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盘活存量医疗资源,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点问题。作者简要描述了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现况,详细分析了现阶段互联网医院在运营管理、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建设主体、监管主体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互联网医院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济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急救资源分配和使用效能的实证与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济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急救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特点,发现疫情急救资源的分配问题,探讨提高疫情急救资源分配效率与使用效能的方法。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判断2020年1月24日至6月30日济南市疫情急救资源分配数据是否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数据来自同一总体,以证明疫情急救资源分配是否与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状况有效贴合。其中流行病学数据(确诊病例人数、疑似病例人数、疑似病例留存人数、医学观察中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来源于济南市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每日疫情信息公布;疫情急救资源分配数据(疫情车组出车次数)来源于济南市市区多家急救分中心的出车统计随访。同时随访了各急救分中心疫情车组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状况与接诊病例细节,经验分析指出疫情急救资源在具体使用中的低效能现象。结果:疫情急救资源分配数据与任意一个所考察的流行病学意义指标不属于同一总体,出车增量与确诊增量、疑似增量、疑似存量、密接增量均无相关性(均 P<0.05),出车增量与医观存量有相关性但相关性极弱〔相关系数为0.048,∈(0.0,0.2), P=0.550〕。说明疫情急救资源分配与疫情流行病学指标存在系统性差异,不能有效贴合。通过对随访获得的医护人员工作状况与部分病例的经验分析可知,疫情急救资源的使用存在分配不够精细、基层单位低效、无效呼救等效能浪费现象。 结论:加强调度中心的业务能力,建立初筛环节减少效能浪费;加强社区、单位的综合防疫能力,辅助急救系统;加强普通车组的防疫能力,提高综合救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医疗物资应急保障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医院面对患者排查、转诊和救治等持续投入,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包括防控物资管理和医疗装备维护等,均面临医疗物资短缺、人力资源不足等挑战。面对越来越大的保障压力,医院医疗物资保障团队依据"开源节流,量出为入"的原则,实行积极的物资采购策略,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物资分配优先级,以存量与用途为依据统一发放物资,并实行捐赠物资的可追溯化管理;优化设备的集中调配管理,做好设备紧急安装、提前维护和应急维修工作;借助消毒装备实现高效安全的可复用物品和设备的消毒策略;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团队的医疗物资保障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眼底病专病生物样本库建设的分析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眼底病专病生物样本库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及实施办法。方法:循证医学研究。以"生物样本库"、"专病库"、"眼病"、"眼底病"、"Disease-specific biobank"、"Biobank"、"Eye disease"、"Construction"、"Fundus disease"为中英文检索词,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3年10月与专病生物样本库建设相关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中文、英文文献分别为11、12篇,涉及23个机构。专病生物样本库:建设时间:国外较国内稍早。规模:国内外均存在<1、1~10、>10万份的专病库,其中眼病专病库存量<1万份;均以肿瘤类疾病居多;均由实体库和信息库组成;样本库建设均要求伦理委员会申报备案;均设有专职人员;均建立有信息管理系统;质控体系上均制定了样本采集至入库的标准操作流程;均能有效支撑科研项目。推进资源共享:国内较国外欠缺。结合实际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样本库对眼底病专病生物样本库的建设进行了完善,分别制定了门诊和手术室样本采集流程,对于眼科特有的样本,包括玻璃体液、视网膜增生膜、房水、泪液等均制定了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样本质量。结论:建立眼底病专病样本库可促进眼底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推进转化医学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白河川陕哲罗鲑环境容纳量的估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评估太白河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容纳量,于2017-2018年对太白河的鱼类资源、饵料生物资源、水体理化特征等进行了调查.采用密度法估算出太白河川陕哲罗鲑现存资源量为3814尾,95%的置信区间为3624-4005尾;构建了太白河流域的Ecopath模型,河流总生产量为1748.91 t/(km2·a),其中初级生产力为1643.00 t/(km2·a),生态系统的连接指数(CI)和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为0.429和0.087.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小型中下层鱼类和浮游植物四个功能组为太白河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类群),估算出川陕哲罗鲑的环境容纳量为1.87 t/km2,约5127尾,其中幼鱼为3399尾,成鱼为1728尾.基于现存量和环境容纳量,建议强化栖息地保护,促进川陕哲罗鲑资源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福州市公园绿地主客观可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于提升民生福祉、环境公平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的主观和客观供给能力,基于公园绿地规模、网络好评度、高德地图API路径规划等数据,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了居民单一出行及多交通出行模式下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客观和主观可达性,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出行模式下公园绿地的主客观可达性差异大,客观可达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非中心城区,而主观可达性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2)不同交通出行模式下主观和客观可达性也存在差异,步行出行模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驾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可达性,综合出行模式的可达性分布与驾车可达性分布相似,尚未形成公共交通主导的公园绿地发展模式;(3)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平衡的县域少,供需不平衡的县域多,高人口密度县域存在公园绿地供给小于需求问题,非中心城区县域公园绿地主客观供需比普遍较低;(4)步行、驾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下的高客观供需比-高主观供需比的公园绿地仅三坊七巷和福州市贵安新天地休闲旅游度假区,超过70%的公园绿地属低客观供需比-低主观供需比类型.