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3年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福建省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8至2023年间采集莆田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儿童的呼吸道样本,采用荧光PCR(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汇总临床数据对时空传播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莆田市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样本7449例,阳性530例,阳性率7.12%.2018年阳性病例数量达到147例,2019年阳性率为13.83%,均为所观察到的最高值.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和夏季发病,仙游县是流感的高发区,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病毒株间存在交替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流感检出率在2岁、4岁和5岁分别为6.587%、9.92%和11.97%,呈上升趋势,男性患儿数量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为主,呈现出明确的季节性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为当地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Hub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1 0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2个,下调基因497个.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质、蛋白质磷酸化、免疫应答、补体成分、激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FoxO信号通路等.最终确定了 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为Hub基因.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 10个Hub基因(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 和 TPX2)有可能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这些Hub基因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具体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甲型流感病毒H 3N 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广谱抗体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的广谱抗体FHA3,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PCR扩增FHA3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HA3。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HA3。ELISA检测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A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试验检测抗体FHA3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HA3。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 HA、H2N2 HA、H3N2 HA、H5N1 HA、H7N9 HA以及H9N2 HA均识别结合,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HA3具有较好的体外中和活性,在低浓度下(5 μg/ml)能有效阻断H5N1以及H7N9假病毒入侵靶细胞,在0.012 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H1N1假病毒入侵靶细胞。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广谱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陕西省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EA H1N1 SIV)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毒株,采用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方法获得分离株的8个基因节段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中Blast程序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病毒基因特征。结果: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确诊为EA H1N1 SIV,后分离毒株命名为A/Shaanxi-Weicheng/1351/2022(H1N1v)。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株的PB2、NP、HA、NA和M基因均与A/swine/Beijing/0301/2018(H1N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9%、98.73%、97.41%、97.52%和99.08%。进化树显示,该分离株属于G4基因型EA H1N1 SIV,其中PB2、PB1、PA、NP和M基因来自pdm/09 H1N1,HA和NA基因来自EA H1N1,NS基因来自三源重配H1N1。其HA蛋白裂解位点为IPSIQSR↓G,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NA蛋白未出现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氨基酸突变。PB2蛋白701N、PA蛋白P224S突变、NP蛋白Q357K突变、M蛋白P41A突变和NS蛋白92D均说明其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结论:该患者为陕西省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EA H1N1 SIV病例,该病毒为低致病性,但其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需要加强对此类SIVs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 M( P25, P75)描述。 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 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 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 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 M( P25, 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 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方法:9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株来自江苏、河北、山东、云南、湖南、福建和天津等省份的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过深度测序分析其血凝素特性。于2019年10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接种2019-2020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2~5岁)、成人(24~57岁)和老年人(60~84岁)中各招募30名志愿者,采集其接种疫苗前和接种1个月后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评估免疫前后血清对2015年以来分离的4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9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同源性较一致,但与甲型流感病毒[A(H1N1)pdm09](以下简称“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基因的差异分别为90~101个和24~30个氨基酸。疫苗株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为2 560,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以及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均为640。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90.0%、70.0%和73.3%;而对4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仅为46.7%、36.7%和33.3%~43.3%。结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20年河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7—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基因变异进化情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下载河北省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流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期间分离的37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HA基因进行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河北省2017—2020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咽拭子标本57 6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569份,阳性率为14.86%,其中甲型H1N1占总阳性的比例为40.52%(3 472/8 569)。全省11个地市均有该病例检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检出率最高的是25~岁组,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7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均属于6B.1大分支,氨基酸同源性在97.31%~100.00%之间,2017—2018年流行期涉及的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有S74R、S164T、S183P和I295V;2018—2019年流感毒株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为S183P、H126Y、N129D、T185I、L233I、N260D;2019—2020年流行株出现D187A和Q189E变异。结论:河北省甲型N1N1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HA基因与其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2019—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与2020—2021年北半球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高度同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第1周—2021年第52周共12个监测年度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122 903例ILI,年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0.9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P<0.001)。ILI中,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4.35%、13.30%、14.30%、54.32%、13.73%。ILI%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2013年初的冬季高峰有所推延,2021年未出现明显就诊高峰。2010—2021年闵行区共检测ILI标本11 625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92%(2 432/11 625),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2.83%(1 492/11 62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8.09%(940/11 625),甲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2010—2021年各型流感病毒的总体阳性率:甲型H3N2(1 051,9.04%)>甲型H1N1(441,3.79%)>乙型Victoria系(313,2.69%)>乙型Yamagata系(255,2.19%),2010—2019年间上海市闵行区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交替流行,且每种流行株大概持续半年时间被新流行株所替代,2020、2021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10—2019年报告的ILI数量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0、2021年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 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且各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或混合成优势毒株流行,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夏季。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流感流行强度下降,但伴随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流感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应继续加强流感的防控与监测,并及时对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