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骨科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75,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41±9.28)min,长于对照组的(45.69±12.5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33,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0.59%(7/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00, 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固定牢靠等特点,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的建立及其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新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37例,男22,女15例;平均年龄为49.1岁(范围22~78岁)。天津市天津医院上肢二病区提供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7.6岁(范围19~76岁)。通过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CT测量喙锁间隙和锁骨下表面骨折块至锁骨远端的距离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以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锁骨下表面CT三维重建像测量为基础,根据骨折与喙锁韧带止点关系、喙锁韧带损伤、肩锁关节是否受累及骨折稳定性等要素建立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对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手术治疗。3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和3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67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新建立的公济分型确定骨折类型,间隔4周后随机进行再次分型;最后随机选取15例资料由2名经简单培训的低年资骨科医生进行分型(内部验证);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共5型,1型:孤立的锥状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喙突内侧;2型:完整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骨折线延伸至锁骨中段,肩锁关节完整;3型:锁骨下表面骨折块分别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4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5型:锥状韧带完整,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67例中例1型18例,2型4例,3型8例,4型32例,5型5例。公济分型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良好(骨科医生 ICC为0.782,放射科医生 ICC为0.750;骨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第1次 ICC为0.764,第2次 ICC为0.778;内部检验 ICC为0.793)。1型和2型骨折行锁骨外侧端解剖钢板固定联合喙突锚钉固定,3型和4型骨折行锁骨钩钢板联合喙突锚钉固定,5型骨折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肩关节不稳和疼痛,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和固定物断裂。 结论:建立的公济分型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具有中等可靠性,锁骨远端骨折公济分型对锁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判断及治疗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肩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板肩锁关节内固定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肩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板肩锁关节内固定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治疗的56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Ⅲ~Ⅴ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重建组26例(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重建治疗),钢板组30例(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主观评分系统(SSR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重建组与钢板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重建组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钢板组患者术后获7~18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重建组与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9.9±12.6)、(69.1±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5±19.1)、(65.0±16.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重建组与钢板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7.9±3.4)、(91.9±3.5)分,SSRS评分分别为(85.1±4.1)、(88.6±3.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建组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切口区周围麻木,术后3个月恢复。钢板组2例切口出现感染;1例出现切口发红、渗出,换药术后3周愈合;1例出现切口区周围麻木,术后5个月恢复。 结论:肩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板肩锁关节内固定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同时重建手术时间较长,但后者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SSRS肩关节主观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测试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新方法。方法:12侧完整的肩关节标本切断肩锁韧带,首先进行喙锁韧带的准静态非破坏性循环实验,直至喙锁韧带失效,并记录喙锁韧带失效强度。12侧标本被随机分为A、B、C、D四组( n=3),分别使用3.5 mm锁骨钩锁定加压钢板、5 mm软组织带线锚钉、10 mm Endobutton钢板、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5 mm软组织带线锚钉+10 mm Endobutton钢板)4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复位、固定肩锁关节。然后使用X线透视机正位透视复位后的肩锁关节,评估内固定位置及肩锁关节复位情况。最后使用自制的固定夹具将肩关节标本固定在100 KN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以100 mm/min的载荷速度对各实验标本在垂直方向进行破坏性的静态拉伸力学测定,通过与生物力学试验机相连接的计算机记录并描画载荷-位移曲线,记录各内固定的失效强度及原因。 结果:12侧尸体标本喙锁韧带断裂强度为(374.6±0.8)N。4组内固定失效的力学载荷及原因:A组为(409.5±2.6)N,两侧标本内固定失效原因为锁骨骨折,一侧标本为肩峰骨折;B组为(297.8±3.4)N,均为锚钉脱出;C组为(375.2±3.1)N,均为喙突基底部骨折;D组为(376.2±3.1)N,均为锚钉脱出。4个实验组内固定失效生物力学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与A组、B组内固定失效生物力学载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重建喙锁韧带能够有效复位肩锁关节并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弹簧圈与带线锚钩在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比较CT引导下微弹簧圈与带线锚钩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8月胸腔镜手术前定位的411例483枚肺结节资料,带线锚钩组237例(273枚),微弹簧圈组174例(210枚).比较2组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微弹簧圈组相比,带线锚钩组定位时间更短[(12.1±3.0)min vs.(15.4±4.2)min,t=-9.491,P=0.000].带线锚钩脱落率0.4%(1/273),微弹簧圈为1.0%(2/210),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6%(44/237)、15.5%(27/1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χ2=0.652,P=0.419).结论 胸腔镜术前使用带线锚钩及微弹簧圈定位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带线锚钩的定位时间较短,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旨在比较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带线锚钉结合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科于2019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对48 例Neer Ⅱ型锁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A组行锁骨钩钢板固定,共24 例;B组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锚钉固定,共24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术后6 个月时患肢的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并记录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6 个月,B组VAS评分与Constant-Murley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6 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相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方式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虽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不占优势,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锁骨钩钢板结合可吸收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2023/11/4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10 月,我科采用锁骨钩钢板结合可吸收锚钉治疗10 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0 例,男8 例,女2 例,年龄 20 ~ 52 岁. 均为闭合损伤.术前X线检查显示均为单纯闭合肩锁关节脱位,排除骨折. 脱位Rockwood分型:Ⅲ型 5 例,Ⅳ型 3 例,Ⅴ型 2 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3 ~10 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带线锚钉结合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应用带线锚钉结合Endobutton钢板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7例(锚钉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评估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2例(钩板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14~38个月,平均16.2±3.8个月.钩板组与锚钉组手术时间[(45.3±7.1)min vs (47.0±7.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术后3个月时患肩VAS及CMS均优于钩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板组术后3~6个月常规去除内固定物,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VAS及C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锚钉组1例发生内固定失效伴复位丢失;钩板组8例出现肩峰下撞击征,1例出现肩峰下骨侵蚀.钩板组与锚钉组并发症发生率[(9/32)vs(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锚钉组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钩板组[(25 569.2±1 146.7)元vs (27 735.8±1 779.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结合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患者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早期患肩疼痛及肩关节功能优于传统锁骨钩钢板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带线锚钉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带线锚钉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行带线锚钉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年,平均12.6个月,肩锁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X线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无锚钉松动及脱出,无缝线断裂,无脱位复发,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评分82~100分,平均96.5分,其中优19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 带线锚钉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操作简单、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恢复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带线金属锚钉结合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 年11 月 ~2017 年3 月,我科应用带线金属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结合锁骨钩钢板治疗15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15 例,男10 例,女5例,年龄24 ~58 岁. 左侧5 例,右侧10 例,均为闭合损伤. Rockwood 分型均为Ⅲ型. 受伤至手术时间8h~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