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工艺、特征图谱及其对重金属铅解毒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优选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的纯化条件,建立其特征图谱,并评价其对重金属铅解毒作用,以期为土茯苓解铅毒作用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考察6种不同色谱填料对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性能,筛选最佳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纯化后总黄酮的特征图谱;并以重金属铅致小鼠慢性毒性为动物模型,以铅含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指标,评价纯化后总黄酮解铅毒的活性.结果 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微孔树脂(MCI)填料,25%乙醇水溶液为上样溶剂冲洗3倍柱体积(VB),60%乙醇水溶液为洗脱溶剂洗脱3 VB,总黄酮含量78.0%.建立了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指认了 5个特征共有峰.与模型组对比,总黄酮组小鼠采食量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趋于正常,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铅含量显著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总黄酮对于铅诱导的肝、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土茯苓总黄酮纯化工艺具有结果稳定、操作方便、含量较高特点.总黄酮特征图谱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纯化后的总黄酮对重金属铅具有显著解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土茯苓解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参考,并为研发解铅毒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特征基因及其与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 和 WGCNA 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常对照组和RA组基因芯片.利用R 4.3.0"WGCNA"软件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识别其中的共表达模块信息,筛选出与RA密切相关的关键模块.基于R软件中"glmnet"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 RA 的特征基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评估特征基因对RA的诊断价值.通过 R 中的"GSVA"、"limma"和"GSEABase"程序包对正常对照组和RA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量化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技术鉴定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与特征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 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 5 个特征基因(载脂蛋白D,含锌指和 BTB 域 16,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基质金属蛋白酶-1 和冠蛋白1A),5 个特征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 0.85,特征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呈正相关.通过UHPLC-Q-Exactive/MS鉴定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共 20 个,其中 Mulberrin和 Neobavaisoflavone 化合物与 5个免疫特征基因均有较好的结合.结论 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RA免疫特征基因有较好的结合,能够为RA免疫调节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土茯苓总苷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土茯苓总苷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土茯苓总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茯苓总苷中分离得到 2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β-谷甾酮(2)、豆甾醇(3)、白藜芦醇(4)、咖啡酸(5)、5-O-咖啡酰莽草酸(6)、4-O-咖啡酰莽草酸(7)、3-O-咖啡酰莽草酸(8)、反式肉桂酸(9)、蝉翼藤糖酯 A(10)、华中冬青素(11)、(+)-南烛木树脂酚(12)、肉桂酸乙酯(13)、毛色二孢素(14)、糙叶败酱碱(15)、金色酰胺醇酯(16)、交链孢酚(17)、没食子酸(18)、豆甾-4-烯-3,6-二酮(19)、异细交链孢素(20)、3,4-二甲氧基咖啡酸(21)、thunberginol C(22)、3,5-二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苷(23)、白皮杉醇(24)、原儿茶酸(25)、莽草酸甲酯(26)、甲基岩藻糖苷(27)、8-甲氧基蜂蜜曲菌素(28).结论:其中,化合物 15~17、19、20、22、23 和 28 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11、21 和 2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泌感合剂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泌感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别地榆和土茯苓;通过MC13络合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泌感合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总黄酮在0.044 4 ~0.133 3 m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6.57X-0.00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2.85%,RSD为1.77%(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数据可靠,可作为泌感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茯苓乙酸乙酯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土茯苓乙酸乙酯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乙酸乙酯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三羟基色原酮(1)、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2)、二氢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3)、5-O-咖啡酰莽草酸(4)、黄杞苷(5)、阿魏酸(6)、二氢山柰酚(7)、土茯苓苷(8)、槲皮素(9)、丁香酸(10)、5-O-咖啡酰莽草酸甲酯(11)、淫羊藿醇 A2(12)、(+)-lyoniresinol(13)、莽草酸乙酯(14)、花旗松素(15)、4'-dihydrophaseic acid(16)、莽草酸甲酯(17)、原儿茶酸(18)、对羟基苯甲酸(19)、落新妇苷(20).结论:其中,化合物1~3、11、14、16、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土茯苓中2个新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分离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1、3~11)、8个酚类(2、12~18)和2个呋喃衍生物(19、20),分别鉴定为土茯苓苷A(1)、土茯苓酮A(2)、5-羟基-3',4',7-三甲氧基二氢黄酮(3)、柚皮素(4)、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5)、新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异落新妇苷(8)、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柚皮素-7-O-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1)、5-羟基麦芽酚(12)、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3)、2-(3',4'-二羟基苯基)-1,3-苯骈二氧戊环-5-甲醛(14)、kompasinol A(15)、icariol A2(16)、顺式白藜芦醇(17)、反式白藜芦醇(18)、flufuiran(19)和5-羟甲基糠醛(20).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3~5、9~12、14、19和20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实验,评价新化合物1和2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56.8和29.5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土茯苓总苷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土茯苓Smilax glabra总苷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土茯苓总苷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分离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总苷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茯苓色酮A(1)、花柏色酮(2)、花旗松素(3)、北美圣草素(4)、柚皮素(5)、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6)、高圣草素(7)、6-甲氧基柚皮素(8)、二氢山柰酚(9)、6-甲氧基橙皮素(10)、落新妇苷(11)、异落新妇苷(12)、新落新妇苷(13)、新异落新妇苷(14)、黄杞苷(15)、异黄杞苷(16)、槲皮素(17)、芹菜素(18)、高车前素(19)、山柰酚(20)、光叶菝葜苷(21)、5,7-二羟基色原酮(22)、儿茶素(23)、表儿茶素(24)和金鸡纳素Ib(2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8是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9和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