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 2=5.912, 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 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孕产妇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孕产妇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产妇1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行常规门诊产检护理,观察组8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检次数、孕期体重增幅、产程检查配合情况及缓解分娩疼痛技巧应用等产前认知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SAS)及抑郁(SDS)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强化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方式为孕产妇开展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缩短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并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衢州市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衢州市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进行分娩的226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回访形式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结果:215名孕产妇认为获取常见疾病(尿布疹、脓疱疮等)防治、生理现象(黄疸、溢乳等)区分及护理、早教形式及内容、心理行为建设及早产儿健康监测方面的信息较困难。215名孕产妇偏好从微信公众平台/APP、宣传手册/宣传栏、网络教学及专家咨询途径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结论:孕产妇对新生儿保健信息的需求多样化,且偏好的获取途径较多,临床中应拓宽专业化信息获取途径,为孕产妇提供科学而准确的新生儿保健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为孕产妇提供连续性的母乳喂养专业指导,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设计问卷咨询表,对来自5个部门15所医院及单位30名专家(产科护理专家、儿科护理专家、产科副主任医师、乳腺科医师、妇幼保健专家、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专管专家及单位)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调查咨询,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评价体系。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分别为93%和90%回收率,问卷的有效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3,专家咨询第二轮条目变异系数0.000~0.184。经过两轮咨询后形成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5条,二级指标16条,三级指标60条并确定指标权重。结论:本研究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可为临床规范母乳喂养门诊管理模式提供研究理论和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简称"方案(2015)"]对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6家助产医疗机构确诊、有妊娠结局的全部梅毒感染孕产妇共284例,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获取其资料,其中自然流产1例、异位妊娠4例、失访42例,237例产妇为本研究对象。采用χ 2检验,比较2013—2015年[实施方案(2015)前,123例]和2016—2019年[实施方案(2015)后,114例]梅毒母婴阻断的评价指标。 结果:2013—2019年7年的孕产妇梅毒检测率100.00%(100 761/100 761),实施方案(2015)前、后的孕期检测率分别为95.92%(51 855/54 288)和98.87%(45 949/46 473),梅毒患病率分别为0.293%(159/54 288)和0.269%(125/46 473),抗梅毒治疗率分别为62.60%(77/123)和85.96%(98/114),规范治疗率分别为20.33%(25/123)和49.12% (56/114),新生儿预防性治疗比例/率分别为1/12和94.74%(72/76);实施方案(2015)后的孕期检测率、抗梅毒治疗率、规范治疗率、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率均明显高于实施方案(2015)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988.88、16.72、21.81、54.72,均 P<0.01);分娩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滴度≥1∶8的比例分别为36.89%(38/103)和17.48%(18/103),新生儿不良健康问题发生率分别为21.49%(26/121)和6.03%(7/116),先天梅毒报告患病率分别为152.12/10万活产(83/54 562)和23.46/10万活产(11/46 890),均有明显降低(χ 2值分别为9.81、11.80、45.10,均 P<0.01);既往确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为63.27%(62/98),较初次确诊者81.29%(113/139)低( cOR=2.52,95 %CI:1.40~4.56,χ 2=9.67, P<0.01)。失访者中外地户籍孕产妇占92.86%(39/42),失访原因主要为无法联系57.14%(24/42)和拒绝接受随访30.95%(13/42)。 结论:实施方案(2015)后,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检测诊断、规范治疗、新生儿预防性治疗及其预后均有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成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由于导致孕期心搏骤停的原因中多种情况是可以预防的,甚至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在系列出台相关的《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后,颁布了2022中国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指南中系统梳理了孕期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特点,孕期心搏骤停的高危因素,明确了孕期心搏骤停的正确复苏方法和防治策略,供同道们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为口腔专业人员和产前保健人员;理论基础包括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方式包括传统授课或讲座、以家庭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动机性访谈;内容涉及孕妇口腔保健多个方面;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及自我效能、口腔健康信念、口腔健康状态、口腔疾病患病率、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患龋率。结论:应建立口腔科与妇产科合作团队,将孕妇口腔保健纳入产前保健项目,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探索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最优理论基础,完善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开展高质量孕妇口腔健康教育的随访研究,促进母婴的口腔及整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欧洲妇产科学会关于孕期滥用阿片类药物有害作用的科学综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欧洲,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的摄入变得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每年约有3万名妇女非法使用阿片类药物。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每160名孕妇中就有1名在定期产前检查时被发现具有阿片类药物使用相关症状。妊娠期及哺乳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带来一系列问题。2023年5月,欧洲妇产科学会的官方杂志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发表了一项科学综述 [1],旨在探讨孕产妇阿片类药物滥用对母儿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对孕产保健专业人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临床诊疗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