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冰基于"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疾病发病机制为少火不生,肾气不足;壮火上冲,心肺热盛;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其治疗上应以温阳气、生少火、补脾胃、畅气机、清邪热、消壮火为治则,灵活运用肾气丸、导赤散、东垣清肺饮、春泽汤等,并根据伴随症状,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少火生气"探析成人still病恢复期病机演变、治疗及预防复发本质
编辑人员丨2024/1/6
成人still病作为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并常伴有咽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等表现,严重者可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出血等.结合临床可分为高热的急性发作期和症状迁延的恢复期.急性发作期的病机可作"壮火食气"解,恢复迁延期的治疗可作"少火生气"解,少火的消长贯穿本病病程的始终,且少火的作用在本病恢复期的辨证用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少火生气"为基础,探讨本病恢复期病性多虚、多瘀热,且反复迁延的本质为"壮火耗散气阴,少火虚羸不足,元气亏散";同时结合辨证,灵活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青蒿鳖甲汤和补阳还五汤等方剂以"益养少火",进而调理机体并预防复发;最后,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揭示"少火生气"防恢复期复发的生理基础为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免疫调节抗感染和保护内脏细胞组织三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从"壮火食气"论治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对于该病治疗起效缓慢、疗效不稳定、价格昂贵,且日久会导致发热、水肿、自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等不良反应.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脾肾气血亏虚"论治,着重扶正.然笔者临床观察发现,CIT患者初期多以火热毒盛实象为主,后期病程迁延,方表现为脾肾气血亏虚,夹有瘀血证候为主.《黄帝内经》日"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故笔者考虑从"壮火食气"着手,首先明确其理论内涵,后运用该理论对CIT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期对临证治疗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浅论"少火生气"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原文旨在阐述气味的厚薄阴阳对人体的影响,即气味纯阳而厚者为壮火,气味温和而薄者为少火;壮火使元气衰弱,少火使元气盛壮;壮火销蚀元气,少火滋养元气;壮火耗散元气,少火滋生元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少火生气"论治男性少弱精子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男性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最重要的原因,严重危害男性生殖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少火生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生理之火是温煦推动脏腑功能的原动力,本文基于"少火生气"理论,认为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少火生气"功能不足,则必然导致人体生殖机能减退,发为少弱精子症,在治疗时亦谨遵"少火生气",宜"阴中求阳",鼓舞肾气,恢复"少火生气"功能,达到治疗少弱精子症目的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阴火刍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壮火、少火"理论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SANFH)是指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类药物,导致股骨头静脉瘀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预后差,致残率高[1].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中医学中"骨蚀""骨痿""骨痹"等范畴[2].本研究以《黄帝内经》中"壮火、少火"理论为基础,以病理之火与人体元气阐释"壮火、少火",同时从"壮火、少火"角度对糖皮质激素进行认识.认为"壮火食气、散气"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病机,并以右归饮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疗效中证明"气食少火、少火生气"理论的可行性,旨在为中医药临床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黄帝内经》"壮火"理论探讨癌毒性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异常增生,机体免疫识别和清除功能减弱,并持续累积形成的结果.近代中医学者提出"癌毒"概念,成为中医理论认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癌毒的阴阳属性仍存在争议.肿瘤患者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形神俱憔,转移病机难以防控,呈现出阳弱有火,虚实夹杂的病理特征.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壮火"理论的分析,探讨癌毒属性,认为癌毒累积与壮火生成有相似之处,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特征与阴阳分化推及千百的演变规律相近,阳气过用化火,招感阴精箍围制约,从形体上渐成实质瘤体,持续烁精散气,克伐元真终至衰败.机体内癌毒火性与元气相争的动态过程,构成了肿瘤萌发、生长、转移等多阶段的病机转化,而癌毒本质特性的鉴别为肿瘤治疗中阴阳法则的应用提供了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理论浅析艾灸补泻原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从《黄帝内经》中"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的角度,结合历代灸法相关文献与部分现代研究结果探索此艾灸补泻的原理.认为,艾灸补泻源于《内经》,是"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在灸法领域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补虚泻实的原则;补法与泻法均有其适宜病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