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HGA)组和MIA组,其中HG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HGA矫治,MI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IA矫治,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最终获得47对匹配样本,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头影测量数据、美容效果、牙周健康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IA组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咬合打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磨牙位移时间均短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ANB、U1-SN、U1-NA、ULP、LLP均降低,L1-MP、L1-NB、Z角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NA、SNB、MP-SN、MP-FH、Ulip-E、Lli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整齐美观度、舒适度、固位能力均高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GI、PLI、SBI值均提升(P<0.05),且MIA组高于HG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采用MBT直丝弓和MIA联合矫治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周期,美容效果良好,且更利于维护牙周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3年第24卷关键词索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A安氏Ⅱ类1分类错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髁突位置的影响(王淑敏 张 宇 王振宁等)(3):186奥密克戎变异株 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口腔门、急诊感控策略(张 宇 王淑敏 王振宁等)(2):132Bβ-连环蛋白miR-148a-3p靶向Wntl基因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活动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吴 东 朱青青 高振杰)(5):335BAG含BAG-nMg O的新型牙科复合树脂的抗菌及再矿化性能研究(田 静 武忠圆 王 源等)(2):9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与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正畸治疗的 100 例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均分为全同步组和MBT组,全同步组使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MBT组使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时头影测量角度(SNA 角、SNB 角、ANB 角、UI-NA 角及 LI-NB 角)、头影测量距离(UI-NA 距、LI-NB距)、软组织指标(NLA角、FCA角、ULP及LLP),记录术中椅旁操作时间、前牙牙列排齐时间和术后 6 个月时上下颌两侧剩余间隙所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全同步组完成矫治47 例、MBT组完成45 例,共92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治疗后,全同步组上下颌两侧剩余间隙明显小于MBT组(P<0.05),全同步组椅旁操作时间和前牙牙列排齐时间均低于MB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同步组治疗后UI-NA角和UI-NA距小于治疗前(P<0.05)、且小于M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同步组治疗后NLA角大于MBT组、ULP小于M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同步组FCA角、LLP小于MB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同步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B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畸形效果优于MBT,可有效促进牙齿排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美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Mirco-implant anchorage,MIA)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MIA作为支抗,对照组给予传统口外弓支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级、矫正周期、X线头影测量结果(硬组织、牙齿、软组织)、牙周微环境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错改善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GN-SN)、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指标鼻唇角,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NLA)大于对照组,下唇最凸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E line-LL)小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U1-L1角度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以及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口外弓支抗比较,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符合美学标准的颜面部外侧貌,对牙周环境造成的刺激较小,可有效缩短矫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上颌前牙不同内收方式下相关牙槽骨改建变化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上颌前牙倾斜性内收(retraction adjunct with tip, R&Tp)和控根性内收(retraction adjunct with torque,R&Tq)产生的牙槽骨改建反应差异.方法·选取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根据牙齿实际内收方式对纳入对象所有160颗上颌切牙进行标准化分组(分为倾斜内收组和控根内收组),利用CBCT影像结合三维测量软件对2组牙齿内收情况以及相关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2组前牙均实现较大范围内收和直立,倾斜内收组牙冠内收距离及内收角度均明显大于控根内收组(均P=0.000).倾斜内收组L3、P1厚度显著减小(均P=0.000),控根内收组P1、P2厚度显著减小(均P=0.000).倾斜内收组T1厚度减小(P=0.000),控根内收组各水平牙槽骨总厚度均减小(均P=0.000).2组唇侧(P=0.000)、腭侧(P=0.000)牙槽嵴高度均下降,且腭侧牙槽嵴高度降低更显著.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上颌前牙在较大范围内收时,倾斜内收组唇侧根尖区、腭侧牙槽嵴区以及控根内收组腭侧牙根颈部及中部区域均为牙槽骨吸收高风险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C矫治器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肌功能研究中心(myofunctinal research center,MRC)矫治器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例替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佩戴MRC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行X线头影,对比分析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pper incisor and nasion subspinale,UI-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ella nasion supramental,S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ubspinale nasion supramental,A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ower incisor and mandibular plane,LI-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ower incisor and nasion supramental,LI-NB角),下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ower incisor and nasion supramental,LI-NB距),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ella nasion subspinale,SNA角),上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upper incisor and nasion subspinale,UI-NA距),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pper incisor and sella nasion plane,UI-SN角),下颌平面和眼耳平面交角(mandibular plane and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MP-FH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覆合垂直距离(overbite,OB)及覆盖水平距离(overjet,OJ)测量值.结果:SNB角、LI—MP角、LI—NB角、LI-NB距测量值较治疗前增大(P<0.05或P<0.01);SNA角、ANB角、UI-NA角、UI-NA距、UI-SN角、MP-FH角、Y轴角、OB、OJ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小(P<0.05或P<0.01).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西省5387名12~14岁青少年错畸形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江西省12~14岁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状况和矫治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安氏错畸形分类标准,由3名专业的口腔医师对江西省5个城市30个抽样点的5387名12~14岁青少年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错情况,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西省12~14岁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率为79.67%,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安氏Ⅱ类2分类和安氏Ⅲ类错畸形患病率分别为30.96%、16.36%、12.78%和19.13%,安氏Ⅰ类错所占比例最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牙列拥挤,患病率为91.30%.男性错畸形患病率为81.16%,女性为78.21%,男性高于女性(P<0.05);南昌、宜春、九江、上饶和赣州5个地区的患病率有差异(P<0.05),南昌市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率最高,赣州市最低.错畸形与龋病相关,患龋者错畸形患病率高于无龋者(P<0.05).江西省错畸形矫治率为2.63%,女性矫治率高于男性,城镇青少年矫治率高于乡村(P<0.05).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相比,江西省青少年错畸形患病率偏高,矫治率偏低,应坚持防治结合,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普及错畸形知识,积极治疗龋病,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嘉定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牙弓宽度和上后牙转矩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安氏Ⅱ类 1 分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之一,发病率为 15%~20%[1].安氏Ⅱ类 1 分类错患者常伴有上下牙弓宽度不调,并且更多表现为上牙弓宽度不足.上下颌骨的宽度不足会导致后牙反、功能性偏、后牙闭锁等错牙合畸形,对牙弓、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以及健康构成深远影响[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减数前磨牙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 美容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减数前磨牙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减数前磨牙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畸形矫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头影软组织与牙齿的相关指标.结果:7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改善人数为35例,对照组为29例.研究组治疗总改善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正的过程中,采用减数前磨牙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联合的方案,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特征得到显著改善,建立较为良好的咬合关系,美容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冠根比的CBCT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冠根比的特点.方法:纳入个别正常人群90例(A组),安氏Ⅱ类1分类(B组)和安氏Ⅱ类2分类(C组)患者各25例.拍摄CBCT测量上下前牙的冠长、根长并计算冠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患者上前牙和下尖牙的冠根比高于A组(P<0.05),C组患者上切牙和下尖牙的冠根比高于B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 2分类患者上前牙和下尖牙的前牙冠根比相对较高,设计前牙移动与风险评估时应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