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阴影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7岁,间断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右侧胸痛、血痰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2014年)出现咳嗽、咳白痰、轻微胸痛,查胸部CT提示右上肺2 cm×2 cm圆形低密度结节,未治疗,两周后症状缓解。入院前3个月奔跑追赶机动车后出现咳嗽、咳白黏痰、胸痛,咯暗红色血痰。体检未发现异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42.61%,胸部CT示右上肺结节3.4 cm×3.3 cm,较前增大。双肺多发斑片影,以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为重,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入院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穿刺标本细菌、真菌及抗酸染色均阴性,HE染色可见纤维板层样的囊壁,壁内多发细粒棘球绦虫头节,囊壁外侧为纤维素样坏死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肺包虫病,建议抗包虫治疗,患者因无自觉症状,未服药物。已随访5年,复查CT肺内团块影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尘肺病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立医院接受职业体检的安徽省铜陵市某大型铜业公司244名职工的胸部影像资料。244名受检者同期接受胸部CT扫描及胸部DR摄片。观察并比较CT与DR图像显示小阴影形态和大小(肺区圆形和类圆形结节状影大小以p、q、r表示,不规则形小阴影大小以s、t、u表示)、总体密集度、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大阴影、诊断分期的情况。其中CT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情况采用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判断,其他观察指标参照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判断。结果:CT与DR判断s型小阴影和无小阴影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判断p、q、r、t、u型小阴影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T与DR对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判断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 =0.692, P=0.001),诊断符合率为82.38%(201/244)。CT与DR在右上、右下、左上、左中、左下肺区显示的小阴影密集度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为0.40~0.75, P<0.05),在右中肺区一致性较差(Kappa=0.381, P=0.001)。DR检出8例11个大阴影,CT检出23例31个大阴影,CT较DR多检出20个(8.20%)大阴影。CT与DR对矽肺诊断分期一致性极好(Kappa=0.843, 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80%(224/244)。 结论:应用尘肺病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结合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能对矽肺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尘肺病胸部CT重建图像圆形小阴影密集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遴选尘肺病诊断用胸部CT图像模式,建立尘肺病胸部CT圆形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以圆形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具有同期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胸片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的6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5 mm、5 mm胸部CT轴位图像,1 mm、5 mm胸部CT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5 mm胸部CT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观察尘肺病患者不同影像特征,并同DR胸片进行影像学比较分析,建立实验用胸部CT标准。对实验用胸部CT标准与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的密集度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66例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尘肺壹期33例、尘肺贰期17例、尘肺叁期16例。观察66例研究对象五种胸部CT图像发现,不同模式胸部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和辨识圆形小阴影、大阴影、小阴影聚集、蜂窝状磨玻璃影、片状磨玻璃影、全肺均匀性低密度磨玻璃影、网格状磨玻璃影、索条状影、线状影、胸膜下棘突状影、胸膜下结节、各种肺气肿及肺纹理扭曲断裂等异常影像;小阴影聚集多伴有大阴影的出现;5 mm CT图像血管影延展性好,小结节影较易区分;5 mm胸部CT冠状位MIP图像使用了边缘增强技术,容易出现小阴影融合和纤维化影融合现象;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在阅片的整体性上与DR胸片存在高度一致性。用GBZ 70-2015标准,对66例研究对象DR胸片与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总体密集度进行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0.64。用GBZ 70-2015标准和实验用胸部CT标准,分别对66例研究对象DR胸片和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总体密集度判定结果进行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0,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5 mm冠状位MPR图像作为尘肺病诊断的胸部CT图像模式是适宜的;沿用GBZ 70-2015密集度判断标准片遴选路径和方法,建立的实验用胸部CT标准对尘肺病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圆形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判定结果与GBZ 70-2015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采用数字化与高千伏X线胸片进行矽肺诊断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软拷贝图像(copy image of chest digital radiography,DR SC)的读片效果,并与胶片-增感屏高千伏X线胸片(high kV film-screen chest radiography,FSR HkV)对照分析,探讨尘肺诊断DR SC读片的可行性,为建立尘肺诊断的区域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依据。 方法:2019年6月,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从事铜矿或铅锌矿开采并接触矽尘的119名矿工作为调查对象。由三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各自独立对每个病例的DR SC和FSRH kV胸部X线表现分别作出判定和诊断,以多数医师认同的判定和诊断作为最终判定结果。以肺部主要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小阴影集聚和大阴影,以及诊断分期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成像方式一致性。 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11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6.21岁。平均接尘时间7.38年。113例两种成像方式的肺部X线表现以p、q、r圆形小阴影为主,网状不规则影不明显,仅观察到1例FSR HkV判定p影DR SC判定q影,两者符合率99.12%(112/113)。另外6例均观察到巨大阴影。无尘肺和壹期判定符合率为95.51%(4/89);贰期和叁期判定均未出现差异(30/30),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肺部圆形小阴影为主的矽肺X线表现,DR SC可以用于诊断分期读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煤工尘肺壹期的347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作业岗位将患者划分为采煤工、掘进工和混合工3类工种,分析不同工种患者的接尘工龄、开始接尘年龄、诊断年龄、潜伏期、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及肺区分布。结果:347例患者中采煤工216例(62.2%)、掘进工77例(22.2%)、混合工54例(15.6%)。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4.5±7.0)、(16.3±8.2)、(19.0±8.8)年,不同工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工种患者的诊断年龄、开始接尘年龄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X射线胸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者分别占50.9%(110/216)、96.1%(74/77)、96.3%(52/54)。