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舰艇特殊环境对男性生殖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舰艇艇员长期处于海上或水下任务阶段,在舰艇舱室的特殊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其生殖能力与舰艇上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电磁、次声、空气污染及水下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执行海上军事任务的舰艇艇员多为生殖功能旺盛时期的青壮年男性,生育力的保护对于提高舰艇艇员的身心健康状态、战斗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舰艇特殊环境对男性生殖能力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对于男性生殖器官精子参数和性激素的影响。笔者就舰艇特殊环境可能对男性生殖能力产生影响的理化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的机制和途径,为开展舰艇工作人员的生殖健康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一代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揭示和推动了肠道微生态疗法的发展,其中益生菌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干预手段。疾病相关关键菌株的发现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下一代益生菌主要应用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肿瘤等,其安全性、定殖能力与厌氧特性是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其益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临床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omatin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tomatin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支气管肺上皮细胞(HBE)和人肺癌细胞(H520、A549、95D、H460、Glc-82、973和H1299)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张肺癌组织芯片(含259份人肺癌及其癌旁组织)stomatin蛋白表达情况。敲降A549细胞stomatin基因表达后,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敲降stomatin蛋白表达对A549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芯片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stomatin蛋白、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情况。结果:H520、A549、95D、H460、Glc-82、973、H1299和HBE细胞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 M(极差)分别为2.71(2.66)、3.55(3.16)、0.26(0.22)、2.08(1.98)、0.87(0.35)、1.72(2.53)、1.10(1.82)和0.01(0.02),H520、A549和H460细胞高于HBE细胞( P值均<0.05),95D、Glc-82、973、H1299与HB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tomatin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4.7%(90/259),高于正常组织[1.9%(5/259)]( P<0.05)。stomatin表达阳性肺癌组织中,低表达组(67例)肿瘤大小 M( IQR)为[41.22(2 761.50)]cm,小于高表达组[23例,57.98(1 333.50)cm]( P<0.05)。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第4天的吸光度值为0.55±0.07,低于对照细胞(0.79±0.16)( P=0.012);早期凋亡细胞占比[ M( IQR)]为8.83(53.00),高于对照细胞[4.17(25.00)]( P=0.026);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为0.68±0.16,低于对照细胞(1.16±0.39)( P<0.05),AKT总蛋白表达水平 M( IQR)为4.25(17.00),与对照细胞[4.75(1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将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接种裸鼠腋下43 d后,肿瘤体积为(37.93±3.12)mm 3,小于对照组[(454.04±32.39)mm 3]( P<0.001),肿瘤组织stomatin、Ki67和CD31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69、5.19±3.84和10.77±1.6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8.76、54.14±41.02和19.72±6.97)( P值均<0.05)。 结论:stomatin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早期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10,LC25和LC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50,LC25和LC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 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净增殖率(R0)显著降低,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10,LC25和LC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秦岭羽枝青藓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利用苔藓植物开展裸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潜在新途径,巨量苔藓种源的供给是实现这种新措施工程化应用的根本前提,而掌握特定藓种生长的发育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以秦岭地区石生优势藓种——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plumosum)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观测、室内组织培养及养分施加试验,通过观测生长指标(主茎长、覆盖面积、分枝长和分枝数)和形态变化,了解其自然发育特征和不同繁殖体类型及养分供给模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羽枝青藓通过特有的形态特征适应岩石表层环境.主茎生长时,其侧边分枝同步发育、且表现的较为密集.(2)微生境显著影响羽枝青藓发育.与冠层间相比,冠层下除光照强度降低幅度较大外(15%-55%),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羽枝青藓的生长速率提高3倍以上.(3)羽枝青藓的茎和叶片都有发育为配子体的潜力,但茎的再生能力优于叶片,且二者的发育模式不同.接种茎的成活率达到100%,配子体由茎直接再生,发育的原丝体未分化,主要发挥定殖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叶片的成活率仅3.3%,发育过程中先产生原丝体,再分化为配子体.(4)长期营养液供给可能对岩石表层的苔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Hoagland营养液在试验前期促进了羽枝青藓生长,但也加剧了致病菌和藻类发育,导致后期羽枝青藓发黄枯萎.总的来看:羽枝青藓对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微环境变化敏感,周围生长条件适宜时可快速向外扩张.不同的繁殖体和营养液供给模式都会对羽枝青藓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开展羽枝青藓种源扩繁生产时应充分借鉴这些研究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si-TUGl、si-NC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基质胶成管实验分析敲低lncRNA 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基因与lncRNA TUG1的相关性.采用放线菌素D实验验证ALKBH5与lncRNA TUG1的调控关系.通过细胞功能实验分析敲低ALKBH5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敲低lncRNA TUG1后,SGC-790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较对照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胃癌中,ALKBH5与lncRNA TUG1表达呈正相关(r=0.37,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ALKBH5的SGC-7901细胞lncRNA TUG1的RNA稳定性下降,且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BH5通过诱导lncRNA TUG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含子源性27nt-microRN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内含子源性27nt-miRNA(27nt-miR)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27nt-miR表达慢病毒转染培养的VSMCs,观察其对PDGF-BB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DGF-BB诱导组、27nt-miR组、27nt-miR-sponge 组及27nt-miR NC 组(27nt-miR NC 组).