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aIMR评价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干预手段有限,传统中医药在CMVD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临床效果。该文报道3例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价芳香温通代表用药宽胸气雾剂治疗CMVD疗效的案例,为CMV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定量血流分数及其衍生指标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冠状动脉的功能学评价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定量血流分数(QFR)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流体力学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时某血管所供应心肌区域可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该区域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比值,评估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金标准"FFR可更安全、高效、便捷地识别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性病变并提供预后指导,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预后效能,并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特殊临床场景中.另外,QFR与SYNTAX评分、回撤压力梯度指数及微循环阻力指数等传统冠状动脉指标结合发展出功能丰富的衍生指标,为患者危险分层、病变模式及微循环阻力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近年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凶险且病死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ACS的有效方法,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显著降低病死率.然而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是导致ACS患者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对无复流进行早期诊断是紧急再灌注治疗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是导管室中诊断无复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措施之一.冠状动脉内生理评估基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冠脉压力来评估心脏的供血功能.此外,许多非侵入性心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兴起,也为无复流的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微循环阻力指数、心电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无复流的早期诊断和全面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相关微循环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通过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检查评估术前、术后微循环功能变化,分析影响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手术,统计人口学、实验室检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冠状动脉内超声等资料.对冠状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查和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分析.对术前QFR、血流速度、AMR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匹配容差为0.02,共有92例患者匹配成功.结果 根据术前、术后AMR数值,AMR值术后大于术前为微循环功能恶化组,术后小于术前者为微循环功能改善组,两组患者分别为100例和65例.无论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恶化组患者术后的血流速度更慢(P<0.01),AMR值更高(P<0.01).在IVUS影像数据分析中,在倾向得分匹配后恶化组斑块负荷更高(P<0.01),斑块体积比更高(P=0.013),管腔面积更小(P=0.011).在斑块成分分析中,恶化组脂质成分更高(P=0.035),但在倾向得分匹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斑块负荷过高是PCI术后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105,95%CI:1.027~1.188,P=0.007).结论 基于冠状动脉内超声和无压力导丝的微循环功能检测,病变处的管腔面积过小、斑块负荷过高与PCI术后微循环功能恶化有相关性.斑块负荷过高是微循环恶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无创定量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近年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还需要借助冠状动脉功能学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目前,针对CMVD的无创定量评估技术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综述了CMVD无创定量评估指标、常用冠状动脉扩张剂及心肌声学造影、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基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导出的微循环阻力指数等技术在评估微循环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CMVD无创定量评估技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和心绞痛中起着关键致病作用.在临床上,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并定量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对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导丝测量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是目前有创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最客观指标,但因需要额外的操作时间、花费及充血剂使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报道了多项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微循环阻力指数以替代传统压力导丝测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技术的原理、准确性及应用情况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评估技术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冠脉造影术无法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CMVD的诊断通常是基于对微循环的功能评估,目前临床使用侵入性检测方式(例如: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微循环阻力指数等)跟非侵入性检测方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脏核磁共振等)对微循环功能进行间接评估.各种检测方式在评估微循环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本文主要对CMVD近年来评估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CMVD评估技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