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子宫嵌顿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妊娠子宫嵌顿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3例妊娠子宫嵌顿患者及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的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英文文献报道的53例经临床证实的妊娠子宫嵌顿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56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统计各项超声特征显示率,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45例(80.4%)超声显示阳性征象,其中34例(60.7%)显示宫颈异常(宫颈拉长前移或显示不清),27例(48.2%)显示子宫后倾后屈,12例(21.4%)显示子宫底位于子宫直肠陷凹,4例(7.1%)显示膀胱拉长上移,宫颈异常与子宫后倾后屈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452, P<0.05)。 结论:宫颈异常是妊娠子宫嵌顿超声显示率最高的征象,正确识别宫颈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子宫嵌顿四例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20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例产前超声提示妊娠子宫嵌顿孕妇。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难点及处理要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孕妇主要症状均为阴道流血或流液,超声检查提示妊娠子宫嵌顿。2例未见阴道后穹隆膨出,1例有后穹隆膨出,1例因孕周小,门诊未进行专科检查。3例在孕晚期诊断,1例在孕14周诊断。结合孕妇孕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的变化、自身的症状,并给予促胎肺成熟,3例孕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皮肤切口取下腹正中直切口,子宫切口取高位横切口,术后新生儿状况良好,孕妇子宫复旧好,腹壁及子宫伤口愈合好;孕14周诊断者胸膝卧位治疗2周,超声提示子宫位置恢复正常,膀胱位置正常。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相关症状体征时应联想到本病的可能,并注意与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及2种情况共存可能。剖宫产时机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决定;切口宜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及子宫高位横切口,后者往往需借助解剖标志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子宫嵌顿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嵌顿(IGU)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IGU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临床特征:9例IGU患者中,6例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4例发病于妊娠早期(11~13周 +6),5例发病于妊娠中期(14~22周);首诊症状为排尿困难8例,不规则下腹痛1例;合并阴道少量流血1例、阴道肿胀1例;(2)影像学检查:9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例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3)治疗:7例行超声引导下手法复位,其中1例为胸膝卧位10 d失败后改手法复位,1例为手法复位1周后复发再次行手法复位+阴道放置子宫托治疗;另有1例行开腹子宫复位+子宫悬吊术,1例导尿及胸膝卧位后自行缓解;(4)母儿结局:1例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者于孕31周行剖宫产术,母儿结局良好;另8例均妊娠至足月,其中5例自然分娩,3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母儿结局均良好。 结论:IGU是一种较罕见的产科急症,早期准确识别并及时处理极其重要,该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需结合孕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晚期子宫嵌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妊娠子宫嵌顿(incarceration of the gravid uterus,IGU)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IGU可导致盆腔结构扭曲,于妊娠晚期行超声检查时易被误诊为前置胎盘,诊治不及时、不明确时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子宫破裂等不良妊娠结局.回顾分析1例妊娠晚期子宫嵌顿的病例.该病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妊娠晚期常规产前彩色超声检查时被发现,收入院后于孕36周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明确了本例IGU是由于子宫底部腺肌瘤与周围组织形成了粘连,使子宫底部固定不能随妊娠周数的增长而延伸.本例母儿结局良好.分析总结IGU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验等,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IGU的漏诊率及误诊率,以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子宫畸形导致妊娠子宫嵌顿成功剖宫产分娩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1 病例简介患者,27 岁,G1 P0 ,孕23 周于外院超声提示:妊娠子宫嵌顿. 孕前检查提示:纵隔子宫、双宫颈、阴道纵隔,未予处理.孕25 周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单胎,胎儿发育符合孕周,子宫嵌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子宫包虫致梗阻性难产诊疗及防治l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半小时,因“孕38周,右下肢水肿半小时”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自然分娩时胎头娩出,髋部嵌顿,娩出困难,遂转手术室剖宫产.术中见足月妊娠子宫,宫体右旋,下段形成佳;前壁靠右侧可见一直径约5 cm的肌瘤样凸起,质硬;后壁靠右侧阔韧带处可见多个肿物凸起,质软;双侧附件无异常,胎儿右下肢于子宫右侧临近宫角处穿出,左侧临近宫角处亦可见大小约3 cm×3 cm的血肿凸起,表面呈黑紫色.胎儿膝关节处与子宫内壁紧密粘连,以剪刀钝性分离粘连带,将胎儿右下肢推入子宫,台下助产师顺势将胎儿娩出,阿氏评分10分,体重3 100 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期子宫嵌顿致尿潴留的临床处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妊娠期子宫嵌顿(GUI)是一种罕见的孕期并发症,是指子宫在妊娠期嵌顿于骶岬和耻骨联合之间的盆腔中[1].随着孕周增加,宫底嵌在骶岬下方逐渐增大,宫颈向前方移位,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出现尿潴留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膀胱破裂、流产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后果.现将本院诊治的4例子宫嵌顿致尿潴留病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腔镜冷刀技术在宫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技术在宫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8月应用法国摄普乐公司宫腔镜操作系统(HEOS)冷刀技术手术治疗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黏膜下肌瘤、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及稽留流产等宫内疾病16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内膜保护情况(术后月经量是否少于正常)等,以判断该技术的优势.结果 宫腔镜冷刀手术治疗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黏膜下肌瘤、CSP、稽留流产、妊娠物残留、宫内节育环嵌顿或残留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37±9.08)、(25.77±11.09)、(19.42±6.80)、(26.85±9.15)、(29.07±15.35)、(21.06±7.07)、(24.72±10.72)和(19.18±8.31)min,无术中大出血,一次手术成功164例,手术并发症2例(中度水中毒1例,子宫穿孔1例),术后经量少于正常月经量6例(非绝经患者).结论 HEOS冷刀技术可以替代很多传统宫腔镜电切手术,HEOS宫腔镜冷刀技术不仅可以手术治疗大部分宫腔内疾病,并且具有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和对子宫内膜保护好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超声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定型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定型定位中的应用价值,为1次顺利取出IUD提供参考.方法 对500例欲取出IUD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及3D-TVS检查,观察IUD的形态及其在宫腔内的位置、与子宫肌壁的关系等;超声检查结果与常规手术取器、超声引导下及宫腔镜下取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D-TVS检查500例IUD,形态完整显示256例,IUD完整显示率51.20%;3D-TVS检查IUD形态完整显示492例,IUD完整显示率98.40%,有8例内膜薄IUD无法清晰完整显示.麻花环组和曼月乐环组2D-TVS、3D-TVS检查IUD完整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2D-TVS、3D-TVS检查IUD完整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例IUD 2D-TVS检查418例位置正常、53例下移,均经3D-TVS检查证实,另外有8例IUD下移由于内膜薄2D-TVS、3D-TVS均不能完整显示;10例IUD嵌顿或断裂,11例带器妊娠(其中IUD位置3例正常、6例下移、2例嵌顿或断裂),2D-TVS均不能显示完整声像图,3D-TVS可以完整清晰显示.500例IUD经常规手术、超声引导下及宫腔镜下取器均成功,术中所见IUD形态、位置与3D-TVS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3D-TVS检查对IUD形态完整显示率优于2D-TVS,3D-TVS对不同类型IUD的定型和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决定取器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子宫嵌顿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妊娠子宫嵌顿(incarceration of the gravid uterus,IGU)是一种罕见的产科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不良结局.其发病率低,自首次报道妊娠子宫嵌顿以来,国内外陆续报道近百例病例,本文将回顾相关病例报道,以后位子宫嵌顿为例,对其高危因素、诊断、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治疗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