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临床护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今社会,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种特殊性人群多伴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发生低血压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第2版)》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来展开学习.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第2版)》的第一章中,对于血液透析以及血管通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一章节的内容,了解世界领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我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量化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23年国家级、省级层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41个二级变量的政策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对健康中国行动政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以筛选出的32份健康中国行动政策作为样本政策,PMC指数平均值为7.81,政策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处于中度凹陷水平.一级变量中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评价等PMC指数平均值较高,政策激励和效力级别维度的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结论 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整体覆盖较为全面,但仍存在效力级别层次单薄、政策多元激励及相应政策工具运用不足、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未来应从丰富效力级别、均衡政策工具使用、加强地区间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特征融合AEBGNet的运动想象脑电分类算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机器学习方法在对脑电特征进行分类时无法同时兼顾脑电信号的时-空域特征的问题,利用添加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提取时间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脑电分类算法(Attention-EEGNet-BiGRU,AEBGNet),AEBGNet可将时、空域两类特征相融合,得到更具表征性的时-空域特征,最终构建的AEBGNet分类模型在BCI competition IV 2b数据集上取得80.37%的平均正确率,比标准的EEGNet方法提高6.09%.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MI脑电信号的分类正确率,为MI脑电信号的分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学习心理学下问题化教学在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学习心理学,以学习条件理论和问题构成视角,分析问题化教学的条件和层级,并结合各类问题的作用特点,以皮肤性病学课程中的《带状疱疹》章节为例,进行问题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拓宽学生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并试图通过基于最小问题单元的逐层分析,从临床专业素养、医学探索、人文思政等多个维度提高学生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人体的呼吸"为例,依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向深度学习,从学生本位出发,立足单元学习目标,通过"创设单元情境—分解核心问题—细化任务活动"展开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习评价,在解决单元情境问题的过程中生成重要概念,达成素养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分期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其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题之一。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和骨质疏松、肌少症等骨骼肌肉问题,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微创手术治疗越来越为患者和医生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神经损伤风险低、融合器植骨面积大等优势。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小切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切口介于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之间,全程直视下操作,无需劈开腰大肌,肌肉神经损伤风险小,垂直植入融合器,学习曲线平缓。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少、肌肉损伤小、可植骨融合和去旋转操作的优点,更适合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后路微创内固定。分期手术策略明显减少了单次手术和麻醉的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利于术后恢复。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术的分期手术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将每次手术的创伤降至最低,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术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生成虚拟现实情境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普遍存在困难的现象,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以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教学方法上增加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学习;比较两组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结业成绩、参加课外科研活动课题答辩时出现的统计学误用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结业成绩(74.08±11.19)高于对照组(63.82±10.10)( t=3.926, P<0.001),尤其是反映综合能力的创新分析题、选择题差异明显;实验组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出现的统计学误用低于对照组,样本含量的估计( χ2=4.189, P=0.041)、统计设计( χ2=5.558, P=0.018)与分析资料( χ2=3.971, 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生成虚拟现实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实验操作,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因此寻求创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目前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存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和考评模式单一、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将课程植入于模拟案件框架中,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以期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通过对部分章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改进发现,与接受传统教学比较,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操作用时平均缩短4 min,理论课考试案例分析题平均得分提升1.5分,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岗位胜任力均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带教情况调查及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为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住培基地2016、2017及2019级的住培医师为受访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开放式电话访谈。访谈时间为住培结业回单位工作后6个月。分别于2020、2021年3月对2016、2017级住培医师进行第1轮访谈,调查其对专科学习的感受与建议。在第1轮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头脑风暴、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梳理出新的全科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模式,并应用于后续的住培教学。于2023年3月对2019级住培医师进行第2轮访谈,调查新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纳入受访者34人,年龄(27.9±1.8)岁,女性20人(58.8%)。接受第1轮访谈者共12人[综合医院3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人、乡镇卫生院5人)],6人认为在专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尽管受访者均表示在专科轮转中接受过针对结业考试的模拟人培训,但有2人认为不全面,2人提及部分项目未进行过真人实际操作;12人均认为在专科学习遇到的病种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10人提及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面培训不足;3名在综合医院工作者均表示在专科学习的技能比较实用,而9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均表示仅部分技能实用,3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者则希望培训时在外科急诊处理方面进一步加强;7名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提及因硬件、药品储备等的不同,在专科学到的诊疗知识难以直接应用;7人提及不同带教老师带教的内容与方式不一致;受访者希望加强外科培训、体格检查培训、用药指导以及增加门诊跟诊时长等。接受第2轮访谈者共22人[综合医院2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人、乡镇卫生院7人)],反馈均较第1轮受访者更为正面,但表示仍存在带教与考试内容脱节、技能实训不足的问题;2名在综合医院工作者均提到专科学习应进一步深入,3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提及治疗和随访管理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21名受访者认可新的专科带教模式,但表示不同专科带教老师间差异仍较大;药物治疗及随访指导不足等问题仍存在。结论:综合医院全科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并未完全贴合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尽管优化后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