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LFF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改变,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4例LDH患者,选取3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及2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组.对LDH组及CNLBP组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LDH组、CNLBP组及HC组均接受rs-fMRI扫描,比较三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差异,提取LDH组与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DH组和CNLBP组在VAS评分间无差异,在ODI、JOA评分间存在差异,LDH组腰椎功能障碍更明显.三组间ALFF值改变的脑区为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左侧丘脑(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1).两组间比较:与HC组相比,LDH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CNLBP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未发现ALFF值增高的脑区;与CNLBP组相比,LDH组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未发现ALFF值减低的脑区.相关性分析示LDH组和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DH存在与CNLBP共有及特异的疼痛中枢调节机制,左侧丘脑功能活动强弱变化可能是LDH的中枢机制的重要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及在促进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脂质、核酸等,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骨科生态体系的构建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促使不同学科飞速发展、交互融通,各类颠覆性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医学发展模式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等模式逐步向智慧医学转变。在此背景下,骨科学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进行诊疗理念、治疗方法和预后预测的智慧化变革。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探索骨科学"智慧"发展模式,是当今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的使命与职责。本文从"智慧"的内涵出发,通过典型智能技术影响骨科学发展的若干方面,逐步构建现代科技赋能的最优化"智慧骨科"生态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让创新转化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正逐步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国家对科技创新转化的重视和政策引领激发了中国骨科医生空前的创新和转化的热情及信心。经过骨科前辈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骨科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不断向数字化、个性化、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骨科新技术、材料、器械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贯彻实施"引进来"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策略,中体西用,努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题,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让创新转化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稀土元素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缺损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骨缺损的治疗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移植为主,但3种材料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稀土元素在增强骨组织工程支架性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探讨稀土元素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作用并改善其性能,有望为骨缺损的治愈带来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偷梁换柱"创新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偷梁换柱"属于《三十六计》中第二十五计,本意为撤掉大梁,换上新柱,喻义为使用手段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原有的内部结构或性质,达到一定的目的。随着材料学、工程力学、计算机技术、3D打印技术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偷梁换柱"概念在外科尤其是骨科已经成为现实并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本文提出并阐述"偷梁换柱"理论的含义和核心内容,并归纳总结该理论在骨科实践中的应用,旨在更好指导病损骨组织修复和骨结构重建,为个体化、微创化和精准化骨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混合现实技术在骨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混合现实(MR)技术能够在现实世界呈现虚拟图像信息,从而在虚拟场景、用户和现实世界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交互的桥梁,可以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和病变部位清晰而立体地呈现在术者面前。由于骨科手术解剖结构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对各种内固定材料与患者匹配精确程度要求较高,利用MR技术可以方便医师多角度观察与分析,制定手术计划、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结合MR技术特点,综述MR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及培训、医患沟通、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聚醚醚酮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2岁,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质量轻、适配好、安装相对简单、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有望成为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异常,进而出现股骨头变形及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骨科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依照分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积极预防ONFH进一步加重,从而延迟或避免中青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早期ONFH,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各种治疗方式都以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股骨头塌陷及阻止轻度塌陷为目的。近年来,随着骨重建生物材料的出现和发展,ONFH病灶刮除后的人工骨重建术在早期ONFH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笔者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对中青年早期ONFH保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早期ONFH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桡骨远端损伤手术重建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桡骨远端与近排腕骨相关节,是腕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桡骨远端损伤常会造成腕关节功能活动度、腕力降低,腕关节外形的改变也会对追求美观的患者造成困扰。显微外科技术的精进、骨科金属材料器具和骨生物制品的更新迭代,为重建手术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用自体骨移植重建桡骨远端是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腓骨和髂骨为移植骨的主要选择,而假体修复、尺骨替代桡骨功能等修复方式也有报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桡骨远端损伤后手术修复重建的主要形式,对比不同术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总结各术式的优点和缺陷,为治疗桡骨远端损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