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孩政策下生育支持对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调查三孩政策背景下河北省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现状,并分析生育支持对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7月抽取河北省内已婚育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04份,有效回收率92%.调查对象中,222人(20.1%)无生育/再生育意愿,263人(23.8%)意愿生育1个孩子,545人(49.4%)意愿生育2个孩子,74人(6.7%)意愿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是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生育支持中,时间支持、托育费用、孕产保健、经济支持是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已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低,三孩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积极提供促使已婚育龄女性意愿生育的生育支持及政策,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有助于提升已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孢素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不明原因R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常规治疗+CsA).对比两组患者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免疫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观察组经CsA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降低,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产后1年内子代体格生长发育及DDST丹佛发育筛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sA治疗不明原因RIF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流产,而不增加患者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及子代异常发育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纤维蛋白原对无症状稽留流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纤维蛋白原(FIB)在预测无症状稽留流产(MA)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的70例无症状MA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同一医院的5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β-hCG、雌二醇(E2)、黄体酮和FIB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β-hCG、E2、黄体酮和FIB预测MA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IB和β-hCG显著升高,E2和黄体酮显著降低.ROC曲线显示,β-hCG、E2、黄体酮和FIB均可预测M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59、0.757和0.869.四项指标联合预测MA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优于单项指标.FIB与β-hCG呈正相关,与E2、黄体酮呈负相关.结论 无症状MA患者FIB和β-hCG升高,E2和黄体酮降低.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MA的预测效能,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和MRI特征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构建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临床和MRI特征构建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对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产前检查疑有胎盘前置或胎盘植入性疾病(PAS)而行MRI检查的236例孕晚期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8︰2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入训练集(189例)或验证集(4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和MRI特征,分别构建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诊断效能.结果:剖宫产史(OR=2.835,P=0.022)、胎盘局部膨隆(OR=3.526,P=0.044)、胎盘-子宫界面不连续(OR=7.97,P=0.006)、胎盘床异常血管(OR=4.16,P=0.013)和胎盘陷窝流空信号(OR=6.229,P=0.006)是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征象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其列线图,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5(95%CI:0.928~0.983)和0.866(95%CI:0.752~0.980).胎盘局部膨隆(OR=4.033,P=0.033)、胎盘床异常血管(OR=4.585,P=0.01)、胎盘内异常血管(OR=3.684,P=0.034)和胎盘陷窝流空信号(OR=8.154,P=0.002)是预测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征象构建严重产后出血预的测模型并绘制其列线图,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45(95%CI:0.912~0.977)和0.899(95%CI:0.806~0.993).结论:基于临床和MRI特征构建的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临床诊治能提供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miR-26b、miR-15b、miR-204-5p、miR-200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miR-26b、miR-15b、miR-204-5p、miR-200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83例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其中28例妊娠期高血压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8例轻度子痫前期作为轻度子痫前期组、27例重度子痫前期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产科门诊规律围产期保健并入院待产的94名正常足月单胎妊娠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6b、miR-15b、miR-204-5p、miR-200a表达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6b、miR-15b、miR-204-5p、miR-200a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AUC值为0.940,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768、0.809、0.744、0.795,P<0.05).病例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更大,血清miR-26b、miR-15b、miR-204-5p、miR-200a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且四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妇体重自我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编制孕妇体重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方法 基于自我管理的概念和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18日—23日选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30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孕妇体重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包括8个维度、3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560%.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2-0.929;总问卷的折半信度为0.858,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15-0.902;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1,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问卷各维度间及与问卷总分均呈正相关(r为0.178-0.854,P<0.001).结论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孕妇体重自我管理能力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宫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及宫内感染胎儿妊娠结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2016-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人巨细胞病毒(HCMV)胎儿宫内感染率,以及宫内感染胎儿的超声表现和妊娠结局.方法 对4 685例行羊水穿刺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HCMV-DNA检测,并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的HCMV-IgG和IgM检测结果,对11例DNA阳性病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检查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4 685例羊水标本中4 674例HCMV-DNA阴性,其中2 076例孕妇中26例血清HCMV IgM阳性,1 482例中IgG阳性1 454例.11例孕妇羊水HCMV-DNA阳性,对 11例孕妇进行血清HCMV-IgM、IgG和DNA检测,并对尿液进行HCMV-DNA检测,其中HCMV-IgM阳性3例,阴性8例;HCMV-IgG阳性8例,未检测3例;孕妇尿液HCMV-DNA阳性2例,阴性7例,未检测2例;血清HC-MV-DNA 阴性9例,未检测2例.11例HCM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有2例穿刺前HCMV-IgM阳性,9例穿刺原因为胎儿超声异常或唐氏筛查高风险;7例超声检查结果有HCMV感染相关表现,其中6例引产,1例出生后未发现异常,4例超声未提示感染相关表现,正常分娩后未发现异常.结论 羊水HCMV-DNA检测可准确诊断先天性CMV感染,孕妇血清Ig和DNA检测对诊断参考价值不大.胎儿宫内HCMV感染后,部分会出现超声异常,但部分感染胎儿出生后未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及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和6~11月龄、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纳入2 122名孕妇,从孕期开始一直随访至儿童24月龄。排除失访及抗生素用药史、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不完整的母子564对,共有1 558对母子纳入本次研究分析。收集父母及儿童一般人口学信息、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情况等资料,参考“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对比研究(ISAAC)”调查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结果:孕妇孕期抗生素使用率为3.4%(53名),儿童在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5.2%(237名)、15.5%(242名)、17.3%(269名)。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4.1%(375名),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2.0%(342名)。在调整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亲过敏史、妊娠时父(母)亲年龄、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是否接触二手烟、分娩方式、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后,儿童3~5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61,95% CI:1.19~2.17)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43,95% CI:1.06~1.93)是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0~2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41,95% CI:1.03~1.95)、3~5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54,95% CI:1.12~2.11)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58,95% CI:1.17~2.14)是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是其在6~11月龄和18~23月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在婴儿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