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心理学和行为症状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已经建立,但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其特殊类型额叶变异型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在临床症状上非常相似,这为鉴别诊断带来了重大挑战。为此,我们报道1例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早期显著的执行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磁共振成像显示明显的额颞叶萎缩,初步诊断极易误诊为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然而,多模态功能神经影像学结果显示神经病理改变更倾向为可能的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本研究表明,使用详细的神经心理测试、生物学标记物和多模态神经成像来识别这些非典型综合征,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患者管理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谵妄筛查与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儿童谵妄的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目前推荐使用的主观筛查与评估工具是儿科ICU谵妄诊断的意识评估法和康奈尔儿童谵妄量表,另外也可以根据患儿年龄、麻醉、药物使用等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谵妄的客观评估工具包括生物学标志物、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也进行了探索。其中脑电图对于谵妄患儿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并与谵妄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未来谵妄的研究中量化脑电图的应用以及多模态评估、预测模型的建立均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癌分子影像诊疗现状及最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肝癌早期诊断困难,总体预后不佳。肝癌在群体间与个体内存在高度异质性,肿瘤微环境复杂,活体、动态解析肝癌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肝癌的影像诊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子影像技术利用特定的纳米成像探针,能够在体实时评价肝癌分子、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以特异性成像精准揭示肝癌发生、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标志物,探究其与肝癌进展、转归的关联。现以分子影像为切入点,着重阐述CT、MRI、光学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和多模态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在肝癌影像诊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及重大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脑发育及神经发育障碍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多模态MRI技术在儿童脑发育及神经发育障碍(NDDs)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及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儿童脑发育”“神经发育障碍”“磁共振成像”以及“brain development”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children” “MRI”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年1月—2021年1月有关脑发育及NDDs疾病的MRI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7 974篇文献,排除内容不相符、无法获取全文、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英文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模态脑影像学技术(如形态学、解剖学及功能MRI)结合当前机器学习分析技术(如脑年龄预测)和影像遗传学技术,从结构到功能、从局域到网络性质,描绘了正常和异常儿童脑发育的轨迹,促进了对NDDs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结论:结合定量化分析的多模态MRI技术,可用于对NDDs疾病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和对NDDs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提供影像生物标志物,在儿童脑发育及NDDs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和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精准分型指导ARDS临床精准救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和非心源性肺水肿致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全球范围内ICU患者ARDS患病率为10%,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患病率为23%,住院病死率达35%~45% [1]。目前ARDS临床诊治存在五大痛点:高度异质性、分型不精准、协作研究少、疗效评估难、研究模型不匹配。ARDS的临床和生物学高度异质性,被认为是影响临床研究效果评价、同质化治疗程度低的重要因素。对ARDS精准分型,形成分型导向的精准治疗方案,是提高ARDS救治水平的关键 [2]。近年来,针对ARDS异质性和精准分型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准分型也由单一变量发展为基于临床特征、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资料的多变量、多模态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血管性认知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其发病率高,病因异质性大。随着多模态影像学、微量组学研究深入,越来越多与PSCI发生、进展密切相关的标志物被发掘,为建立早期预测和疾病预后模型提供了可能。本文对PSCI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包括神经影像学改变、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液和脑脊液中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PSCI相关标志物较多,其预测和诊断价值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验证,因此迫切需要优质纵向队列,充分挖掘可能的影像标志物和生物标志物,建立适合国人的预测PSCI发生和预后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MR表现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表现,寻找提高疾病诊断效能的影像学标记物.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E患者(AE组)和11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HC组)的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头颅18F-FDG PET/MR影像.首先,使用统计参数图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12,SPM12)处理包得出AE组FDG摄取异常脑区.然后,使用后处理工作站多模态脑分析软件提取脑区体积/全脑体积(volume/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volume/TIV)和平均标准化摄取率(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参数,比较AE组与HC组各个脑区volume/TIV和SUVr的组间差异,并分别选取volume/TIV和SUVr有显著差异的脑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单一定量参数及定量参数两两联合的诊断效能.最后,进行DeLong检验选择最佳模型,绘制联合诊断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置换检验用于评估统计量的显著性.结果 SPM12的分析显示,AE组脑干和小脑FDG摄取增高(P<0.001),而双侧额叶、顶叶、右侧枕叶FDG摄取减低(P<0.001).脑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岛叶、扣带回、距状回volume/TIV减低(P<0.05),中扣带回、顶叶、楔叶、枕外侧回SUVr减低(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左侧距状回的volume/TIV和左侧中扣带回的SUVr联合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64)最高.DeLong检验显示定量参数两两联合诊断效能与单一参数诊断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显示诊断模型的校准度一般,但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风险阈值范围内患者可获得比较高的净收益.置换检验显示AE组及HC组的左侧距状回的volume/TIV和左侧中扣带回的SUVr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患者18F-FDG PET/MR存在某些特定脑区FDG代谢异常和脑体积改变,左侧距状回的volume/TIV和左侧中扣带回SUVr两个参数联合是潜在诊断AE的生物学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病例系列报告与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Hallermann-Streiff syndrome,HSS)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与文献回顾方法,记录3例确诊为HSS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断层扫描、角膜地形图、A超、B超、X线眼眶大小测量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药物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阀植入术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9、29和47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最佳矫正视力为0.04-0.5,平均屈光度为+12.1 D,平均眼压为37.7 mmHg,平均角膜直径为9.1 mm,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43 mm,平均眼轴长度为18.13 mm,角膜地形图示平均K1值为56.97 D,平均K2值为60.65 D.眼眶水平径为28.86~31.40 mm,垂直径为30.16~32.90 mm.2例年轻患者为无晶状体眼,伴葡萄膜炎、瞳孔区纤维膜、视盘旁脉络膜萎缩弧.年长患者表现为蓝色巩膜、白内障、房角关闭,眼底表现为青光眼性视杯凹陷.3例患者平均身高143 cm,伴头发及眉毛稀疏、额头前凸、鼻子呈喙状、牙齿发育不全、下颌发育不全.术后平均随访47.7个月(范围:11~84个月),眼压控制,视力与术前一致,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HSS继发性青光眼的眼部病变可表现为小眼眶、小眼球、小角膜、蓝色巩膜、无晶状体、瞳孔区纤维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及视盘旁脉络膜萎缩.对HSS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个性化地选择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对比增强超声定量分析技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多模态影像成像技术中,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具有特有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CEUS模式下使用的SonoVue造影剂内核为惰性气体,通过肺呼吸进行代谢,无肾毒性,特别是对肾脏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群体尤为友好,而增强CT中的碘剂与增强MRI成像中的钆剂均存在引发肾源性全身纤维化的风险[2]。同时CEUS可对毛细血管的微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定量分析技术则发挥了CEUS的最佳潜力,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及成像参数可在CEUS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病灶增强模式的详细影像学信息,对感兴趣区域内的微泡产生的信号进行定量评估,克服了依靠视觉分析病灶的相对主观性及滞后性[1,3]。在常规CEUS基础上得到提升的定量分析技术已得到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EFSUMB)的认可,并发布了相关指南[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RCI)严重影响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结构MRI、功能MRI、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波谱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反映大脑的结构、功能、代谢、灌注等信息,有利于揭示化疗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影像学机制.目前临床常用的蒽环类、非蒽环类、铂基化合物等肿瘤化疗药物均可诱发CRCI.简要回顾不同化疗药物诱发CRCI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综述多模态MRI技术在CRCI病人大脑结构与功能改变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