48.1%(104/216)的采煤工和38.9%(21/54)的混合工X射线胸片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双中和双下4个肺区,48.1%(37/77)的掘进工小阴影分布范围为双下肺区;不同工种患者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分布和肺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接尘工龄、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和肺区分布范围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8岁,2020年12月于外院健康体检时发现右眼眼底异常,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0.4,矫正视力1.0;眼压为右眼16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18 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适中,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基本透明。散瞳后,眼底检查:右眼颞侧视盘可见深褐色病灶,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走行可,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彩色眼底照片示:右眼眼底视盘上有1个约1/4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 PD)大小的近圆形黑色肿块,隐约可见隆起。边缘清晰,突出于视神经视盘表面。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视盘偏颞侧局限性隆起可见单一的高反射带,后部伴有光学阴影(见图2,图3)。Humphrey视野计30°视野检测示:右眼未见明显视野缺损(见图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右眼视网膜动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造影早期右眼视盘外周强荧光,视盘边界模糊,中央为低荧光,随时间进展荧光强度增强,晚期视盘无渗漏,双眼颞侧视网膜血管呈柳树枝状,末端血管动静脉异常吻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示:右眼视盘晚期低荧光(见图5)。视觉诱发电位检查(VEP)示:右眼P100波潜伏期延迟,振幅降低;左眼P100波潜伏期略有延迟,振幅正常(见图6)。诊断:右眼视盘黑色素细胞瘤(Melanocytoma of the optic disk, MCOD),目前尚未造成明显的视神经及神经纤维束损害。为求确诊,建议患者进一步行活体组织学检查,但患者并未接受,遂建议患者3个月后来我院复诊,但患者并未按照医嘱复诊,逐失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在煤工尘肺早期阶段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其在筛查煤工尘肺早期阶段(小阴影密集度达到0/1级与尘肺壹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某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煤矿工人(共1 225例)数字化X射线胸片进行研究。所有胸片经过3名具有诊断资质的影像医生集体诊断并给出诊断结果。其中,圆形及不规则小阴影密集度为0/-或0/0级的胸片692例,0/1级至尘肺叁期的胸片533例。对原始胸片进行不同的预处理生成4个数据集,即16位灰度原始图像集(Origin16)、8位灰度原始图像集(Origin 8)、16位灰度直方图均衡图像集(HE16)和8位灰度直方图均衡图像集(HE8)。应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对4个数据集分别训练生成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等指标在包含130例胸片的测试集上对4个模型的尘肺预测性能进行评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医生诊断尘肺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Origin16模型预测尘肺获得了最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58)、准确率(92.3%)、特异度(92.9%)和约登指数(0.845 2),灵敏度为91.7%;Origin16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医生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Kappa值为0.845,95% CI:0.753~0.937, P<0.001)。HE16模型的灵敏度最高(98.3%)。 结论: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模型可以高效地识别煤工尘肺的早期阶段,将其应用于煤工尘肺的早期筛查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煤工尘肺患者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诊断尘肺时可作为胸片的辅助诊断,但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少有煤工尘肺肺间质影像与期别间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及并发症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布特征,分析煤工尘肺期别与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性,为尘肺肺间质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 2022年 6月—2023年 6月于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筛选经尘肺诊断鉴定组确诊的 1002例煤工尘肺患者.应用MSCT检查,观察煤工尘肺患者肺部各种异常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与自身疾病有关的肺纤维化本质的疾病(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肺实质带状影,胸膜下线、小叶内间质增厚、蜂窝、胸膜下间质增厚)、煤工尘肺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陈旧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肺炎、肺不张、肺癌、支气管扩张)以及尘肺结节的密度、大小以及位置的分布,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研究中1002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71±6.87)岁,平均接尘时间(23.01±7.80)年.其中壹期患者 470例,贰期患者 422例,叁期患者 110例.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肺实质带状影、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蜂窝在不同期别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圆形小阴影p、q、r型在不同期别尘肺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类型包括实性结节、纯磨玻璃影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在不同期别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尘肺合并肺炎的分型中间质影和斑片合并间质影在不同期别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影像表现可以反映煤工尘肺病情变化进展,并与煤工尘肺的期别有一定的关系,有利于临床早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尘肺病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的影像技术手段,特别是MSCT检查的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广州市2006-2022年船舶修造业新发职业性电焊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2022年船舶修造业新发职业性电焊工尘肺(OWP)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2006-2022年船舶修造业新发OW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6-2022年船舶修造业新发OWP 250例,年度新发病例数量呈先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高峰(65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9.2%.有报告OWP分期的220例病例中,OWP壹期、贰期病例分别占93.6%和6.4%,无OWP叁期病例.病例诊断年龄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43.0(39.0,47.0)岁,接尘工龄M(P25,P75)为 11.2(8.1,14.7)年.2015-2018、2019-2022年新发OWP病例诊断年龄M分别高于2006-2010和2011-2014年病例(P值均<0.05);2006-2010、2019-2022年新发OWP病例接尘工龄M分别高于2015-2018和2011-2014年病例(P值均<0.05);病例X射线胸片显示小阴影以圆形小阴影p影为主,多分布于双中和双下肺区,密集度多为1/1.结论 广州市船舶修造业电焊烟尘危害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但OWP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