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丝皮肤阈值测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触觉障碍评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单丝皮肤阈值测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触觉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入组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患者各30例,对脑卒中患者双侧额部、面部、手掌及足背部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双侧L 4、L 5、S 1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单丝阈值测验及棉签测试。初评结束后1周,对全部60例患者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次单丝及棉签测试完全相同的测试,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单丝及棉签的重测信度进行分析;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比较单丝与棉签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单丝触觉阈值与患者年龄、身高、性别、组别、损伤类型以及损伤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①单丝的重测信度良好(ICC为0.74~0.95),均高于棉签(ICC为0.60~0.83);②单丝与棉签之间的Kappa值为0.550,表明两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较差;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是触觉阈值的独立相关因素( R2=0.471, P<0.05),而年龄、身高、性别、组别与触觉阈值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P>0.05)。 结论:单丝皮肤阈值测验的重测信度较高且优于传统棉签检测方法,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触觉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美沙酮维持患者对32 mg氢吗啡酮的累积静脉剂量缺乏镇痛反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由于长期使用美沙酮的高耐受性,对这类患者来说,提供足够的疼痛管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表明,反复接触阿片类药物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镇痛过程和不良反应,包括伤害性敏感化(即痛觉过敏)、耐受性和阿片类药物疗效的丧失。在美沙酮维持患者中,急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即使在服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额外剂量的美沙酮和加巴喷丁后,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镇痛。氢吗啡酮是一种完整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常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被认为是克服这些障碍的一种有前途的药物治疗策略。在对非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的研究中,发现静脉注射1~2 mg氢吗啡酮可以提供显著的镇痛作用。最近发表的一项丁丙诺啡维持的研究评估了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该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静脉注射至少16 mg氢吗啡酮对维持12~16 mg/d舌下含服丁丙诺啡/纳洛酮患者的临床疼痛管理是必要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氢吗啡酮与安慰剂相比,在维持中高剂量口服美沙酮(80~100 mg/d)的患者中减少急性疼痛反应的剂量效应,并评估不断增加氢吗啡酮剂量的并发滥用责任,假设氢吗啡酮在所有时间点都能提供优于安慰剂的镇痛效果。这项随机对照研究利用一种经过验证的实验疼痛范例,即定量感觉测试(QST),评估了递增剂量的急性静脉注射氢吗啡酮与安慰剂的止痛和滥用倾向效果。没有慢性疼痛的患者( n=8)维持口服美沙酮80~100 mg/d。参与者在1个试验日内接受4次静脉注射,在270 min内不断增加递增剂量的氢吗啡酮(共32 mg)或4次安慰剂剂量。测试时间至少间隔1周。在基线和每次注射后进行QST和滥用责任测量。在任何QST结果的镇痛指数上,氢吗啡酮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尽管使用了高剂量的氢吗啡酮,但在安全性或滥用责任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重新报告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也很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定量感觉测试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测试(QST)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70岁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QST参数[热感觉阈值(WDT)、冷感觉阈值(CDT)],以及热痛觉阈值(HPT)和冷痛觉阈值(CPT)结果,测定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参数,包括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等。根据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神经病变(NDPN)、小纤维神经病变(SFN)及混合纤维神经病变(MFN)组。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QST参数和NCV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QST参数诊断MF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 结果:共纳入279例患者,其中,NDPN组111例,SFN组116例,MFN组52例。与SFN组相比,MFN组的CDT及CPT均更低,WDT及HPT均更高(均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双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与CDT( r值分别为0.264、0.366和0.288)及CPT( r值分别为0.226、0.253和0.236)均呈正相关(均 P<0.05),与WDT( r值分别为-0.274、-0.338和-0.268)及HPT( r值分别为-0.246、-0.281和-0.192)均呈负相关(均 P<0.05)。ROC模型结果提示,WDT+CDT诊断MFN时,曲线下面积达0.840,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71.8%( P<0.001)。 