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子宫嵌顿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妊娠子宫嵌顿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3例妊娠子宫嵌顿患者及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的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英文文献报道的53例经临床证实的妊娠子宫嵌顿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56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统计各项超声特征显示率,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45例(80.4%)超声显示阳性征象,其中34例(60.7%)显示宫颈异常(宫颈拉长前移或显示不清),27例(48.2%)显示子宫后倾后屈,12例(21.4%)显示子宫底位于子宫直肠陷凹,4例(7.1%)显示膀胱拉长上移,宫颈异常与子宫后倾后屈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452, P<0.05)。 结论:宫颈异常是妊娠子宫嵌顿超声显示率最高的征象,正确识别宫颈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子宫嵌顿四例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20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例产前超声提示妊娠子宫嵌顿孕妇。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难点及处理要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孕妇主要症状均为阴道流血或流液,超声检查提示妊娠子宫嵌顿。2例未见阴道后穹隆膨出,1例有后穹隆膨出,1例因孕周小,门诊未进行专科检查。3例在孕晚期诊断,1例在孕14周诊断。结合孕妇孕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的变化、自身的症状,并给予促胎肺成熟,3例孕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皮肤切口取下腹正中直切口,子宫切口取高位横切口,术后新生儿状况良好,孕妇子宫复旧好,腹壁及子宫伤口愈合好;孕14周诊断者胸膝卧位治疗2周,超声提示子宫位置恢复正常,膀胱位置正常。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相关症状体征时应联想到本病的可能,并注意与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及2种情况共存可能。剖宫产时机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决定;切口宜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及子宫高位横切口,后者往往需借助解剖标志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正常女性盆底系统的二维等效力学建模方法与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二维等效力学方法构建矢状面盆底的精细化几何模型,探讨不同腹压下盆底器官组织的形位改变对盆底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名28岁身体健康、体形匀称的已婚未育女性志愿者,采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仰卧位静息状态扫描盆底组织获得其盆腔核磁共振影像学数据。基于磁共振成像(MRI)二维参数测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建立女性盆底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腹压下盆底支持系统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结果:本研究在60、99、168、208 cmH 2O(1 cmH 2O=0.098 kPa)等4种腹压载荷作用下仿真模拟盆底受力的4种不同工况,分析得出的趋势为:在腹压载荷作用下子宫发生向下向后的后倾屈曲形位变化,宫颈、阴道中上段和肛提肌发生力学轴向指向骶尾骨的特征变化,肛提肌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比竖直方向上的更大。随腹压的增加健康受试者盆底整体系统在4种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194 3、0.389 6、0.557 1、0.627 5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10、14、21、25 mm;宫颈和阴道中上段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111 7、0.161 8、0.250 6、0.304 1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3、6、9、11 mm;会阴体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063 4、0.119 6、0.235 2、0.288 0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1、2、4、5 mm;肛提肌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194 3、0.389 6、0.557 1、0.627 5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2、4、7、8 mm;在不同工况下盆腔器官最大应力值及最大位移值均随腹压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女性盆底的应力轴向关系表现为子宫、阴道中上段主要作用于骶尾骨和肛提肌,阴道下段作用于会阴体。 结论:女性盆底系统二维等效力学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女性盆底的生物力学特征,盆腔器官应力的合力方向指向骶尾骨,骶尾骨、肛提肌和会阴体在盆底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力支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晚期子宫嵌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妊娠子宫嵌顿(incarceration of the gravid uterus,IGU)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IGU可导致盆腔结构扭曲,于妊娠晚期行超声检查时易被误诊为前置胎盘,诊治不及时、不明确时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子宫破裂等不良妊娠结局.回顾分析1例妊娠晚期子宫嵌顿的病例.该病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妊娠晚期常规产前彩色超声检查时被发现,收入院后于孕36周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明确了本例IGU是由于子宫底部腺肌瘤与周围组织形成了粘连,使子宫底部固定不能随妊娠周数的增长而延伸.本例母儿结局良好.分析总结IGU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验等,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IGU的漏诊率及误诊率,以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子宫后倾症之种类及疗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子宫后倾后屈嵌顿症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I联合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MRI检查联合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9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结直肠癌在MRI检查及MS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计算两种检查联合对结直肠癌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MRI检查结直肠癌T期的准确率为85.56%,N期的准确率为86.67%;MSCT检查结直肠癌T期的准确率为73.33%,N期的准确率为68.89%,MRI检查显著优于MS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联合MSCT检查结直肠癌T期的准确率为96.67%,N期的准确率为98.89%,二者联合明显高于单一的MRI检查、MSCT检查(P<0.05).MRI图像显示直肠下段可见溃疡性病变,肠壁近环周增厚.周围直肠系膜脂肪内可见条索影,多发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形态不规则,信号混杂;子宫后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直肠陷凹内可见少量积液;MSCT图像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内偏心性分叶状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结论 相对于单一MRI或MSCT检查,MRI联合MSCT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弯曲吸管用于后倾后屈位子宫手术流产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弯曲吸管用于后倾后屈位子宫手术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后倾后屈位子宫行手术流产者,按子宫倾屈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弯曲吸管或常规吸管行手术流产(传统吸管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子宫中度倾屈弯曲吸管组手术时间(3.5±0.4min)少于传统吸管组手术时间(4.4±0.5min),不全流产率(0)低于传统吸管组(10%)(P<0.05).重度子宫后倾后屈弯曲吸管组(3.7±0.3min)、不全流产率(2%)、漏吸率(0%)、术中出血量(15.0±3.3ml)、术后月经恢复时间(29.8±3.0d)均少于传统吸管组的手术时间(4.8±0.6min)、不全流产率(18%)、漏吸率(4%)、术中出血量(19.9±2.8ml)、术后月经恢复时间(38.1±4.4d)(均P<0.05).结论:自制弯曲吸管应用于中、重度后倾后屈子宫手术流产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妊娠子宫嵌顿并胎盘植入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34岁,因"停经14周余,反复阴道出血3个月,小便困难10余天"就诊;既往孕6产2,人工流产4次,剖宫产2次、子宫捆绑术1次.超声:膀胱充盈,左上缘达脐下2横指;子宫增大,呈后倾后屈位,宫颈拉长,紧贴膀胱后方,宫体大部分位于子宫直肠陷窝内,宫底平宫颈外口水平(图1A);宫腔内见单活胎,头臀径78 mm,测值相当于14周,羊水最大深度34 mm,颈部透明带1.8 mm;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前壁,0级,跨越宫颈内口达下段后壁15 mm处,厚度24 mm,下段前壁胎盘后间隙消失,实质内见多个血池回声,最大9 mm×8 mm,前壁局部肌层消失,仅见浆膜层(图1B);CDFI于子宫下段前壁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①单胎,中期妊娠;②子宫体位置异常,膀胱充盈拉长,考虑子宫嵌顿;③胎盘前置并植入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引导下成功复位妊娠子宫嵌顿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孕妇39岁,孕3产1,3周前因尿痛、尿不尽于外院就诊,产科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临床以"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现来我院就诊.产科专科检查:腹部稍膨隆,耻骨联合上方扪及充盈膀胱;子宫增大约孕10周大小,后倾后屈,后穹隆饱满,宫底未触及,宫颈外口不可见且宫颈未触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