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评估2023年8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3年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与7月相近,以猴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影响较小.猴痘疫情仍处进展阶段,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持续传播风险较高,一般人群感染风险较低.霍乱处于高发季节,预计仍会出现散发病例,存在聚餐或水体污染引起的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可能.8月仍是洪涝、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灾区需要关注灾后水源性、食源性和生物媒介传染病风险.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猴痘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武警某医院遂行多样化任务战储药材动态模块化管理信息系统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边缘的东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院作为队属医院和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医疗队,担负着执勤处突、抢险救援等多项卫勤保障任务,面对不同的任务,所需药材不尽相同,如地震灾害救援时以外伤、呼吸消化类疾病为主,需携带大量药材前出展开救护所进行救治;魔鬼周保障时需全程伴随保障,期间以轻便急救类药材为主,加之面对不同人群,疾病谱有较大差别;综上显示,任务不同,执行任务的方式与环境不同,所需药材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很大差异[1]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临界慢化模型和长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的植被及其恢复力遥感监测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基于临界慢化模型,利用长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GLASS LAI)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后,计算了 LAI及其时间自相关指数作为指标,对三峡库区植被及其恢复力进行监测,通过案例模型对临界慢化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三峡库区植被及其植被恢复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基于临界慢化模型的植被恢复力遥感定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三峡库区LAI平均值为3.4,重庆段LAI较低,湖北段LAI较高;三峡库区LAI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庆段LAI呈现降低趋势,显著下降区域占重庆段面积的21.75%,湖北段LAI呈现升高趋势,显著上升区域占湖北段面积的21.22%;(2)2000-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市北碚区、大渡口区、渝北区植被恢复力较低,宜昌市兴山县、夷陵区、点军区植被恢复力较高;(3)模型精度方面,在两个地质灾害扰动事件中案例模型结果与临界慢化模型结果呈现较高的一致性.本文对三峡库区2000-2018年的植被恢复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同时通过案例模型对临界慢化模型在恢复力监测上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为三峡库区制定相应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为保障西南地区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省际区域医疗应急准备能力时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省际间应急准备能力差异的变化,为促进我国区域医疗应急准备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个案排秩方法,对我国各省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聚类分类和能力水平的比较评估.结果:3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始终处于第1聚类区域;总体上,地质灾害低发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高发区;西部地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海南的应急准备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应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医疗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应急准备管理机构之间衔接机制,保障应急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地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政策建设和日常演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的西南山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快速城市扩张背景下缓解生态保护和土地开发矛盾、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源地和阻力面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当前阻力面构建多关注生态要素而忽视与区域典型生态问题相对应的生态过程表征.以西南山地地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研究区,选取生物资源保护、水资源安全和营养物质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重要性从而识别源地,基于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石漠化等生态敏感性构建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组团廊道和景观廊道,从而构建山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大理州生态安全源地总面积14416.64 k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0.93%;关键生态廊道分为组团廊道和景观廊道两类,分别长404.7 km和208.4 km,以“一轴三带”形式呈树状辐射分布.生态安全格局中的生态源地和廊道应成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中的禁止开发区.生态重要性源地识别和生态敏感性阻力面分析方法可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对于大理州山地城镇建设的用地选择和空间扩张提供定量指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庐山区生态旅游用地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突出的旅游资源禀赋是中部山地旅游地区的典型特征,该类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以典型旅游地区庐山区为例,基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河流水库、地质灾害易发性、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单位、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类型8个因子作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采用GIS技术与G1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该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11.91%、36.83%、11.29%、21.28%和18.69%.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生态敏感性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功能区划与用地策略,以促进研究区生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考虑滑坡敏感性的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选取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等滑坡孕灾环境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在定量分析滑坡与各孕灾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地图代数计算滑坡敏感性指数,并用于修正由土地利用类型赋值得到的生态基本阻力面,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研究区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以及岩土类型等因素的控制;经验证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指数对研究区内的滑坡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生态廊道23条,总长度约为129 km.通过对比分析,提取的生态廊道基本上避开了滑坡灾害的高敏感性区域,能够有效地将生态源地进行连接;生态廊道在蓟州区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蓟州区的北部山区,生态廊道的密度较高,在蓟州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生态廊道的分布非常稀疏.研究成果将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的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及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在申遗文本和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峨眉山世界遗产地原生植物及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并简要概述了当前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受威胁状况以及在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1)峨眉山世界遗产地目前拥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种以上,特有植物、孑遗植物种类丰富.(2)与中国其他湿润性亚热带山地森林垂直带谱相比,峨眉山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完整,常绿阔叶林东部类型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占据显著地位,海拔上限最高,跨度最大,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亚区森林群落特点.(3)植物区系复杂,既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成份,又有中国—日本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布.(4)受人为活动(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和自然扰动(气候变暖、地质灾害等)影响,峨眉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程度增加,典型群落面积退化,稳定性降低.建议在划定珍稀植物保护区,对植物栖息地进行专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植物多样性、环境因子、人为活动动态监测,预见性地保护其突出普遍价值,实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煤矿区土体裂缝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土体裂缝是最直观、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衍生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土地连续性,严重威胁矿山地质环境,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污染,而且还威胁到矿山机电设备和生产人员的安全.本文系统总结了煤矿区土体裂缝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加强对煤矿区土体裂缝形态特征研究,结合现场试验和室内模拟揭示土体裂缝的优先流效应及其贡献率,阐明排土场土体裂缝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防”医学救援队能力建设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防”医学救援队是国家、军队核化生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化生技术的和平利用与军事应用之间难以严格区分,21世纪全球面临的核化生威胁呈现多样化趋势,核武器扩散、核化生恐怖袭击、次生核化生灾害、核化生工业事故及地质灾害等非传统威胁纷纷出现,成为威胁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升“三防”医学救援队应急处置能力,是新形势下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