雷帕霉素(100 nmol/L)与 MHY-1485(10 μmol/L)作用于 27nt-miR 组、27nt-miR-sponge 组及 27nt-miR NC 组,以验证 27nt-miR 是否参与mTOR与p70S6k通路的调控.用生物信息学预测27nt-miR与mTOR的靶向结合位点,用CCK-8法与EdU法分别测定VSMCs活力与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测定VSMCs迁移能力,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α-SMA、SM22α 及 OPN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 α-SMA、SM22α、OPN、mTOR、p-mTOR、p70S6k 与 p-p70S6k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示,PDGF-BB诱导组细胞增殖率较正常值高(P<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组细胞增殖率较27nt-miR NC 组低(P<0.05),27nt-miR-sponge 组与 27nt-miR N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B诱导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高(P<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组细胞迁移率较27nt-miR NC组低(P<0.05),27nt-miR-sponge组细胞迁移率与27nt-miR 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U法结果示,PDGF-BB诱导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高(P<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 组细胞增 殖率较 27nt-miR NC 组低(P<0.05),27nt-miR-sponge 组与 27nt-miR N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B诱导组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SM22α与OP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α-SMA、SM22α、OP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组α-SMA、SM22α mRNA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高(P<0.05),OPN mRNA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0.05);27nt-miR-sponge 组与 27nt-miR NC 组 α-SMA、SM22α mRNA 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sponge 组 OPN mRNA 相对表达量较 27nt-miR NC 组高(P<0.05).PDGF-BB诱导组α-SMA、SM22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27nt-miR NC组、PDGF-BB诱导组OP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组高(P<0.05);27nt-miR组α-SMA、SM22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 组高(P<0.05),OPN 蛋白相对表达量较 27nt-miR NC 组低(P<0.05);27nt-miR 组 p70S6k、p-p70S6k与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0.05);各组经雷帕霉素处理后,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nt-miR组p70S6k、p-p70S6k、mTOR、p-mTOR 蛋白 相对表达量较 27nt-miR NC 组低(P<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p-p70S6k、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 MHY-1485 处理后,27nt-miR 组 p70S6k、p-p70S6k、mTOR、p-mTOR 蛋白 相对表达量较 27nt-miR NC组低(P<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7nt-miR可能通过靶向mTOR/p70S6k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增殖、迁移与表型转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蚂蚁入侵适应性进化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入侵种被传至一个新的区域后,在面对当地某些生态因子的胁迫时如何发生适应性变化,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方面信息对评价物种的入侵性、制订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入侵性蚂蚁作为无脊椎陆生动物中入侵最成功、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其生物学、生态学已得到大量研究,许多报道表明它们在定殖和扩张过程中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基于30多年的文献资料,从蚁群社会结构、超级蚁群形成能力、个体大小、觅食行为、种间竞争、天敌防御、适应低温能力、生态位转变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针对这些方面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从表型可塑性、适应性进化、自身遗传学基础、与共生微生物的互利关系等角度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今后有待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将有助于深化对蚂蚁成功入侵机制的认识,为推进我国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 Roger)等入侵性蚂蚁的研究与治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ind./m2小于麦秆虫平均丰度(27.51±21.50)×104 ind./m2,其中,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钩虾平均质量密度(69.07±37.13)g/m2小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752.22±707.03)g/m2,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均呈现自养殖区中心至外围逐渐增大趋势,两参数最小值均出现于GQ3站位;冬季钩虾平均丰度(0.24±0.17)×104 ind./m2略大于麦秆虫平均丰度(0.02±0.04)×104 ind./m2,与夏季相似,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但分布区域逐渐向养殖区中部移动.钩虾平均质量密度(10.92±13.07)g/m2大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1.27±2.57)g/m2,不同于夏季,冬季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大致呈现自养殖区中部至外围逐渐减小趋势.(2)两类端足目生物两季空间生态位宽度范围为0.78-2.08,其中,夏季钩虾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2.08),冬季麦秆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值(0.78)最低,原因可能是钩虾生理结构更为完善,游泳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更强;两类端足目生物空间生态位重叠范围为0.37-0.72,夏季重叠值(0.72)高于冬季(0.37),可能是由于夏季钩虾、麦秆虫丰度高,且拥有相似的栖息环境与摄食习性,两者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3)两类端足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氨氮与硝酸盐是影响钩虾、麦秆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为贻贝筏式养殖区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构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Mn2+促进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 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PGPR),能定殖于水稻根部,形成生物膜,且Mn2+对LZP02 菌株生物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旨在探究Mn2+对LZP02 菌株生物膜形成的促进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膜定量分析、蒽酮-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扫描电镜(SEM)观察LZP02 菌株在水稻根际定殖情况、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添加 4 mmol/L Mn2+和 8 mmol/L Mn2+显著提高了LZP02 菌株的成膜能力和胞外多糖产量,扫描电镜发现 4 mmol/L Mn2+和 8 mmol/L Mn2+提高了LZP02 菌株在水稻根际的定殖能力,随着Mn2+浓度的增加,DEGs数量显著增多,其主要富集在芽孢形成、毒素代谢途径和双组分系统中.1 mmol/L Mn2+和 4 mmol/L Mn2+处理组发现skf操纵子中基因的表达均上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 1 mmol/L Mn2+和 4 mmol/L Mn2+处理组中LZP02 菌体存在损伤.4 mmol/L Mn2+处理组双组分系统中KinE和Spo0A基因均显著上调.[结论]Mn2+通过"嗜食同类"和双组分系统中KinE基因激活Spo0A~P提高了菌株LZP02 的成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