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型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针对脑卒中和外伤等因素导致的下肢功能障碍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方法:开发了基于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提出了高精度的被动训练控制方案和主被动混合训练控制方案;并进行了传感器采集模块测试试验、被动康复训练试验和主被动混合训练试验,来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性能.结果:传感器采集模块具有很高的精度,被动康复训练和主被动混合训练均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该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方案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程康复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1],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个体出现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随着围生期医学和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缺氧窒息儿童的存活率提升[2],我国现有CP患者约500万,且以每年4~5万的速度新增3-4],其中0~6岁CP患病率为0.23%,男女性别比约为1.8∶1[5],国外2~17岁CP患病率为0.29%[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效果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炎症引发气流阻塞为特征的肺部疾病.COPD临床表现除常见的咳嗽、咳痰外,持续的气流受限和肺部生理功能下降以及肺纤维化改变也被认为是其主要病理症状[1-2],重症病情易恶化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3-4],截止至2017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估计为5.449亿,其中约55%的病例归因于COPD;截止至2019年,COPD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2%[5].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成为全民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如何预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生菌补充剂对改善孤独症患者异常行为问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益生菌补充剂对改善孤独症患者异常行为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 A 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发表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9月15日.通过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台湾版(ABC-T)、社会反应量表(S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2版(ADOS-2).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11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其中中文文献1篇,外文文献10篇,样本量共计4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异常行为问题相关评估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32,95%CI-0.48~-0.16,P<0.0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Meta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即益生菌补充剂在改善孤独症患者的异常行为问题方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益生菌补充剂来治疗孤独症患者的异常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2-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某区非正常死亡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2012-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某区居民非正常死亡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死亡资料来源于深圳市死因监测系统,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深圳市某区统计年鉴.死亡数据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编码V00-Y34被认定为非正常死亡,选取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非正常死亡率.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经年龄调整的标化非正常死亡率的年度变化趋势,采用x2检验比较非正常死亡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的差异.统计非正常死亡的死因构成及顺位,并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衡量非正常死亡带来的寿命损失人年数.结果 2012-2020年深圳市某区居民非正常死亡累计2 806人,标化非正常死亡率为9.81/10万人;2012-2020年深圳市某区居民标化非正常死亡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均为5.60%(95%置信区间:-5.90%~18.60%).男性非正常死亡率为12.84/10万人,大于女性的6.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392,P<0.001).≥65岁年龄组的非正常死亡率最高,达10.13/10万人,其次是15~64岁年龄组(9.95/10万),0~14岁年龄组非正常死亡率最低(8.95/10万),各年龄组的非正常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6,P=0.270).深圳市某区居民5种主要死因中非正常死亡的PYLL和APYLL均为最高,恶性肿瘤次之.意外损伤的其他外因排在非正常死亡死因顺位第1位.非正常死亡PYLL最高为故意自害,其次为意外损伤的其他外因;而非正常死亡APYLL前3位分别是加害、意图不确定的事件造成的损伤、故意自害.结论 应进一步构建安全的作业环境,加强对男性、老年人以及工人重点人群的安全保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大力建设健康养老体系和非正常死亡的危机干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出血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出血是卒中的重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围绕脑出血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可实际应用于临床的成果非常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基础科研仅涵盖了脑出血情境的一小部分,动物模型大多采用单一年龄、单一性别和相同出血量等;而临床研究中所纳入的病例则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涵盖不同年龄层次、基础健康状况、出血量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等多种情况,使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将来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应该更加细化,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多样性.此外,颅内静脉回流在脑出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脑出血后局部颅内压和静脉血流速度应当予以充分关注.细化研究分类以及静脉系统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可能是未来脑出血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综合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是一种髓内良性的纤维性-骨性病变,可累及单骨或多骨.颅颌面骨为FD的高发病率部位.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多表现为头面部无痛渐进的单个或多个非炎性肿块,不同颅面部组织器官受累可相应出现面部畸形、视力受损、鼻窦感染、听力障碍、牙齿移位缺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特殊类型的CFD患者还可伴有皮肤和/或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骨骼外表现.由于CFD疾病谱复杂、临床表型多样,目前对于CFD的治疗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就如何平衡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在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等问题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悸存在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且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心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进行综述,发现治疗以口服中药为主,辅以针刺、艾灸、刮痧、推拿、耳穴疗法、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但内服中药研究多停留在动物和细胞研究水平,中医外治临床应用少,且缺乏机制研究及统一治疗规范.因此,未来要促进中医药治疗体外研究向体内研究转化,加大对中医外治法的重视,制定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案,努力为进一步推进心悸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类典型生态破坏案件环境损害评估过程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国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司法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在判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时,面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实物量化、价值量化等难以确定的专业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难以区分.研究按照损害程度对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非法采矿三类生态破坏案件进行分类讨论,统计分析了三类生态破坏案件的关键要素指标,阐明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类案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线选取对象上,三类案件可能涉及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指标的一种或多种;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占地、非法采矿三类案件在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两方面破坏程度都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水平方向的损害范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纵向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破坏逐渐加深,恢复难度逐渐加大;在生态恢复工程选择上,除生态恢复外还需根据破坏程度额外考虑对地表建筑物或压占物清除或矿坑的回填及复垦;永久性损害或基本恢复不可实施时也可考虑其他替代性恢复方案,如认购"碳汇"等新手段.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