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2020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不同工作领域指标情况,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示范区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计算2020年全国示范区各领域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类型示范区得分情况。采用 M( Q1, Q3)描述各指标得分,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综合得分,并换算为百分制得分,比较不同指标的得分情况。 结果:一级指标层面,组织领导和管理(96.0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94.0分)和创新策略措施(98.0分)的得分相对较高,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72.0分)领域的得分最低。城市示范区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综合干预2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县(区)示范区。得分较低的二级指标包括暗娼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70.0分)、至少本地1类重点人群每年检测人次数较上年增加(70.0分)、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设立校内艾滋病自助售卖设施情况(65.0分)、对抓获的涉嫌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HIV检测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方案(55.0分)和MSM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50.0分)。指标3艾滋病综合干预对评估结果的贡献最大,指标7创新策略措施对评估结果的发挥作用最小。结论:2020年示范区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领域工作进展尚不够均衡。建议今后重点加强艾滋病综合干预和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2个领域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更全面推动示范区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2017-2021年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7年开始在浙江省11个城市高等院校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每个市选取1所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校)作为监测哨点学校,每年4-6月在每所学校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6岁在读学生,每所学校样本量为800人。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宣传和检测服务等信息,分析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调查青年学生45 483人,有HIV自我检测意愿的比例分别为0.4%(35/9 107)、3.7%(334/9 150)、5.2%(475/9 203)、6.3%(563/8 962)和7.4%(674/9 061)(趋势 χ2=582.74,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HIV自我检测意愿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医学专业( OR=1.57,95% CI:1.06~2.33)、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寻找性伴( OR=1.96,95% CI:1.33~2.89)、最近1年接受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 OR=1.33,95% CI:1.02~1.74)、听说过HIV检测试剂自动售卖机( OR=1.80,95% CI:1.34~2.41);HIV自我检测意愿较低的相关因素为最近1年性伴类型为多种异性性伴( OR=0.57,95% CI:0.36~0.89)。 结论:2017-2021年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逐年升高,其中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自我检测意愿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教育,提供更好的HIV检测服务,促进HIV自我检测服务的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济南、广州和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11月份,利用电子问卷对济南、广州和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收集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个城市共调查了6 492名中职学生,平均年龄为(16.35±1.20)岁,男生占44.3%(2877/6492);总体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0.1%(3902/6492),报告性行为发生率为6.8%(438/6492),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48.6%(213/438)曾有过两名或两名以上性伴20.3%(89/438)报告发生过临时/被迫性行为;10.5%(681/6492)学生曾尝试使用社交软件/网站/在线游戏等网络途径寻找性伴;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5.8岁,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5.8%(332/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一年级、喜欢同性、接受"一夜情"或上网"约炮"、性需求强烈、曾在网络上浏览过色情信息、喜欢使用网络或手机软件与人交流是曾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的6 492名中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男女生认知存在差异;有一定比例学生已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提示中职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预防网约性行为可能带来的HIV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情况,为今后针对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1 484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39.7%的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性行为发生率为8.3%,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每个月可支配生活费用越多、有过恋爱经历、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态度越宽容者越容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将学校作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吉林省2010-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所在城市的本专科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 600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7.0%,各年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07,P<0.05).过去曾发生过性行为的青年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3.9%上升到2015年的17.6%(x2=253.022,P<0.05).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6.3%~19.8%,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74.1%~87.1%;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12.8%的被试没有使用安全套,72.8%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社会行为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社会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高中生艾滋病知晓情况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已有的文献证据设计问卷调查表,于2016-09/11对高中三年级275名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社会行为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艾滋病知晓情况与学校教育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高三学生259名,艾滋病知晓情况的总体分布为18~35分,平均为25.06-2.90分;高分区间(30 ~35分)学生为46人(17.8%),中等和低分区间(低于30分)学生合计213人(82.2%),低分区间(低于25分)学生为67人(25.9%).对于HIV/AIDS患者的态度方面,所有被调查学生自认为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但20.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与感染者接触.社会行为调查中发现有42人(16.2%)处于/曾有恋爱关系,18人(6.9%)曾有性行为,其中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率为27.8%(5/18)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8.9%(7/1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接触(OR =0.11,95% CI=0.02 ~0.65,P=0.014)和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OR =4.61,95% CI=1.63~13.06,P=0.004)与知晓率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高中三年级学生作为从中学到大专院校过渡的关键人群,需要学校、疾控中心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从综合性的学校教育,多样的信息渠道和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艾滋病防治信息和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常熟市VCT门诊HIV抗体和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常熟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艾滋病和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6年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检测3 350人,HIV抗体阳性166人,阳性率为4.96%.离异或丧偶人群、男男性行为者、老年人和小于20岁的青年组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0.28%(29/72)、21.60%(127/588)、9.52%(24/252)、7.84%(4/51).梅毒阳性73人,阳性率2.18%.已婚有配偶和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23%(63/1 952)、4.08% (24/588).梅毒阳性者HIV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者.结论 VCT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途径,今后的工作要加强青年学生、离异或丧偶人群以及男男性行为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家庭和学校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对杭州市随访管理的132例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病例信息对学生HIV/AIDS的传播途径、 检测、 治疗及高危行为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32例学生HIV/AIDS确证年龄平均为(21.42±2.65)岁,其中男生130例,占98.48%,女生2例,占1.52%.学生HIV/AIDS均经性接触传播,以同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3.33%.同性性接触传播的学生HIV/AIDS中,55.45%的同性性伴既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员,90.91%曾与同性发生过非商业临时性行为,5例有异性固定性伴,2例有临时异性性伴,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0.00%~50.00%.确证前,54.55%的学生HIV/AIDS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23.48%做过HIV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0.30%.学生HIV/AIDS合并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8.03%.结论 同性性行为是杭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HIV/AIDS对艾滋病的认知和主动预防意识偏低,普遍存在危险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台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疫情通报落实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疫情通报制度的落实情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烟台市4所高校的1 947名新生,对其采用新“国八条”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丙肝三项血清学检测;对高校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校医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调查对象中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女生(x2=14.294,P=0.000),山东省户籍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省外户籍学生(x2=8.738,P=0.003).共有78名学生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为56.4%(44/78).血清学检测共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梅毒和丙肝均未检出阳性病例.访谈高校均表示,目前学生社团是各高校艾滋病宣传工作的主要力量,仅有1所高校针对入校新生开设了2个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疫情通报制度落实不到位.结论 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及感染者的存在尚未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落实相关政策,保证校园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长期性与连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哈尔滨市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6年哈尔滨市青年学生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为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的两所院校学生80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TP)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HIV和HCV均未出现阳性,梅毒阳性5例;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72.7%,而“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是吗”,正确率最低,仅为68.81%;在此调查中,有过性行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12%,其中男生占74.38%;首次性行为高发年龄段为15-21岁占94.09%;在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分别占38.10%、28.95%、25.00%、50.00%.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占总人数的57.92%.结论 说明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性行为活跃,安全套使用率低,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意识.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控制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