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b期下咽癌非手术综合治疗77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非手术综合治疗T4b期下咽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77例下咽癌T4b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0±8.0)岁。治疗方式均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和不良反应,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77例患者76例(98.7%)完成了制订的化疗计划,73例(94.8%)完成了放疗计划。治疗过程中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50/77,64.9%)和2级白细胞减少(50/77,64.9%)。治疗结束后76例患者喉功能保留好,3级重度声音嘶哑发生率为7.8%(6/77),有1例(1.3%)患者因吞咽困难行胃造瘘术,其余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率1年为71.9%,3年为45.6%,5年为29.7%。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原发部位的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以及使用何种放疗设备是影响晚期下咽癌T4b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HR(95% CI)分别为1.867(1.085~3.213)、3.018(1.437~6.335)、0.372(0.181~0.764)、2.158(1.015~4.588), P值均<0.05]。发生率最高的两大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复发(12/32,37.5%)和颈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11/32,34.4%)。 结论:针对T4b期下咽癌,利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保喉率高。此外,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内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物、使用何种放疗设备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对耳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耳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目前认为外周听力损失引起的中枢代偿反应是慢性耳鸣的主要发病机制。耳鸣、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三者之间彼此影响,互相恶化,在治疗策略中应予以重视。慢性耳鸣治疗策略提倡以声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降低耳鸣声音感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睡眠不良。无论单纯治疗耳鸣还是治疗相关的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均可打断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兼顾心理问题和睡眠问题,是耳鸣治疗和研究的方向。耳鸣治疗的临床研究,要从既往单一的耳鸣治疗模式和评价指标,转向兼顾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的综合治疗和综合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鸣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耳鸣是指在无外源性声音刺激时耳内或颅内感知到的声音,是临床常见症状。耳鸣可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普通人群中大概有12%~30%的人会出现耳鸣。因耳鸣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故耳鸣的治疗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就耳鸣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呼吸道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该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表现与肿瘤生长方式、部位、大小密切相关,可有喉、气管、支气管、肺实质等多个部位受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发音困难,严重者可致呼吸道梗阻。目前,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治疗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且尚无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是减轻患者症状、预防气道梗阻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呼吸道乳头状瘤复发率高,患者往往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治疗,频繁的手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贝伐珠单抗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抗体抑制剂,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减轻症状、减少手术频率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潜力。本文主要对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并探讨全身性应用和病灶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的差异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微创组)102例,常规开胸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胸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9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笔者科室治疗颈动脉体瘤(CBT)患者的经验,为CBT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92例CBT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92例CBT患者(102个病灶)共有27个病变被分类为Shamblin Ⅰ级,37个为Ⅱ级,28个为Ⅲ级。手术切除CBT 63例,切除CBT和颈外动脉28例,切除CBT和颈内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偏瘫。在2例Shamblin Ⅲ级患者中观察到声音嘶哑和屈曲,并在激素治疗和神经营养策略实施后1个月消除。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复发或死亡。结论:建议在诊断后手术切除CBT。影像学特征和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对治疗很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61例原发性GPN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等级的变化。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潜在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61例患者中,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52例(85.2%),明显缓解4例(6.6%),部分缓解3例(4.9%),未获缓解2例(3.3%)。术后2年,疼痛完全缓解41例(67.2%),明显缓解7例(11.5%),部分缓解9例(14.7%),未获缓解4例(6.6%)。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时患者的BNI疼痛强度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程度的神经血管压迫( OR=9.29, 95% CI: 1.87~46.15, P=0.006)和责任血管为静脉( OR=10.53, 95% CI: 1.91~58.22, P=0.007)是原发性GPN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模型的拟合度良好( χ2=0.56, P=0.453)。4例(6.6%)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并发症,其中咽部异物感2例(3.3%),声音嘶哑1例(1.6%),患侧轻度听力下降1例(1.6%)。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能有效、安全地缓解原发性GPN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有一定的复发概率。伴有较低程度的神经血管压迫和责任血管为静脉的原发性GPN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其疼痛不易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50例(研究组),行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记录术后1、3和7 d疼痛评分;于术前和术后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半乳糖凝集素-3(Ga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肢体麻木、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出院后3个月随访美容满意度,出院后6个月复查CT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88.69 ± 15.16) min比(61.47 ± 15.48) min],但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51.21 ± 10.06) ml比(85.46 ± 11.37) ml、(98.29 ± 30.61) ml比(117.47 ± 30.25) ml和(5.35 ± 0.54) d比(7.72 ± 0.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和3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3 ± 1.07)分比(7.87 ± 1.46)分和(4.22 ± 1.35)分比(6.42 ± 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7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IL-6、IL-10、TNF-α和Ga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 d IL-6、IL-10、TNF-α和Gal-3明显低于对照组[(26.27 ± 3.14) ng/L比(29.22 ± 4.52) ng/L、(7.54 ± 2.31) ng/L比(10.92 ± 2.54) ng/L、(14.98 ± 3.76) μg/L比(23.65 ± 2.46) μg/L和(3.54 ± 0.48) μg/L比(4.48 ± 0.6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73, 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0%(47/50)比78.8%(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94, 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 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可减少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可提高术后美容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也未增加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神经内分泌癌22例生存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LN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2例L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例;年龄37~85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疼痛、异物感及呼吸困难。22例中,17例行手术切除喉原发病灶,其中10例行颈淋巴结清扫,其余行单纯放疗、放疗联合化疗等。至随访结束,失访1例,生存5例,死亡16例,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31.8%、18.2%,Ki-67是LNE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HR=5.715,95% CI 1.517~21.524, P=0.010)。 结论:喉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差,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Ki-67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凡达疗法治疗言语性幻听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言语性幻听(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AVHs)是常见幻听类型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现有的治疗方法对难治性AVHs疗效欠佳。近年来,阿凡达疗法用于治疗AVHs越来越受学界关注。研究表明阿凡达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幻听声音频率、痛苦、持续时间、对声音来源的信念等方面,提高患者的预后。基于此,我们对阿凡达疗法治疗AVH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探究AVHs的发病机制、治疗、预后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