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孤独症患者脑连接异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的脑连接分析。脑结构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大脑存在非典型生长发育的可能,儿童时期过度生长,青春期到成年后结构功能过度下降。功能连接分析表明默认网络可能与心理理论能力和自我参照加工相关,突显网络连接的异常会导致社会交往障碍,奖赏网络异常可能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有效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脑区之间信息有向传递异常,并且这种异常与其社会功能障碍有关。本文介绍了基于磁共振成像脑连接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ASD患者与健康人群脑连接的差异,为更加深入地揭示ASD患者的神经活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抑郁症患者不确定决策过程中奖赏脑区活动强度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不确定(风险、含糊)决策过程中预期价值(expected value,EV)、正预测误差(positive prediction error,+PE)和负预测误差(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PE)加工时相关脑区活动强度变化。方法: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48例(抑郁症组),同期招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查体者69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E-Prime系统下完成60%概率获得奖励的风险决策任务和奖损概率未知的含糊决策任务。应用SA-9800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和GE3.0 T功能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决策加工时的全脑同步扫描和数据采集,Xjview软件分析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和强度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在风险决策EV加工时双侧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MNI坐标:左侧x=-45,y=21,z=-6;右侧x=0,y=69,z=-3)、左侧海马旁回(MNI坐标:x=-9,y=0,z=-22)、双侧枕叶(MNI坐标:左侧x=-51,y=-81,z=-3;右侧x=48,y=-84,z=-9)活动强度低( P<0.05),+PE加工时双侧PFC、左侧海马、双侧颞叶、左侧枕中回活动强度低( P<0.05),-PE加工时双侧PFC、右侧壳核、双侧颞叶活动强度低( 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在含糊决策EV加工时双侧PFC、右侧枕叶活动强度低( P<0.05),+PE加工时双侧PFC、右侧壳核、海马、双侧颞叶、双侧枕叶活动强度低( P<0.05),-PE加工时双侧PFC、双侧颞叶活动强度低( 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在不确定决策EV、+PE和-PE加工时表现为PFC、边缘系统、枕叶等多个奖赏脑区活动强度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性贪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是以反复发作不可控制的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认知控制、奖赏加工、情绪处理是三个相互关联的神经心理过程,认知控制调节奖赏加工过程的同时也受情绪作用的调节。本文就BN中认知控制、奖赏加工、情绪处理及干预这四个方面的fMRI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实质性进展,为未来针对BN的干预措施提供启发。通过综述可知,BN患者的认知控制异常和额叶-纹状体环路的功能活性减弱有关;其前后扣带皮层、腹侧纹状体和岛叶等奖赏加工相关的脑区有异常激活现象;负性情绪下BN患者右侧杏仁核和左侧前扣带皮层、左侧岛叶的反应较健康人群减弱。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异常得到一定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键生物基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越来越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冲动特质、疼痛加工、奖赏环路、内源性阿片系统等在其生物基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梳理上述4个方面与NSSI有关的研究证据和神经机制,初步阐述NSSI可能的关键生物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首发抑郁症双侧海马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f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FDE)患者双侧海马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特征改变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FDE患者(FDE组)和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以双侧海马为种子点,观察两组双侧海马的静息态功能连接(stat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FC)和dFC差异,并完成FDE患者临床抑郁量表的评定,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与HCs组相比,FDE组左侧海马与右侧眶部额中回的sFC降低,右侧海马与右侧中央前回的sFC降低.与HCs组相比,FDE组左侧海马与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中央前回的dFC降低,右侧海马与左侧中央前回的dFC降低,与右侧枕下回的dFC增高.相关性分析发现,FDE组右侧海马与右侧枕下回的dFC值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74,P=0.015).结论 FDE患者双侧海马与奖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的sFC存在异常改变,与感觉运动网络和视觉加工皮层的dFC存在异常改变,这为理解FDE患者的神经病理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金钱激励延迟任务中抑郁症动机行为损害的计算建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金钱激励延迟任务(MID)和计算行为建模方法,探索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在奖赏和惩罚条件下动机行为的心理机制.方法:55名MDD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临床量表评估和金钱激励延迟任务,运用漂移扩散模型对两组被试不同条件下的漂移率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MDD组反应时显著长于HC组.