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垂直管理模式下护士能级晋升培训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发展,在能级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临床护理发展及需求的护理培训体系。方法:构建护士的能级体系:实践型护士、胜任型护士、高级型护士、专家型护士,开发能级教育培训模块,并确定能级晋级准入条件和考核标准,以确保达到教育培训效果并符合护士能级晋升要求,初步评价护士对培训体系的满意度。结果:构建符合临床护士职业发展的护士能级培训体系,并建立适用于临床护士学习的线上教育平台,护士对能级晋升培训体系满意度较高,平均评价得分为4.0~4.9分(满分5分),满意度最低得分为A2级(4.0分)。结论: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实现临床护士能级晋升培训体系切实可行,能够满足临床护士培训需求,有助于提升护士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立医院内部薪酬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及实践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对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正向激励作用。笔者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2018年以来分步推进医、护、技、管分序列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包括基于医疗组的医师绩效改革、以护理垂直管理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改革、以资源边际效益为主的医技绩效改革、基于岗位职责和360°考评的管理绩效改革。实践显示,薪酬制度改革可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高护士满意度,缩短医技检查等待时间,保障绩效"国考"成绩及医院综合排名稳中有升。各医院在研究落实薪酬制度改革政策要求时,需因地制宜,以精准、安全的信息系统为支撑,重点考量分配模式、薪酬结构和资金来源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及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动健康”视域下医学科普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开展医学科普是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的基石。本文对新时期医学科普面临的新背景、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江苏省苏州市医学会医学健康科普的实践,探索思考行业学术团体在“主动健康”视域下开展医学科普宣传的新路径、新方法。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应立足“大科普”,从体制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激励保障举措的生根落地等方面积极探索,垂直细分受众,打造精品科普项目,跨界融合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医学科普特色和活力,增加百姓健康获得感,夯实开展健康管理的群众基础,提升整体社会健康管理和健康治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产科麻醉的指导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产科麻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方面的麻醉管理面临着筛查难、病情急、变化快、需兼顾母体和胎儿/新生儿等挑战,应关注如下方面:(1)细致的COVID-19相关评估,除疫情相关评估外,还应认识到孕产妇生理特点和病情复杂与危急程度对评估的影响,同时关注孕产妇肺部状况对胎儿的可能影响,确定适当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和防护等级。(2)严密的防护,应从环境、人员和物品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对于疑似和确诊COVID-19孕产妇,分娩应在隔离产房或负压手术间进行;限制进行麻醉管理的人员数量,并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医务人员应严格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3)麻醉管理优化的关键在于维持氧合的充足和循环的平稳,对于椎管内麻醉应尽量避免咳嗽和低血压;对于全身麻醉应关注气道管理的感染控制。(4)实施人文关怀,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5)虽然尚缺乏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但为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对于疑似或确诊COVID-19产妇的新生儿应进行隔离,避免母乳喂养。疫情期间,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感控科和重症科应多学科联合进行感染控制和母婴管理,有利于将感染风险最小化的同时优化临床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产妇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母乳喂养和母婴互动安全性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管理是围产医学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国内外已发布了多版指南和共识,但由于缺乏对此病原体的认识及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COVID-19对母婴健康发展是否存在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的最新证据,对COVID-19孕产妇的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母乳喂养和母婴互动的安全性进行总结,提出临床实践建议,以期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济合同审计融入多院区管理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经济活动往来和经济合同数量的增加,多院区医院管理中面临着不断升级的院内风险防控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内控建设、风险防范和医院价值增值3个维度阐述了经济合同审计在多院区管理中的价值,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2018年以来在多院区管理中采取"架构一体化、规则同质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垂直化"策略进行经济合同审计的实践,并从参与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角色定位的动态调整和经济合同审计更好融入多院区管理的发展建议3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促进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及脂蛋白亚型相关参数等新项目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该文分析与总结了近年上述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化的血脂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理标识联合垂直管理在静配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联合垂直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配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菏泽市立医院静配中心于2018年开始实施护理标识联合垂直管理模式,以此模式实施后(2018年1~12月)静配中心安全管理情况为观察组,实施前(2017年1~12月)安全管理情况为对照组,每组180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安全管理满意、药品管理工序用时、不合理医嘱情况及更正率、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发生率。结果: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3.89%)明显高于对照组(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药品管理工序用时方面,观察组分标签、贴标签、排药、校对工序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不合理医嘱情况及更正率方面,观察组的不合理医嘱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更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11%),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在静配中心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联合垂直管理可使护理人性化、管理科学化、工作有序化,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药品管理工序用时,有效降低不合理医嘱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