本研究不仅关注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也基于人的感受对公园绿地的主观可达性加以测度,为可达性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福州市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和存量绿地的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对上海市保护单位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的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当前规模化和多样化的种质分散于不同保护单位,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工作流程研发了以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为主要角色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为保护单位建立了管理系统模块,保护单位管理员可进行本单位的种质资源数据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申请审核和利用成效管理,促进各保护单位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服务.为资源用户创建了申请共享和利用反馈机制,主要提供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服务、申请利用服务、利用成效反馈服务等,可同时申请多个保护单位的种质.为主管单位提供全面调查的统计汇总信息,包括全市资源存量、资源分发利用、资源利用成效等信息,实时掌握资源共享动向和利用成效.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为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集聚度的我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公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我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乙类设备)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情况,为合理优化设备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乙类设备在"十三五"规划期末的存量数据,采用集聚度,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各地区设备配置的公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全国当前乙类设备每百万人口配置量为3.19台,且东部>中部>西部;基于地理面积的设备集聚度在东部地区大多处于富集状态,中部地区配置公平性相对较好,西部地区总体较差;基于人口分布的设备集聚度呈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人口需求,中部和西部地区按人口配置略显不足;基于经济发展的各类设备集聚度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中部地区公平性总体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我国乙类设备配置总量不高,还需政府持续规划提升;基于地理、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设备配置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不均衡现象,改善设备配置的公平性需考虑区域差异及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真菌发酵有效提升秸秆炭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我国农业废弃秸秆存量大,微生物发酵无法实现其彻底转化,仍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秸秆发酵废弃物可经热解炭化制备吸附剂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目的]探究以秸秆发酵废弃物为原料所制备秸秆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明确发酵过程对秸秆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及机制,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秸秆发酵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丝状真菌里氏木霉 QM6a 和棘孢木霉 T-1 为发酵菌株,分别对小麦和水稻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发酵残渣经热解炭化后用于吸附典型有机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结果]发酵处理可缩短吸附平衡时间,有效提高小麦秸秆炭对 MB 的吸附效率,但对水稻秸秆炭吸附性能无明显提升作用.棘孢木霉 T-1 发酵的小麦秸秆经 600℃热解所得秸秆炭(BaWS 600)对 MB(50 mg/L)的吸附效率较天然秸秆炭(BWS 600)提高 53.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吸附过程,BaWS 600 的平衡吸附量比BWS 600 和BWS 800 高 119.4%和 299.4%.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描述等温吸附过程,表明 MB 在秸秆炭表面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秸秆发酵将小麦秸秆炭比表面积提高 47.4%?245.8%不等,且可增加热解炭化产物表面含氧官能团丰富度,是MB吸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结论]真菌发酵过程可有效改善秸秆炭性状和污染物吸附性能,而棘孢木霉T-1 因具有更优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更适合作为发酵菌株用于改良秸秆炭污染物吸附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重庆主城区建立单采血小板预约献血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近些年来大量的患者集中到重庆市主城区的三甲医院就医,医院用血量骤增.单采血小板有突出临床应用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青睐.而重庆地区特殊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得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偏低.所以,保持血小板采集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预约献血是无偿献血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理想的血液供需平衡应能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尽量可能减少库存量和缩短库存时间,减少血液资源和耗材损耗.本研究对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约献血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以降低因临时招募仓促献血而引起的初筛不合格或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合理安排献血者献血时间,最大程度的提高献血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