漂移扩散模型分析显示,MDD组在奖赏条件下的加工速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在惩罚和中性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创新性地提供了计算建模的实证依据,支持MDD患者在奖赏条件下动机行为学习损害的存在,并提示在不同效价目标下MDD动机行为的损害可能存在分离.计算行为建模的方法探索到了普通行为学难以观察到的细微差异,对临床实践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面孔社会性线索的加工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旨在综述面孔社会性线索加工的神经机制.通过系统回顾面孔社会性线索相关的研究,分别从面孔情绪、面孔吸引力、眼睛注视方向和面孔朝向以及唇读四个角度阐述其加工的神经机制.首先简要阐述了人类大脑对面孔刺激的一般加工机制,包括下颞叶梭状回面孔区、颞上沟后部面孔区和枕下回的枕叶面孔区等脑区在加工面孔刺激中的功能.接下来探讨了大脑对情绪面孔的加工.情绪面孔加工主要包括对面孔的知觉编码和情绪编码.研究显示,除了视觉皮层的面孔加工区之外,杏仁核在情绪编码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对面孔表情的反应受到情绪类型、情绪面孔的动态性以及情绪面孔阈下呈现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孔吸引力加工方面,研究表明高吸引力面孔会激活奖赏相关的神经环路,但是吸引力对神经活动的具体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对面孔吸引力的神经反应可能受实验任务类型、观察者性取向和性别、观察者心理因素、面孔其他社会线索等因素的调节.眼睛注视方向和面孔朝向线索则和视觉注意有关,其神经加工系统除了包括面孔加工区外,还包括和注意相关的顶内沟等区域.关于唇读的研究则表明唇读在言语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激活听觉皮层和言语相关皮层.最后,一方面总结了以上各方面实验证据对面孔信息加工理论的支持和改善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特殊人群中这些加工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奖赏动机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奖赏对行为的影响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奖赏诱发的动机能够提升被试的行为表现.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奖赏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还没有研究者直接探讨奖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本研究着重探讨在奖赏作用下,被试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研究奖赏对负性情绪下调和正性情绪上调的影响.实验一在经典情绪调节范式基础上引入金钱奖赏刺激,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奖赏条件下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与实验一类似,实验二要求被试在有、无奖赏条件下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 显示:相比于无金钱奖赏条件,金钱奖赏条件下的被试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被试会有更低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更高的正性情绪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能是由金钱刺激诱发的奖赏动机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金钱本身包含的积极价值引起的积极情绪所致.因此继续开展实验三和实验四,探讨金钱本身诱发的积极情绪是否对个体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实验三采用金钱图片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同样地,实验四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 表明,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情绪愉悦度评定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排除了单纯的金钱刺激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促进被试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的确是受奖赏动机所驱动,即奖赏所诱发的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焦虑个体奖赏反馈的脑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重,焦虑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常见的心理现象.而奖赏作为个体的基础生理反应,影响焦虑个体处理环境信息的过程,对焦虑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焦虑个体奖赏反馈的脑电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神经活动的时间进程角度揭示焦虑个体奖赏信息加工特征,从而为全面了解焦虑个体的一般心理特征、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方向,也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网络游戏障碍个体认知功能异常及神经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是指个体在玩游戏过程中出现对游戏的极度依赖,无法合理控制其游戏时间,通常情况下IGD个体在不玩游戏时还会伴随戒断症状.结合以往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研究,本文从执行功能、奖赏系统以及情绪调节功能异常三个方面探讨IGD个体认知功能异常及其神经机制.首先,执行功能作为涉及认知和行为过程的高级认知加工能力,其中认知控制常常与个体的目标导向行为及灵活应用高级认知功能的能力相联系,IGD个体反复且过度的游戏行为可能与其认知控制及决策功能异常存在联系,而注意过程作为执行功能的另一重要组成成分,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持续性发作常常与其对游戏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相关,此外,IGD个体在决策、优势反应抑制等执行功能异常表现出差异,则提示其“冷”“热”执行功能异常存在分离,而这一特点也可能与其他认知功能异常存在联系;其次,奖赏刺激在个体动机学习、目标导向性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多种类型的赏罚刺激中IGD个体对于奖赏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提示其奖赏系统异常;最后,情绪调节作为执行功能存在紧密联系的重要认知功能,IGD个体所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往往与其无法灵活应用情绪调节策略存在联系,不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反应则提示其情绪调节功能异常.综上所述,认知功能异常不仅是IGD成瘾症状产生的基础,也是其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本文也针对既往研究不足进一步从拓宽被试群体、深化神经机制研究及物理干预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