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si-TUGl、si-NC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基质胶成管实验分析敲低lncRNA 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基因与lncRNA TUG1的相关性.采用放线菌素D实验验证ALKBH5与lncRNA TUG1的调控关系.通过细胞功能实验分析敲低ALKBH5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敲低lncRNA TUG1后,SGC-790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较对照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胃癌中,ALKBH5与lncRNA TUG1表达呈正相关(r=0.37,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ALKBH5的SGC-7901细胞lncRNA TUG1的RNA稳定性下降,且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BH5通过诱导lncRNA TUG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EIF4G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EIF4G1)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EC细胞増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EC患者中肿瘤组织以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IF4G1 mRNA相对表达量和EIF4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然后体外构建人EC细胞系Ishikawa中EIF4G1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pCMV6)、低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PLKO.1),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转染,Western blot法筛选EIF4G1蛋白稳定表达的细胞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过表达对照组、低表达组和低表达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数目,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EIF4G1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EIF4G1蛋白表达增加,而低表达组EIF4G1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细胞侵袭数目和迁移距离增加,凋亡率下降(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低表达对照组相比,低表达组增殖率明显降低,细胞侵袭数目和迁移距离下降,凋亡率升高(均P<0.05).结论 EIF4G1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参与EC的发生,并调控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EIF4G1有望成为EC的靶向干预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中国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导致肝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病毒感染和肿瘤微环境可以诱使机体抗病毒或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衰竭,使其増殖能力和效应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机体免疫应答无法抵抗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T细胞共抑制受/配体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感染和肿瘤中T细胞耗竭的关键调节因素,据此原理诞生的卡控点免疫疗法(checkpoint immunotherapy)被列入201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榜首,成为美国2016年启动的"癌症登月计划"的核心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产多孔钽对兔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国产多孔钽植入材料具备三维立体空间结构,而材料的三维立体结构可能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及分泌.目的:观察与国产多孔钽复合培养后成骨细胞増殖、细胞周期、成骨性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提取第3代兔成骨细胞,分3组培养:正常组常规培养,对照组加入多孔钽材料浸提液,实验组加入多孔钽支架材料.培养3,5,7 d,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成骨细胞在多孔钽支架上的生长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内骨钙素与Ⅰ型胶原的分泌;培养7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增殖:3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无差异;②扫描电镜:复合培养第3天,细胞在多孔钽支架表面和孔隙内黏附生长,排列较稀疏,突起较少;复合培养第5天,细胞边缘有突起向四周伸展,相邻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横跨孔隙,连成片状;复合培养第7天,细胞突起融合汇合成片状,分泌的基质覆盖大部分支架表面;③Elisa检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组成骨细胞骨钙素分泌逐渐增加,Ⅰ型胶原分泌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骨钙素分泌均高于正常组、对照组;④细胞周期:3组成骨细胞均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无异倍体细胞出现,细胞DNA含量正常,3组细胞周期分布相似;⑤结果表明:多孔钽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与成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例表现型异常的Tγ淋巴细胞增殖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两例具有罕见表现型的Tγ淋巴细胞恶性增殖(Tγ-LPD)患者增生细胞的细胞化学、超微结构和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细胞表面标记及免疫功能研究的结果。均属于大型的、含有颗粒的淋巴细胞(LGL)。其中例1表型为CD 4-、CD 8+、Leu7 +、OKM 1+;例2的细胞则同时表达T细胞两种功能性亚群标记,即CD4-、CD8+ ,而表面标记与其免疫功能不平行,患者细胞仅有抑制功能无辅助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ZFYVE28可作为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抑制肿瘤増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ZFYVE28 (zinc finger FYVE-type containing 28)是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的负调节因子,ZFYVE28能够促进原癌基因EGFR的胞内降解.然而,ZFYVE28与肿瘤预后及肿瘤增殖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析ZFYVE28在各种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然后使用PrognoScan,Kaplan-Meier Plotter和GEPIA评估ZFYVE28表达对肿瘤临床预后的影响.接着使用TIMER数据库比较ZFYVE2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通过GEPIA分析ZFYVE28与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表达相关性.最后通过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验证ZFYVE28影响肿瘤增殖的假说.结果 通过分析Oncomine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我们发现ZFYVE28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对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的Pan-cancer队列的RNA测序数据分析显示,ZFYVE28的高水平表达与更好的总生存期(OS)相关.结合对TCGA数据库和PrognoScan数据库的分析,我们认为ZFYVE28与多种肿瘤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ZFYVE28的表达水平与多种RTKs的表达显著相关,这些RTKs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在内的众多生物学过程.最后,动物实验的结果证实ZFYVE28能够抑制体内的肿瘤增殖.结论 研究表明ZFYVE28与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能够影响体内的肿瘤增殖.此外,ZFYVE28可能具有广谱的促RTKs降解的功能,这有待后续机制实验的验证.本研究对ZFYVE28参与肿瘤增殖做了初步探索,并证明了ZFYVE28能够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流行性出血热抗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流行性出血热病银(EHFV)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临床用作EHF抗病毒治疗的各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筛选。结果发现,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阿糖胞苷、强力宁和华蟾素等,既不能阻止EHFV侵入细胞,对细胞内的EHFV増殖也毫无影响。野鼠型免疫血清能中和野鼠型和家鼠型两株病毒,而家鼠型免疫清只能中和同型病毒。病毒唑25μg/ml或重组干扰素4万IU/ml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内EHFV的増殖,用药愈早,抑制作用愈强。作者还发现,联合病毒唑和重组干扰素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出了新设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因c06orf223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转导促进大肠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基因c06orf223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转导促进大肠癌进展的机制.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的24例新鲜的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人肠上皮细胞系作为空白对照组确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组织和细胞中激活情况;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下调或上调c06orf223表达,分析c06orf223在大肠癌细胞PI3K/AKT/mTOR表达的作用,同时抑制PI3K/AKT/mTOR信号,判断大肠癌细胞増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3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比较,正常肠细胞系最高,大肠癌组织最低(P<0.05).过表达大肠癌细胞中的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较大肠癌细胞升高(P<0.05).下调基因大气癌细胞中的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较大肠癌细胞降低(P<0.05).大肠癌细胞经过1μm的AKT信号抑制剂处理以后,经Transwell小室检测抑制组细胞増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5).大肠癌细胞经过1μm的AKT信号抑制剂处理以后,经Transwell小室检测抑制组细胞侵袭数目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基因c06orf223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大肠癌细胞的増殖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小鼠成纤维细胞(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用0.5μM的异丁基甲基黄嘌呤,1μM的地塞米松及10μg/mL胰岛素诱导脂肪细胞的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2.5~10μM咖啡酸苯乙酯对脂肪细胞的诱导作用、 脂质含量以及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发生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此外,裂解和测量甘油三酯的含量.采用组织学、 蛋白质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研究了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咖啡酸苯乙酯浓度依赖型抑制油滴的积累和减少液滴的大小;咖啡酸苯乙酯显著降低过氧化体増殖物活化型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C/EBPα)、 脂肪酸合成酶(FAS)、 脂肪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P2)、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和脂蛋白(LPL)的表达.此外,咖啡酸苯乙酯显著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但是处理Alk抑制剂时这些作用会减弱.结论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调节PPAR-γ,C/EBPα和TGF-β信号通路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