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52.6±4.2)岁。术前腔内支架开通下肢动脉3例,术后行腔内支架开通1例,直接行孙氏手术14例。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为5.6%,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1.8±38.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3±31.8)min,平均脑灌注时间(48.75±11.3)min。术后因多器官灌注不良死亡3例,发生率为17.6%(3/17),2例孙氏手术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1例孙氏手术前行髂动脉开通支架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因大面积脑梗塞自动出院2例,发生率为11.7%(2/17),因骨筋膜室切开1例,术后使用血液灌流5例。术后随访显示术前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有下肢皮肤神经受损表现,表现为患侧肢体无力,麻木,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肌力较前有好转;轻度下肢缺血患者患侧皮肤麻木有好转,无遗留肌力障碍。结论:对于轻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直接行孙氏手术效果良好;对于重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先行支架开通后再行孙氏手术,术后使用血液灌流器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损伤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误服硝氯酚中毒死亡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男,5岁1个月。以“误服硝氯酚片4 d”于2020年2月3日入院。4 d前患儿误服硝氯酚10片(规格100 mg/片),服药1 h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持续2~4 min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3 d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偶有腹痛,出现精神差,住院期间查肝功提示丙氨酶氨基转移酶64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 025 U/L;肌酸激酶23 34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 159 U/L。因病情重,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15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9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19 kg,嗜睡状,颜面稍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5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8×10 9/L、中性细胞计数8.2×10 9/L、血红蛋白浓度110.0 g/L、血小板计数260×10 9/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蛋白53.7 g/L、白蛋白3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3.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574.0 U/L,肌酸激酶22 0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7.0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予再次洗胃,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多烯磷脂酰胆碱、肌苷片、葡醛内酯片保肝、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头部亚低温治疗,行血液灌流2次治疗。入院4 h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大汗淋漓,体温最高达39.5 ℃,精神极度萎靡,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痛。6 h后患儿出现昏迷,昏迷评分7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入院11 h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屈曲、僵直,立即高质量心肺复苏,静推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净化对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清除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依据血药浓度评估血液净化技术对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经验。方法:2022年本院收治2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动态监测血液中虫螨腈及其高毒性代谢产物溴代吡咯腈浓度,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摄入13 h后给予首次血液灌流,灌流l h时溴代吡咯腈浓度下降率为28.82%,灌流2 h时回升并超过灌流前水平。完成3次血液灌流后,血液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浓度仍超过首次灌流前浓度,分别达到248 ng/mL和1 307 ng/mL。摄入130 h后血虫螨腈浓度呈下降趋势,溴代吡咯腈浓度在130h达峰值3 164 ng/mL,178 h下降至2 707 ng/mL。病例2在摄入150 h后血液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浓度分别达到392 ng/mL和7 733 ng/mL,进行四次血液灌流,首次血液灌流后血液中虫螨腈浓度下降率37.75%,溴代吡咯腈浓度下降率为38.02%。给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治疗85 h,溴代吡咯腈浓度维持在4 234~6 410 ng/mL。预后:病例1随访至12 d后失访,未查证到死亡信息;病例2死亡,生存期为247 h。结论:血液灌流仅可部分清除溴代吡咯腈,CVVHDF清除溴代吡咯腈能力差。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大,摄入后快速进入各组织,易在脂肪等组织蓄积,其后缓慢释放回血液,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长,虫螨腈的峰值浓度出现早于溴代吡咯腈。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消化道清除毒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烟台山医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老年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每月2次)治疗。连续透析及灌流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74/80)高于对照组81.3%(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99, P=0.03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9、8.96、9.21, P=0.023、0.001、0.001);治疗后观察组β 2微球蛋白(β 2-M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 P=0.036)。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N端中段骨钙素(N-MIDOs)、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6、6.16、8.23, P=0.007、0.018、0.003)。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6/80)、18.75%(1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25、 P=0.615)。 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治疗老年人肾性骨病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清钙水平、降低血清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还可降低β 2-MG水平和骨代谢指标N-MIDOs、β-Crossl、PINP,提示此种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钙磷代谢状态,延缓肾性骨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灰花纹鹅膏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2020年8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处置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可疑食物、临床表现、临床化验结果和治疗情况等资料,对蘑菇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鉴定为灰花纹鹅膏中毒。该起事件共有6人进食灰花纹鹅膏,其中4人发病,潜伏期6~12 h,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肝肾损伤,经过对症支持治疗、血液灌流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等救治方案后,患者均治愈出院。建议加强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科普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毒蘑菇鉴别与临床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用织纹螺致呼吸衰竭救治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织纹螺致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国沿海地区屡有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织纹螺中毒患者可表现为唇舌麻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我们收治1例食用织纹螺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经过及时呼吸支持、血液灌流等积极治疗,最终痊愈出院。本文总结织纹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诊治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噻虫嗪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急性中毒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回顾1例患者口服噻虫嗪中毒后出现呕吐、全身抽搐、神志不清、氧饱和度下降。经洗胃、呼吸机支持,并使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仍无法控制抽搐。后予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合已发表的新烟碱类中毒文献,我们建议急性重度噻虫嗪中毒主要的治疗是洗消和对症支持治疗,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血液灌流对敌草快中毒患者的影响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灌流(HP)对敌草快(DQ)中毒患者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入院的急性DQ中毒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HP组(40例)和持续HP组(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24 h内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间断HP组在此基础上于2 h内行HP治疗,每次持续2 h,8 h 1次,连续3次;持续HP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HP治疗,直至尿液中无DQ成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12、24 h及2、3、5、7 d检测血清NGAL水平,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7 d检测血清sCD14-st、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 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8 d生存结局。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GAL、sCD14-st、Lac、PaO 2、SCr、CK-MB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间断HP组患者血清NGAL、sCD14-st、Lac、SCr、CK-MB和IL-18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NGAL、sCD14-st、CK-MB和IL-18水平均于治疗24 h时达峰值,Lac和SCr水平均于治疗3 d时达峰值,且持续HP组治疗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间断HP组〔治疗24 h:NGAL(μg/L)为345.90±30.75比404.24±38.79,sCD14-st(ng/L)为1 941.88±298.02比2 656.35±347.93,CK-MB(U/L)为30.67±9.11比43.28±8.06,IL-18(ng/L)为139.49±16.29比177.98±27.85;治疗3 d:Lac(mmol/L)为2.98±0.26比3.72±0.49,SCr(μmol/L)为125.01±24.24比156.74±28.88;均 P<0.05〕;但两组间治疗各时间点PaO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持续HP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间断HP组〔26.09%(12/46)比52.50%(21/40);Log-Rank检验: χ2=7.288, P=0.007〕。 结论:持续HP治疗能有效降低DQ中毒患者的血清sCD14-st和NGAL水平及28 d病死率,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血液净化患儿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危重症的救治和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血压稳定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小,血容量低,代偿能力弱,血压波动大。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压的影响因素繁多,机制复杂。迄今为止,国内外尚缺乏儿童血液净化过程中血压管理的共识或指南。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血液净化学组于2021年7月启动了共识撰写工作,旨在为我国血液净化患儿全周期血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学组根据临床工作经验、会议讨论和文献查阅确定共识内容,主要包括识别血压异常及达标标准、血液净化患儿全周期血压管理措施。血液净化模式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危重症患儿的血液净化。同时较详细阐述血液净化对相关药物的影响。经过3次线下会议、2次线上会议及微信群内的反复讨论和修订,最终拟定本共识,希望在保护血液净化患儿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各阶段复发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TG)、血淀粉酶(AMY)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各阶段复发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治疗中采取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临床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