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J管留置时间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 167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双J管后消除明显感染症状,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双J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d)和研究组(>7 d),分别为 74 例和 9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无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71 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3.38%),其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3 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和留置双J管后第 7 天时的尿白细胞水平和血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在留置 7d后较留置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内无石率相似(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在暂时性低热、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在研究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长的双J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激光球囊消融是一种针对心房颤动(房颤)的新型消融技术。本文报道1例经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例,手术过程中运用激光作为消融能量,在可视化内镜下明确球囊贴靠及消融部位,通过自动消融模式完成所有肺静脉隔离。望该病例对激光球囊治疗房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处理。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21名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围手术期的真实体验,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者心理特点包括术前担心手术失败导致失明及出现并发症、后遗症的顾虑,手术中的紧张与应对,术后的喜悦与满足等。针对各个心理特点进行相应处理。结论:关注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并对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很有必要,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五步法"大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大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的24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18±7.71)岁,其中年龄≥70岁者129例;体质指数(24.91±2.98)kg/m 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3(20,2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4,5)分,前列腺体积98.29(86.49,116.32)ml,最大尿流率(Q max)6(4,8)ml/s,残余尿量120(30,200)ml。240例均行180W XPS"五步法"PVP:按顺序汽化左侧叶1~2点、右侧叶10~11点,建立工作通道;由腹侧至背侧分别逐层斜行汽化左侧叶与右侧叶;分别汽化5、7点前列腺组织,建立"中叶旁沟"工作通道;侧向汽化前列腺中叶;汽化修整两侧叶及前列腺尖部。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并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IPSS、QOL、Q max、残余尿量变化。 结果:2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9(59,85)min,激光手术时间52(46,62)min。术中包膜穿孔3例(1.25%),均出现在创面修整阶段;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止血9例(3.75%),无围手术期输血病例。术后22例(9.17%)行膀胱冲洗6~24 h;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3,4)d,术后住院时间4(3,5)d。术后26例(10.83%)出现尿失禁,其中急迫性尿失禁22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无真性尿失禁。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控尿。术后无严重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术后12个月IPSS 5(4,7)分,QOL 1(1,2)分,Q max 18(15,20)ml/s,残余尿量10(0,30)m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无二次手术患者。 结论:180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例。病例1为男性,47岁,C 6、7椎体孤立性纤维瘤,术前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症状,伴左侧肢体无力。病例2为女性,17岁,T 1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颈肩痛症状,合并左上肢远端肌力下降。2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描并使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脊柱颈胸段模型,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制作与实物1∶1大小的3D打印脊柱颈胸段模型,规划设计并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分别用于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中指导置钉和脊柱序列重建。病例1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前路C 6、7椎体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例2采用单纯后入路,行胸椎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肌力,随访期间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病例1手术时间6.5 h,术中出血量1 200 mL;病例2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自觉肌力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术后第7天发现伤口处脑脊液漏,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至3个月时好转。病例2未见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患者椎体及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病例1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分和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分和0分;术前左侧上、下肢各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末次随访时除左侧指伸肌肌力为Ⅳ级以外的其余各肌肌力均为Ⅴ级。病例2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6分和3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分和0分;术前左上肢指伸肌和指屈肌肌力Ⅳ级,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Ⅴ级。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结合3D打印技术,可在术前明确肿瘤分期、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指导手术置钉及脊柱序列重建,对于颈胸段椎体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开腹组、腔镜组和钬激光组,每组40例。开腹组在传统开腹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腔镜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钬激光组则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钬激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 P<0.0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5%,明显低于开腹组和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开腹、腹腔镜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能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余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章氏超减张缝合在闭合高张力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眼弓蛔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T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SLO)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为25、26、26只眼。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57.5%,23/40),女性17例(42.5%,17/40);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8岁者30例(75.0%,30/40),年龄(9.60±0.60)岁;≥18岁者10例(25.0%,10/40),年龄(34.60±4.52)岁。长住农村地区33例(82.5%,33/40);有犬、猫接触史27例(67.5%,27/40)。40只眼中,周边肉芽肿型(周边型)、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类似眼内炎的玻璃体混浊型(混浊型)、混合型,分别为18(45.0%,18/40)、11(27.5%,11/40)、6(15.0%,6/40)、5(12.5%,5/40)只眼。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药物和(或)手术治疗。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给予手术、药物治疗分别为17、11只眼;混浊型5只眼,仅给予药物治疗。40例患者中,33例患者参与随访;治疗后随访时间(18.78±9.44)个月。观察患眼BCVA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不同BCVA眼数比较行 χ2或Fisher's检验。 结果:首诊时,患眼BCVA光感~0.6,其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20、13、7只眼。晶状体后玻璃体前界膜增厚24只眼(60.0%,24/40),玻璃体分层样混浊27只眼(67.5%,27/40),周边部/后极部肉芽肿22只眼(55.0%,22/40)。行CDFI检查的25只眼中,玻璃体可见特征性分层样或弥漫性混浊14只眼(56.0%,14/25)。行FFA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15只眼(57.7%,15/26),病灶处片状无灌注区。行OCT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前膜、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分别为8(30.8%,8/26)、5(19.2%,5/26)、2(7.7%,2/26)只眼。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混浊型5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中,行手术治疗的17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8, P<0.05);仅行药物治疗的11只眼,BCVA不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4, P>0.05)。 结论:OT患者以儿童多见;视网膜肉芽肿、晶状体后灰白色增生膜或玻璃体分层样混浊具体一定特征性;OT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ThuVEP)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Thu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ThuVEP或ThuLEP治疗的1 63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huVEP组916例,年龄(68.8±12.9)岁;ThuLEP组722例,年龄(67.3±10.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 max)、残余尿(PVR),以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的差异。 结果: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 max、PV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剜切或剜除时间、组织粉碎时间、剜切或剜除组织重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拔管后轻微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7.8%(56/916),低于ThuLEP组的9.4%(65/722)( P=0.026);ThuVEP组术后1个月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5.2%(38/916),低于ThuLEP组的11.9%(86/722)( P<0.001)。ThuLEP组中有3例(0.4%)患者因术后严重血尿导致二次手术止血,而ThuVEP组无患者发生该严重并发症。 结论:ThuVEP与ThuLEP的手术疗效相当,ThuVEP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且在止血效果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of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ScienceDirector、Wiley Onli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10月25日为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1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 140例患者。与PKEP相比,HoLEP的术中出血量较少( WMD=-27.07,95% CI:-39.72~-14.42, P<0.001)、切除腺体量较多( WMD=-1.00,95% CI:-1.08~-0.91, P<0.001)、膀胱冲洗时间较短( SMD=-1.71,95% CI:-1.89~-1.52, 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 SMD=-0.92,95% CI:-1.42~-0.42, P<0.001)、住院时间较短( SMD=-0.79,95% CI:-1.22~-0.36, 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6个月HoLEP和PKEP的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PKEP术式相比,HoLEP切除腺体更干净彻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更高,但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