁相关模型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其研究方法和进展.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和难点,旨在概述围产期抑郁模型的研究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和产后心理健康评估和管理指南(2023)解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围产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病等,高发于妊娠期及围产期,或可持续影响至产后12 个月之久,约1/5 的妊娠期或产后女性会出现精神健康问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围产期心理健康问题的病因复杂,涉及生理、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治疗[2]. 据孕产妇死亡率审查委员会(MMRCs)统计,自杀和过量服药以致中毒是孕产妇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业已证实,所有由精神健康状况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都是可预防的[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与围产期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及围产期抑郁症(PN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其对孕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并增加医疗负担.CVD和PND均是妊娠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二者的相互关系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妊娠合并CVD共病P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危孕产妇的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