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e-MEP对大鼠坐骨神经显微吻合术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对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动物模型显微外科手术吻合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坐骨神经断裂损伤吻合手术组(Model组)、坐骨神经断裂损伤不吻合组(SNI组),每组各6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不损伤坐骨神经,SNI组和Model组大鼠在距梨状肌下缘1 cm处切断坐骨神经干,Model组立即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SNI组不吻合.各组均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Tce-MEP潜伏期及波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行大鼠B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各组均在术后第30天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坐骨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d-el 组和SNI组所有大鼠坐骨神经剪断后均出现Tce-MEP波形变化,Model组吻合术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复测波形均有所恢复.Model组和SNI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BBB评分降低(P<0.05)o 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显示,Model组坐骨神经远端脱髓鞘现象较SNI组好转.结论 显微外科吻合手术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的神经功能修复,且可以减轻神经损伤远端的脱髓鞘改变;Tce-MEP可以连续客观地评估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液灌流治疗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短期脏器功能改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短期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外循环中是否使用血液灌流器分为灌流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策略,灌流组在此基础上于体外循环开始后同步血液灌流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转机时间、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超滤、尿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实验室指标(术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改善效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有助于TAAD术后短期肝功能改善和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手术时机对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性肾积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0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手术实施年龄分为早期组(年龄<12个月实施手术的患儿,54例)和晚期组(年龄≥12个月实施手术的患儿,55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肾功能指标、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协会(SFU)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引流管留置天数、出血量、血尿持续时间、肾周总引流量指标优于晚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盂前后径均降低(P<0.05),分肾功能及肾实质厚度均上升(P<0.05),且早期组治疗前后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盂前后径指标、分肾功能及肾实质厚度差值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晚期组手术患儿肾积水严重程度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2,P=0.616).结论 符合手术指征的UPJO所致肾积水患儿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便于肾脏功能和肾脏形态更好地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MT3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肺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IHC和蛋白质印迹实验(WB)检测并分析DNMT3a在41例患者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揭示DNMT3a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慢病毒介导SK-LU-1和A549细胞系过表达或敲低DNMT3a,通过IHC、W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RT-PCR)、DNMT3a抑制剂实验观察DNMT3a对蜗牛家族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低DNMT3a对肺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DNMT3a高表达对比DNMT3a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生存期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MT3a和Snail在肺腺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相比均高表达(P<0.01),且DNMT3a和Snail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NMT3a的SK-LU-1细胞中Snail表达上调并增加了肺腺癌细胞的迁移数量(P<0.01),敲低DNMT3a的A549细胞中Snail表达下调并减少了肺腺癌细胞的迁移数量(P<0.01).结论 DNMT3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DNMT3a通过上调Snail的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0例晚期肝癌行介入联合靶免转化治疗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晚期肝细胞癌行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自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中位年龄55(33~72)岁;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例,B级4例;CNLC分期Ⅱb期4例,Ⅲa期6例;ECOGps评分均≤1分;6例合并肝硬化,4例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癌栓6例,无门静脉癌栓者4例;转化治疗前最大肿瘤直径13 cm,治疗前AFP>400 ng/mL者7例,AFP<400 ng/mL者3例;乙肝患者7例,丙肝2例,1例无肝炎;转化治疗方案:TACE+靶向+免疫方案治疗的有5例、HAIC+靶向+免疫方案5例,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4例、乏力2例、腹泻1例;中位转化时间为4月;转化治疗后术前的肿瘤最大直径为8.8 cm,转化治疗后术前的中位AFP水平17.2 ng/mL,术前影像学评估(mRECIST)CR 4例,PR 3例,SD 3例;术前PS评分均≤1分.转化后行手术切除:3例行肝部分切除,7例行半肝切除;经腹腔镜手术7例,开腹手术3例.中位手术时间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8 d,术后中位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7 d.术后病理结果pCR3例,pPR有7例,MVI分级M0有8例,M1有2例,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腹水1例,胆漏1例,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出现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部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介入等局部治疗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杂交手术经心脏表面置入起搏电极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27岁,电极导线使局部感染经抗生素及清创治疗难以控制,导致心脏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联合心脏外科在全麻下开胸经心脏表面起搏器电极植入术及起搏器安置术,原起搏器取出及电极拔除术.术后患者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探讨本课题组自研的新型微创胸腔镜闭式引流系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因气胸或液气胸而实施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共120例拟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采取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为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实验组为采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肺复张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疼痛评分均值显著降低(P<0.001);部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引流管周围渗出和伤口愈合不良)有所下降(P<0.05).结论 应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治疗气胸或液气胸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及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可作为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的改进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临床上采用外科手术干预较多,但是患者在治疗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外泌体概念的引入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向.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能够携带细胞内物质,在细胞间发挥信息传递功能,更重要的是外泌体能自由穿过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4种病理生理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程序性死亡、保护血脑屏障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总结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明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乳腺癌患者脑血流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技术探索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血流量(CBF)改变,同时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接受外科手术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例,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3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以及全脑CBF和T1高分辨率结构像数据采集.一般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以及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磁共振数据采用SP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年龄、受教育年限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岛叶、双侧额上回以及右后内侧额叶皮质CBF减低,并且术后天数与右后内侧额叶皮质、双侧额上回的CBF呈正相关.结论 尽管乳腺癌患者术后没有出现认知功能的降低,但麻醉手术仍会导致多发脑区血流量减低.而右后内侧额叶皮质、双侧额上回的异常脑血流灌注随术后时间进展可以出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