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心磁图特征性改变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尚缺少省时、经济、敏感度高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无创检查手段。该文介绍了两例CMD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病史,一例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除外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例通过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二者心磁图均表现出TT段的多极化现象或极点分布异常,T波顶峰磁场角度大幅度偏转,提示有明显的心肌缺血。二者分别通过腺苷负荷灌注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和微循环阻力指数确诊为CMD。提示心磁图或可用于辅助诊断CM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大隐静脉桥血管退行性变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对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住院的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次胸痛、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VG狭窄超过70%但未完全闭塞,拟对SVG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前使用ELCA对病变进行预处理,支架置入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及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计算器械成功及手术成功率,其中,器械成功定义为ELCA系统成功通过病变;手术成功定义为于病变处成功置入支架。主要评价指标为PCI术后即刻IMR,次要评价指标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后OCT测定的最小支架面积及支架膨胀率、手术并发症(4a型心肌梗死、无复流、穿孔等)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19例患者,年龄(66.0±5.6)岁,其中男性18例(94.7%)。距CABG时间为8(6,11)年,病变长度均>20 mm,均为桥血管体部病变,中位狭窄程度95%(80%,99%),置入支架长度(41.7±16.3)mm。手术时间为119(101,166)min,累计受照剂量为2 089(1 378,3 011)mGy,使用激光导管的直径均为1.4 mm,其最大能量均为60 mJ,最大频率均为40 Hz。器械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19/19)。PCI术后IMR为29.22±5.95(范围:21.12~43.12)。ELCA及置入支架后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 P均>0.05),置入支架后所有患者的TIMI血流均为Ⅲ级。患者的cTFC在ELCA后(33.2±7.8)及置入支架后(22.8±7.1)均较术前(49.7±13.0)下降( P均<0.001)。最小支架面积为(5.53±1.36)mm 2,支架膨胀率为(90.0±4.3)%。无穿孔、无复流、4a型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但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明显升高[(67.937±33.839)ng/L比(5.316±3.105)ng/L, P<0.001]。 结论:ELCA治疗SVG病变安全、有效,在保证支架充分扩张的同时,对微循环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微循环阻力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的。有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虽然通过血运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出现"无复流"现象,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反,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状动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应该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热稀释压力导管,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以测得并量化微循环的功能,因此IMR是反映微循环的特异性指标。而且IMR不同于传统评估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特异性高等多重优势。近年来关于IMR的研究突飞猛进,很多已知与STEMI有关的指标和IMR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目前有关STEMI患者中IM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策略,可有效恢复病变血管血供从而降低死亡率,但部分患者术后无法达到有效再灌注,这主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是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最有效的指标,已有多种IMR的测量方法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多种药物被证明具有降低IMR的作用。本文将总结IMR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aIMR评价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干预手段有限,传统中医药在CMVD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临床效果。该文报道3例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价芳香温通代表用药宽胸气雾剂治疗CMVD疗效的案例,为CMV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塞通联合天麻素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介入再通术后认知功能和脑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血塞通联合天麻素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OCD)患者介入再通术后认知功能和脑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支架植入治疗后的COC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另静脉注射天麻素15 d,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脑微循环指标及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指数明显降低(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临界压力(CP)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VHI)总积分明显升高( P<0.05),脉搏速度(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和动态阻力(DR)及差压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且观察组Qm、Vm、Vmax、Vmin、CP及CVHI总积分高于对照组,Wv、Zcv、Rv、DR及差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MoCA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治疗COCD介入再通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微循环状态,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X综合征患者雌二醇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 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 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 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 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IMR组血清E 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 P<0.05);低IMR组血清E 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 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 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 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 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 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活血通瘀法联合热敷方加针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活血通瘀法联合热敷方加针刺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形态、子宫微循环、复通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治疗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9例为对照组,给予活血通瘀法联合热敷方治疗;49例为针刺联合组,给予活血通瘀法联合热敷方加针刺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卵巢动脉的阻力指数(R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搏动指数(PI),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输卵管迂曲、僵直、似串珠样改变情况,治疗后比较两组输卵管阻塞率、输卵管通而不畅率、输卵管通畅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受孕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针刺联合组VFI较对照组高(P<0.05),PI、RI较对照组低(P<0.05);针刺联合组输卵管迂曲、僵直、似串珠样改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联合组输卵管通畅率、受孕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瘀法联合热敷方加针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可改善其输卵管形态及子宫微循环,提高复通率及受孕成功率,改善预后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以期为DR患者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96例DR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试验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PRP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水平以及眼底微循环[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平均流速(PSV)、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EDV)]、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CMT、BCVA、眼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EDV、PSV、RI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DR患者SFCT、SCT、ICT、TCT、N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DR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PRP有利于提升DR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改善患者视力状况、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DR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方案,为临床治疗DR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