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附子用药解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代表性医家,研究其使用附子的习惯与规律对于指导临证有现实意义.在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附子方剂共计 30首,其中 29首为复方汤剂,21首方剂指明使用经过炮制的附子(原文称"乌附子"),无使用生附子的实际案例,均未对煎煮法作特殊要求,其用量为 0.6~24 g,总体使用剂量较小.人参、甘草、干姜、山药、白术是常与附子配伍的药味,旨在发挥益火扶阳(温里寒)、温阳通痹、回阳固脱、引火归元等功效.张锡纯使用附子的用法较为谨慎保守,其用药经验可以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思路与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20年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及新方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20年中药复方专利干预DN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专利平台治疗DN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 26.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核心药物共现复杂网络,并展现潜力新方新药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专利261项,包含中药438味,高频中药有黄芪、生地黄、丹参、枸杞子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为主,性味以寒、甘居多,归经多属肝、肾经。常用药对有灵芝-生地黄等,常用角药有三七-当归-灵芝等。聚类药物有“三七、灵芝、当归、芡实、生地黄、枸杞子”等7组,潜力药物有“凌霄花-宽筋藤-刺楸树根-毛蜂子-黑阳参-柠条-泽泻实-断节参”等5组,通过拓扑属性分析筛选得到治疗DN的核心新方。结论: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DN基于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多运用益气健脾、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治法提高临床疗效,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古今文献考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归饮子作为经典名方之一,最初记载于《严氏济生方》,主要用于治疗病机为血虚风燥的各种皮肤疾病。本研究通过查阅历代古籍及现代相关文献,从处方源流、药味组成及加减变化、药味剂量及煎服法、方义及功效辨析、药材基原及炮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饮子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和总结。经考证共发掘古代文献80余种,现代文献170篇,认为本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10味药组成,配伍相对恒定,以水煎内服为主,对以血虚风燥为基本病机的皮肤病症有较广泛的应用,古今变化不大,争议较小,为当归饮子的复方制剂研发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黄疸组方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现有已上市的中成药数据,分析中成药治疗黄疸病的组方配伍与用药规律,为黄疸病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黄疸的基本信息、高频用药、常用药对与配伍组合,利用复杂网络聚类与拓扑参数分析筛选组方配伍网络的潜在药物组方与核心用药。结果:共收集79种治疗黄疸的中成药,以清热、扶正、祛湿剂为主,功效多为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共涉及23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茵陈、甘草、柴胡、栀子、黄芩等。关联规则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为黄芩-茵陈、栀子-茵陈、甘草-茵陈等。基于组方配伍网络得到4个紧密连接的聚类组合,包含23味中药;按度数、紧密度指标筛选得到茵陈、牛黄、红花、甘草、木香、香附、大黄、柴胡、丹参等核心药味。结论:分析发现治疗黄疸的中成药组方用药符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黄疸及相关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PCOS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治疗PCOS的中药新方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3年4月20日发布的治疗PCOS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8.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复方专利126项,涉及中药392味,总频次为1 709次,用药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高频药物有当归(46次)、菟丝子(44次)、香附(42次)、熟地黄(41次)、丹参(37次)等;常用药对有茯苓-苍术(支持度16.67%,置信度76.19%)、当归-白芍(支持度15.87%,置信度80.00%)等,常用角药有香附-半夏-茯苓(支持度12.70,置信度81.25%)等;核心处方有“茯苓、半夏、陈皮、香附、丹参、淫羊藿、白术、巴戟天、皂角刺、石菖蒲”等;潜在处方有“麦芽、谷芽、大血藤、葛根、茺蔚子”等。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PCOS以燥湿健脾、补肾阳并滋肾阴、活血化瘀消癥等治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药专利复方概况和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的专利情况,并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配伍规律。方法:在SOOIP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检索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分析其申请趋势、数量、类别、申请人等,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中药组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307件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中,2015年前申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专利类别以A61P居多;专利申请国家以中国为主,其中中国山东省居多;专利申请者多为个人和企业;专利中以口服药物复方为主。规律分析上,专利防治DCC分为5类,分别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DN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部分专利并未涉及具体防治DCC类别。中药专利复方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黄芪、葛根、生地黄、黄连、丹参等;专利复方中的中药性味多甘、温,归肝经;专利组方中常用药对为葛根-黄芪,葛根-生地黄,黄芪-黄连。结论:国内申报该类专利数量较少,且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发现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处方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防治DCC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挖掘近10年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提取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经筛选、录入、规范化处理等步骤后,建立治疗大肠癌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库,利用IBM SPSS Modeler和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97条复方专利,包含411味中药,其中核心中药为白术、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半枝莲、茯苓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聚类分析结果包含7类,关联性较强的对药包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术-莪术、黄芪-党参等。结论:补虚法治疗大肠癌应以白术、黄芪、党参等健脾补虚药为主,攻实法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为主,同时可酌情配伍,攻补兼施,调补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治疗DR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0对用药频次与性味、归经分布进行分析,基于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配伍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113个,包括中药201味,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生地黄、三七、当归、灵芝、黄芪,用药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多为肝、肺、肾经。常用药对6对,聚类分析得出4类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中药组合为生地黄、三七、当归、灵芝、黄芪、丹参、枸杞子、蕤仁、菟丝子。结论:治疗DR专利复方药物以甘寒、归肝经为主,用药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常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气养血、补气止血药对,组方多以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加减,酌加风药平肝明目,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梁八柱”配伍理论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文献资料总结、走访调查等方法整理分析“太白七药”配伍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指出虽“四梁八柱”配伍理论有悠久的历史,但当前“太白七药”研究进展多集中在植物资源上,仍缺乏配伍理论研究,更缺乏以“太白七药”为基础的复方及大品种的开发。呼吁应重视民间经验的继承与保护,用“四梁八柱”配伍理论来指导“太白七药”的应用与开发。指出教学团队应加大对该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必要在本省中药学、方剂学等本科课程的教学中增加该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化学空间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和分析中医药领域化学空间研究的常用数据库资源和计算工具,梳理化学空间在中医药方剂配伍规律、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复方的药效、多靶点研究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多靶点研究上,其中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较多,现有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药/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和靶点,但仍缺少一个包含所有中药主要成分、中药复方的功效主治等数据的数据库,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主要药效分子和主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