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拉菲尼治疗皮肤黑色素瘤的效果及其对垂体同源框1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达拉菲尼治疗皮肤黑色素瘤(CMM)的效果及其对垂体同源框1(PITX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C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达拉菲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ITX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生存情况、PITX1阳性表达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6.51%(20/43)比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3, P=0.04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 P=0.02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更好,复发率更低,PITX1阳性表达率更高(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63%(5/43)比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7, P<0.05)。 结论:达拉菲尼治疗CMM效果较好,可提高PIT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的构建和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 垂体类器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相关研究十分有限.目的 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在体外三维环境中诱导为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方法 hiPSCs在体外经过悬浮培养形成球状体,并在一系列细胞因子、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下逐步发育成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iPSCs或类器官中Nanog同源框(Nanog homeobox,NANOG)、SIX同源框 1(SIX homeobox 1,SIX1)、配对样同源域 1(paired like homeodomain 1,PITX1)、LIM同源框 3(LIM homeobox 3,LHX3)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中PITX1、LHX3的表达情况.结果 hiPSCs在体外经过悬浮培养形成球状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类器官形状也从规则的球形变为不规则形.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类器官在第 30、40天分别成功表达垂体基板标志物PITX1和LHX3,这标志着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的成功构建.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三维垂体基板类器官,为垂体发育研究、药物开发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室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布氏鲳鲹Gal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甘丙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神经递质的调节释放,影响摄食和参与痛觉感受的调控等,其通过不同类型的受体发挥多种的功能.甘丙肽己知有3种受体:GalR1、GalR2、GalR3,其中GalR1在促进摄食方面上起着主要作用.布氏鲳鲹是生长速率较高的鱼类,为了研究其摄食和代谢规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布氏鲳鯵的GalR1基因,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alR1基因cDNA全长1 772 bp,包括5'非翻译区(UTR) 315 bp,3'非翻译区(UTR) 407 bp,开放阅读框(ORF)1 0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alR1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2%以上.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布氏鲳鯵GalR1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在中枢系统,其中垂体表达量最高,说明GalR1基因在鲳鲹中仍然是重要的上游摄食调控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布氏鲳鲹GHRH基因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己被证实是动物体生长轴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布氏鲳鲹是一种生长快速的海洋鱼类,为了揭示其代谢旺盛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从GHRH入手,利用RACE技术和qPCR方法对布氏鲳鲹GHRH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HRH基因cDNA序列全长1 019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327 bp和164bp,开放阅读框528 bp,共编码17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1%以上.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集中在中枢系统,其中下丘脑表达量最高;GHRH在受精卵期到后续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仔鱼期达到最高.序列分析、组织及胚胎表达的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的调节模式仍然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释放GH,GHRH在个体发育的较早阶段即开始发挥作用.本研究掌握了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银鲫Greb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银鲫(Carassius gibelio)雌激素应答基因(Growth regulation by estrogen in breast cancer cell 1,Greb1)的表达特征和功能,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银鲫Greb1的全长cDNA(CgGreb1).CgGreb1的cDNA全长为954 bp,其中包含一个76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5个氨基酸.大多数脊椎动物有多个Greb1的变体,长度为386—1988个氨基酸,其中CgGreb1是最短的一个.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脊椎动物Greb1蛋白的N端区域极为保守,且CgGreb1位于Greb1蛋白的N端区域,该区域与其他脊椎动物Greb1的同源性超过60%.qRT-PCR结果显示,在成体组织中,CgGreb1主要在垂体、脑、性腺和肝脏中表达,其中在垂体中CgGreb1的表达最高;在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的雌鱼垂体中,CgGreb1的表达逐渐上升随后降低,并在产卵时维持较高的表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gGreb1从50%外包开始表达,其表达量随胚胎发育而升高,在受精后24h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下降,在受精后48h不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原肠期,CgGreb1信号位于胚层的边缘;在体节期,CgGreb1信号逐渐增强并出现在神经系统;在受精后24h,CgGreb1信号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从受精后30h开始,CgGreb1信号减弱;在受精后48h,检测不到CgGreb1信号.在注射CgGreb1 MO的银鲫胚胎中,tshβ、prl和gthα分别标记的3种垂体细胞减少,证明CgGreb1参与早期银鲫垂体细胞的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银鲫垂体发育和生长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黑色素瘤中PITX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垂体同源框1 (PITX1)表达与皮肤黑色素瘤(CMM)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PITX1表达与CMM预后之间关系.