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乳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隆乳术是一种改善女性身体形象和自信心的手段。随着乳房填充材料以及隆乳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患者和医师选择的手术方法越来越多。通过学习不同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提高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辅助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后乳房感觉异常5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由同一术者实施的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临床资料,并让患者于2018年7~10月来院复查,通过整复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询和乳房触诊,以及患者填写问卷,随访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房下皱襞(IMF)及乳房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感觉过敏、乳房疼痛等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3例女性小乳症隆乳患者,年龄26~41岁,术后随访21~52个月。医师触诊及问诊结果:53例患者中10例出现乳房感觉异常或疼痛,其中6例(11.3%)出现NAC感觉减退,1例(1.9%)出现NAC感觉过敏,2例(3.8%)IMF感觉减退,1例(1.9%)出现术后乳房长期疼痛,无NAC感觉消失、IMF感觉消失、IMF感觉过敏病例。共51例患者完成乳房感觉问卷调查,其中33例(64.7%)存在乳房疼痛,12例(23.5%)存在乳头感觉减退,5例(9.8%)存在一过性乳头感觉减退。结论: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可能主要是由术中离断支配NAC的周围神经所导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96例行隆乳术的成年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诱导开始时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比较两组就医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术毕时(T3)、苏醒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对照组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就医者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就医者头晕头痛、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隆乳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效果显著,有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隆乳术填充材料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隆乳术作为重塑女性形体美的重要手段而具有广阔的市场.纵观隆乳术的发展史,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从最初的注射隆乳术到自体组织隆乳术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假体隆乳术,以及多种移植物复合的隆乳术.虽然各种隆乳方式各具特色,而且如今隆乳术及隆乳材料均趋于稳定,但即便如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隆乳方式和理想的隆乳材料,仍是当前隆乳手术发展的关键和整形外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平面硅胶假体置入同期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复合隆乳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双平面硅胶假体置入同期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复合隆乳术与单纯硅胶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2017年,对90例小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硅胶假体置入隆乳术,观察组采用硅胶假体置入同期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复合隆乳术,同时评估所需移植的脂肪量.选择腋下或乳晕切口,假体置入双平面下,将纯化后的自体脂肪多层次均匀注射在乳房皮下脂肪层、乳腺后间隙、乳房内侧缘及新的下皱襞,半坐位观察两侧乳房的形态及对称性,根据两侧乳房大小不同来调整脂肪移植量.结果 本组90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达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在乳房对称性、手感柔软度、假体触感及乳沟形态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房形态及上极饱满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例患者于术后第4个月发现,右侧乳房内下方触及花生米大小皮下结节.结论 采用双平面硅胶假体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硅胶假体隆乳术,且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假体置入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假体置入联合自体脂肪移植一期隆乳术应用于被覆软组织较薄患者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经腋窝切口分离出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胶假体;从双下肢大腿部后侧脂肪堆积处采集自体脂肪组织,离心处理后均匀注射于乳房的各个区域,以达到良好的软组织增厚和假体覆盖,形成自然的外观和手感.随访期间对乳房的形态、假体的轮廓感及手感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本组173例患者中,除1例一侧乳房局部出现较明显的脂肪结节外,余均未出现脂肪液化、坏死等并发症;术后乳房形态、大小、手感和位置的满意率达92%.结论 假体置入联合脂肪移植隆乳术,可防止假体轮廓显现,术后乳房形态美观、手感自然,在被覆软组织较薄患者中应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乳晕Ω形切口行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经乳晕Ω形切口行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临床应用与操作体会.方法:对81例既往行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并要求取出的患者,采用经乳晕Ω形切口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81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乳房恢复自然外观,手术痕迹不明显,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清除率高,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经乳晕Ω形切口在直视下行乳房聚丙烯酰胺取出术,体表瘢痕不明显,手术创伤小,注射材料清除率高,患者满意度高,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房下垂的手术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房下垂是相对于挺拔、紧实的乳房形态的衰老表现,与年龄增长、体重骤减、妊娠哺乳、吸烟、隆乳术后延迟效应及发育畸形等因素相关[1,2]. 主要表现为乳头乳晕复合体( nipple-areola complex , NAC)位置的下降、乳房实质组织的下移及皮肤松弛[3]. 下垂的乳房背离女性对年轻化乳房形态的追求. 乳房上提固定术是临床上最主要的下垂矫正方式,是乳房整形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4] ,严重并发症出现较少[ 5 ]. 手术矫正的目的是提高NAC、保持或增大乳房体积并紧致皮肤包被、改善对称性及乳房形态,并使术后效果持久. 乳房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术式及切口的选择依据下垂程度、皮肤去除量、是否增大乳房体积等因素. 本文就乳房下垂程度分级、乳房下垂矫正手术切口选择、腺体悬吊固定及塑形方法的新进展进行文献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房整形美容现状及发展趋势评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房整形美容是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良、手术理念的更新、医用材料及技术设备的革新,乳房整形美容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如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使得腋下入路盲视下隆乳转为直视下操作,手术更加精准;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乳房供血动脉进行三维数字重建以明确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优化了乳房缩小整形术前设计;采用多普勒超声、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等辅助方法确定乳房再造中供区皮瓣的优势穿支血管等.然而,目前乳房整形美容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就乳房整形美容外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述评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