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时段预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门诊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大型医院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在大型医院中构建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检查周期。本研究通过调研建立医院检查信息知识库,整合医院所有预约检查系统与项目集成到统一的预约平台,按照让患者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检查的原则进行预约,为医院构建统一智能化预约平台。结果表明,上线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后,节省了预约中心及住院外勤人员的人力成本,缩短了各项检查预约周期,住院患者所有检查均保证在48 h内完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2018—2020年广州市政府热线预防接种公众诉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本文分析了2018—2020年广州市民通过政府热线12345和12320反映预防接种相关诉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了解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关注热点和需求,剖析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卫生健康部门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适时提升热线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预约接种服务APP;科学采购HPV疫苗;保障疫苗的生产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冠名护理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索有利于护理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和创新运行模式,评价"冠名护理工作室"的实践效果。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细化诊疗服务、优化就诊流程、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发展,形成以护理专家姓名命名的护理工作室,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长期随访,建立完整的"冠名护理工作室"运行模式。统计"冠名护理工作室"运行前(2018年1—12月)和运行后(2019年1—12月)护理门诊量,比较运行前后接诊患者资料、运行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冠名护理工作室"护理门诊量运行前为1 332例次,运行后为1 346例次,复诊预约再次就诊患者占比由运行前的63.59%(847/1 332)上升至运行后的70.51%(949/1 346),经医生转诊患者占比由运行前的10.66%(142/1 332)上升至运行后的12.93%(174/1 346);运行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6.97%(993/1 024);形成了护、教、研三位一体的专科护理发展模式。结论:"冠名护理工作室"的开展,促进了专病护理学科特色和专科护理服务的品牌建设,有利于解决门诊、住院患者的疑难护理问题,符合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专科护理人员的价值,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在冠心病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母亲心理健康对双胎和单胎产前运动轨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产前经历包括母亲应激、抑郁和焦虑,这些构成了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因素。先前研究已明确胎儿运动对健康胎儿发育的重要影响,但未涉及母亲的心理健康因素。该研究旨在评估与单胎相比,母亲心理健康因素对双胎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我们对30例健康妊娠母亲(单胎平均孕周27.8周,双胎为27.2周)的56份超声扫描中的胎儿触摸和头部运动进行编码,并在预约超声扫描时完成孕妇的应激、抑郁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母亲抑郁显著增加胎儿自我触摸。双胎间触摸在母亲应激时显著降低,在母亲抑郁中显著增加。母亲心理健康因素对双胎头部运动的影响显著大于单胎,母亲抑郁显著降低双胎头部的运动频率。结论:与单胎相比,双胎母亲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对子宫内形成的身体图式类型产生影响。将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评估这些产前因素是否对生后身心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平急结合下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调查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实证参考。方法: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评分,调查内容包括预约分诊设置与管理、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医疗资源储备管理4个维度。评分结果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良好"(总分≥90分)、"合格"(85≤总分<90分)和"不合格"(总分<85分)。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医疗机构的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考核等次占比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设置与管理评定良好36家,合格6家,不合格14家。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81.55±24.94)分,其中预检分诊设置与管理得分(16.53±2.66)分,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47.62±19.60)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得分(8.69±1.44)分,医疗资源储备管理得分(8.75±3.02)分。39家综合医院的总得分及4个维度得分高于17家专科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安徽省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疫情防控管理整体情况良好,但专科医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及管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估算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估算我国重点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析估算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估算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群组随机化社区干预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人口规模及MSM中HIV感染者数选择20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基于MSM中HIV-1感染率(7%),估算样本量共700例(各城市HIV-1新发感染者35人)。通过MSM手机社交软件,建立检测预约和问卷填写系统,于2019年4-11月开展基线横断面调查并对符合新发感染检测条件的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将试验所得参数代入WHO指南中估算公式,得到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校正。同时梳理样本收集及检测流程,分析影响新发感染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完成HIV-1初筛10 650例中,阳性反应799例,样本缺失198例。实际送检621例,排除误报样本后,完成LAg-Avidity EIA检测520例,其中判定为HIV-1新发感染155例。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为4.06%(95% CI:3.27%~4.85%);校正样本缺失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53%(95% CI:4.45%~6.60%);同时校正缺失及误报情况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66%(95% CI:4.67%~6.65%)。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实际值为4.06%~5.66%。 结论:样本缺失及误报可能导致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确保样本均来源于调查人群并对样本收集及检测各环节进行严格质控,可减小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