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CMM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整形手术的皮肤正常者37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皮肤组织PITX1表达水平,分析PITX1表达与CMM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PITX1在CMM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良性皮肤增生组织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X1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溃疡情况、坏死情况、Breslow厚度、Clark分级、肿瘤发展进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PITX1阳性表达者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PITX1表达阴性者(90.91% vs.46.88%,P<0.05).COX分析结果表明,PITX1、TNM分期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57,95%CI为1.168~3.983,P<0.05;HR=2.097,95%CI为1.073~4.098,P<0.05).结论 PITX1在CMM组织低表达,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钱鱼Sox3基因cDNA克隆及组织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金钱鱼是中国重要经济型鱼类,但其人工繁殖难以取得成功.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 Sox3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该基因序列在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并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其在雌、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表明:金钱鱼Sox3 cDNA全长1 270bp,包括5'非翻译区(5'-UTR) 217 bp、3'非翻译区(3'-UTR) 150 bp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 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34~104位为HMG保守盒.金钱鱼Sox3氨基酸序列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同源性最高,为99.3%,其次是金头鲷(Sparus aurata),为98.7%.Sox3前体蛋白的系统进化树显示,金钱鱼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金钱鱼Sox3基因的组织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及性别差异,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雄性个体脑和垂体次之,肌肉、肾脏、心脏和肠有低量的表达,肝脏、脾脏、胃和鳃中未检测到表达;雌性个体在卵巢中观察到表达水平最高,脑、垂体和鳃次之,脾脏、肌肉、肾脏、心脏和肠中有低量的表达,肝脏和胃中未检测到表达.本研究为研究Sox3基因在金钱鱼人工繁殖与养殖产业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Ras鸟苷酸释放蛋白1、垂体同源框1、消皮素D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Ras鸟苷酸释放蛋白1(RASGRP1)、垂体同源框1(PITX1)、消皮素D(GSDMD)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72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组,对其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整形手术的皮肤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对待测标本中RASGRP1、PITX1、GSDMD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RASGRP1、PITX1、GSDMD在不同临床特征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对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癌组织中RASGRP1、PITX1表达降低,GSDMD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GRP1、PITX1、GSDMD的表达与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转移、预后情况、临床分期有关(P<0.05),且肿瘤最大径≥2 cm、ClarkⅢ~Ⅴ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转移、预后不良、Ⅳ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RASGRP1、PITX1表达较低,GSDMD表达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SGRP1与PITX1呈正相关(r=0.523,P=0.001),RASGRP1与GSDMD呈负相关(r=-0.612,P=0.001),PITX1与GSDMD呈负相关(r=-0.569,P=0.001).RASGRP1、PITX1、GSDMD联合检测对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RASGRP1、PITX1在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低表达,GSDMD呈高表达,RASGRP1、PITX1、GS-DMD可作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检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垂体同源框1及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垂体同源框1(PITX1)及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PITX1、Gli-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组织中STAT3、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ITX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3、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ITX1阳性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STAT3阳性、PITX1阴性、Gli-1阳性均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AT3、PITX1及Gli-l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存在异常表达,通过检测其水平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ITX1、miR-556-3 p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的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垂体同源框配对同源域转录因子1(pituitary homeobox pair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1,PITX1)、miR-556-3p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的表达.方法 以2019年6月 ~2021年6月在笔者医院诊治的14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为转移组,78例未发生肝转移患者为未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TX1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组织中PITX1mRNA、miR-556-3p的表达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PITX1与miR-556-3p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ITX1、miR-556-3p对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乳腺癌肝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PITX1阳性表达率32.81%显著低于未转移组65.38%(P<0.05).与未转移组比较,转移组患者组织PITX1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556-3p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TX1与miR-556-3p呈显著负相关(r=-0.4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3~4级、PITX1阴性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PITX1、miR-556-3p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6(敏感度为90.6%,特异性为82.1%).结论 PITX1、miR-556-3p在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中表达异常,二者与肝转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且对乳腺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