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外留长度耐高压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种不同外留长度耐高压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行耐高压PICC置管的23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置管后导管外留长度分为0~1 cm组132例和2~4 cm组101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24 h、72 h、7 d、14 d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置管后24 h和72 h,0~1 cm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4.39%(19/132)和9.85%(13/132),2~4 cm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30.69%(31/101)和32.67%(33/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14.16,均 P<0.05);0~1 cm组患者置管后7 d和14 d穿刺点红肿发生率为9.09%(12/132)和5.30%(7/132),2~4 cm组为40.59%(41/101)和22.77%(23/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2.32、15.57,均 P<0.05);0~1 cm组患者置管后7 d和14 d的导管轻度脱出率分别为18.18%(24/132)和21.97%(29/132),2~4 cm组分别为59.41%(60/101)和67.33%(68/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18、55.86,均 P<0.05);置管后14 d,0~1 cm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2~4 cm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4, P<0.05)。 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耐高压PICC外留长度为0~1 cm时,可减少患者渗血风险,降低脱管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测量方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标准测量法和椭圆拟合测量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以对胫腓骨骨折移位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将28根胫骨模型随机制造断裂以模仿胫骨骨折,利用基于Stewart平台的外固定支架(新中Taylor外固定器)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用同一固定相机拍摄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以模拟X线片并导入软件(Trauma CAD,Coreldraw和word结合游标卡尺),分别采取标准测量法(标准法组)和椭圆拟合测量法(椭圆拟合法组)对模型的骨折移位参数进行测量并依次输入配套软件,根据电脑软件出具的电子处方,调节Taylor外固定支架上6根带刻度的螺杆进行复位,最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评估残留畸形程度.[结果]利用TraumaCAD,CorelDraw和Word三种软件对骨折模型进行标准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骨折模型对位对线良好,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两组残留畸形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标准法组正侧位片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89.97%、84.44%;91.18%、86.84%.椭圆拟合法组正侧位片中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95.77%、88.66%;94.05%、90.04%.椭圆拟合法组复位效果优于标准法组.[结论]椭圆拟合测量法能精确定义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各项参数,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风险的精细化控制静脉给药剂量的管理在零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的精细化控制静脉给药剂量的管理在零期临床试验中的效果.方法:在某具有抗肿瘤活性烷化剂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中,我们从人机料法环对应的人员、设备、耗材和配药给药环节进行风险精细化控制管理.试验结束后,通过测量注射器实际推移刻度计算流量误差,以评价效果.结果:人员培训的合格率均为100%.选择的设备是本次测量误差小(误差范围0.34%~1.68%)的7台注射泵;选择的耗材是与泵配套的注射器;选择的留置针空腔体积为0.3 mL.注射泵给药前安装出现5次报警,报警解除后均顺利给药.受试者注射部位均无肿胀和外渗.给药后估计的泵入量与泵设置的总量误差几乎为0.结论:质量控制设计是保证临床试验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要达到给药剂量精准的预期目标,需要从人机料法环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准确计量引流液医用护理车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科患者常留置各种引流管,准确观察及记录引流量是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医生进一步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然而实际使用中, 常用的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完全按照引流袋的刻度标量记录引流量, 可能产生误差影响病情分析.为准确计量引流量,我院设计制作了引流液医用护理车, 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技术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式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P波波形指导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肺癌患者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ICC穿刺记录,均为根据身高、上腔静脉的长度、皮下静脉深度调整测量长度后置入导管,观察导管到达预定位置后心电图P波变化,再行胸部X线定位再次确认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并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判断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出现特异性P波共100例,引出率为93.5%,形态有单峰和双峰P(均为正向),双峰占39%.5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以下,84例P波振幅为R波的50% ~80%,P波振幅大于R波的80%甚至波峰超过R波的共11例,1例P波起始段出现倒置的小Q波,8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P波,X线片证实1例患者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异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5例位于正确位置.灵敏度95.2%,特异度75%.结论 利用改良体外测量法联合心电图技术可及时、准确判断前端开口Power PICC尖端位置,大部分P波振幅为QRS波的50% ~80%,对于前端开口式耐高压PICC,需要在置管前进行裁剪,体外导管总体形态为倒锥形,导管留置体外易出现脱管,建议在特异性P波起始段不出现倒置"Q"波的情况下,将导管送入到0刻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于血压kPa值问题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务院在1984年2月27日公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的命令,目的在于推进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并在1990年底完成法定的过渡,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实施时在某些个别方面仍存在一些具体困难。临床医学的压值,对动脉压采用毫米汞柱,对静脉压或脊腔压,由于压力低,只能采用毫米水柱,已形成阅读概念习惯。目前要推广使用kPa值,1个kPa值相当于7.5毫米汞柱,数值压缩了近7~8倍,换算相当困难。虽然1987新生产的血压表供应以kPa为主同时保留毫米汞柱的双刻度血压计,但不能满足全国需要,而且目前国外文献一直仍采用毫米汞柱等原有压力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带线锚钩在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钩在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8月,采用由四爪锚钩和三色标记刻度缝线组成的带线锚钩系统,对35例肺GGN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带线锚钩行术前定位,24 h内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根据裸露于胸膜腔的三色线尾段及其标示的刻度,判断肺内锚钩和病灶的位置,以确定手术切除范围,行肺局部楔形切除术.结果 35例GGN均完成CT引导下带线锚钩术前定位,植入后CT检查示所有锚钩均位于距病灶边缘1 cm范围内,定位操作时间(11.7±4.3)min,定位术后气胸、肺出血、短暂性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1.4%(4/35)、11.4%(4/35)、2.9%(1/35),均无严重并发症.定位与手术间隔时间1~23 h(中位时间16 h).术中见34例(97.1%)三色线尾段位于脏层胸膜外,另1例三色线全部留置于肺内,通过触诊肺内锚钩确定病灶位置.35例均成功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使用带线锚钩进行CT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多参数可控自动化火针的设计、制造和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将传统火针与现代医疗器械相结合,研制出一种多参数可控的自动化火针医疗器械.采用枪式外形便于手持操作;采用电磁感应加热针体;通过刻度旋钮控制针刺深度;采用电磁弹射结合弹簧复位,精确控制留针时间;使用可更换的一次性无菌单针或多针针头,达到适形、高效、防止感染的目的.以上设计与整体流程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针体温度、针刺密度、进针深度、留针时间精确可控,同时兼具操作简便、快速、无菌、效率高、适形性、可视化等优点.本研究进一步在大鼠上测试了自动化火针对皮肤损伤和毛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参数的精确可控对治疗的安全性控制和有效性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下一步系统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犬的快速导尿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用犬作外科实验,常需观察排尿量.最普遍的是采用接有刻度收集袋的留置导尿管.但是无论对雄犬还是雌犬,插入留置导管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雌犬的尿道直通膀胱,在操作上并不复杂,但尿道口在阴道中的位置却较难确定,插导管费时,在有些外科手术中并不适用,尤其是对未经产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查二人多法”在神经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的综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降低留置胃管的安全隐患.方法:对留置胃管患者采取“一查二人多法”的护理措施,“一查”,即操作不畅时查看胃管是否盘曲口腔,留置至理想刻度时放开胃管,观察有无回弹3~5 cm,同时再次查看有无盘曲口腔,“二人”即两名护士共同判断是否在胃内,确认无误后方可鼻饲,“多法”即以多种方法综合判断.结果:提高了留置成功率,降低在留置及鼻饲时的安全隐患.结论:运用该方法能够提高护士对判断结果的信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更能确保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