结论:QST对T2DM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疼痛敏感性的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疼痛敏感性和疼痛诊疗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文章介绍实验室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以及疼痛敏感性调查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两种疼痛敏感性评估方法,通过测定冷、热、压力及机械痛等痛觉阈值或个体根据过往经验和/或主观想象对描述的不同类别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以预测个体的疼痛敏感性,全面分析P2X受体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等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焦虑、抑郁、性别、睡眠、年龄、饮食、BMI、种族、社会和医疗经历等疼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准确评估个体的疼痛敏感性,为精准化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辅助检测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神经传导速度是临床上较常用的辅助检测方法,主要检测大有髓神经纤维(Aα和Aβ)的传导功能,但无法测定小纤维病变。然而,小纤维神经病变常发生在大纤维神经病变之前,糖尿病患者出现温或冷等感觉异常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多提示Aδ神经纤维和无髓鞘C神经纤维等小纤维神经功能受损。检测小纤维神经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感觉测试、皮肤交感反射、角膜共焦显微镜、皮肤活检等。这些方法对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干预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视野刺激阈值检查评估中晚期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患者视网膜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中晚期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患者全视野刺激阈值(FST)的特点及临床上用FST检查结果评估IRD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中晚期IRD并且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结果为熄灭型或重度降低型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中位数为32岁。包括中重度降低型8例,熄灭型20例。另募集矫正视力正常的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ERG检查,并使用电生理仪检查红、蓝、白光刺激下的FST。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间各刺激光下的FST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刺激光FST与视力、ERG各项振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眼BCVA为0.7±0.6(最小分辨角的对数)。红、蓝、白光刺激下,8只重度降低型患眼的FST分别为(-27.0±7.1)、(-47.4±12.2)、(-41.7±11.5)dB;20只熄灭型患眼分别为(-16.3±7.0)、(-27.2±13.7)、(-23.5±12.5)dB;10只对照眼分别为(-39.9±4.0)、(-65.8±4.0)、(-58.5±3.4)dB。IRD患眼不同刺激光下的FST均较对照眼升高;熄灭型患眼红、蓝、白色光刺激下的FST均高于重度降低型患眼( t=-3.472,-3.506,-3.433;均 P=0.002)。重度降低型患眼BCVA与红、蓝、白光刺激下的FST阈值均无相关( r=0.134,0.011,0.010; P=0.055,0.601,0.611);明适应30 Hz闪烁ERG的b波振幅与红光刺激下的FST呈负相关( r=-0.591, P=0.026),其他各项ERG振幅与FST之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FST是一种评估中晚期IRD患者视功能的可行的补充检测方法,可定量反映IRD患者的视杆和视锥细胞系统功能。随着IRD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其FST阈值逐渐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乳房缩小术对乳房及乳头乳晕复合体感觉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乳房肥大症患者常因乳房体积过大,造成胸部皮肤麻木、肩背疼痛、皮肤湿疹、运动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乳房和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感觉的重要性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回顾采用定量感觉测试评估乳房及NAC感觉变化的相关研究,介绍了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SWME)和指定压力感觉测试仪(PSSD),以及乳房肥大症患者乳房及NAC的感觉变化,同时总结了造成乳房缩小整形术后皮肤感觉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乳房肥大症患者的感觉异常中,乳头和乳晕的感觉变化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蒂的位置选择可能影响术后乳房及NAC的感觉,其中上蒂和外上蒂损伤NAC支配神经风险增加,可能造成术后部分区域的皮肤敏感度在一定时间内显著下降。另外,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手术获益可能更大。同时,乳腺组织切除量与感觉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定量感觉测试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小纤维神经病变往往发生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阶段,如能早期诊断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感觉测试作为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之一,因其无创、方便等优势便于被患者接受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定量感觉测试的定义、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缺陷等方面阐述其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中诊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后慢性疼痛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是社会面临的主要医学问题之一。部分患者尽管围手术期积极采取了多模式镇痛方案,但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 APSP)仍可转变为CPSP。文章从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变量、心理及遗传等因素综述了CPSP的危险因素,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围手术期变量包括术前慢性疼痛、定量感觉测试、手术类型或方式、APSP、术后放疗和化疗,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焦虑、疼痛灾难化、预期疼痛,遗传因素主要指基因多态性。明确上述危险因素可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积极实施个体化镇痛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