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护士处方权权限内涵及法律政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国内外护士处方权权限内涵及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综述,为健康中国战略下我国护士处方权的实施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归纳国内外护士处方权的权限主体、形式及内容,分析当前实施护士处方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并提出建议.结果 国外依据护士分级授予不同程度范围的处方权权限,国内尚无处方护士的角色定义、岗位设置、认证机构以及处方权权限内容,且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政策,部分地区已在试点探索,安徽省出台护士处方权相关政策并进行实践,深圳赋予护士处方权法律意义,但权限范围均较小.结论 目前国内发展护士处方权仍需面对挑战,需结合专科护士培养高级实践护士,建立并扩展有护理特色的护士处方集、护理领导者发声破除体制障碍,进一步探索开放护士处方权医疗改革试点和法律法规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日本法医鉴定人员素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日本近代法医学教育事业迅速崛起源于不断吸收外域法医学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基础教育与专业培训层级分明、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辅相成的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国内培训与国际交流协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日本法医行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据此,本文以日本法医学专业发展史为切入点,研究其如何在近代逐渐形成法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现代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炼其中的优秀经验予以本地化改造,如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作用、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效能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以供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所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治疗一岁以下中心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发生率很高,在荷兰,6个月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到3.7%[1]。然而,在世界范围内,DDH的治疗方法却呈现多样化。关于最佳的治疗和随访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小儿骨科医师在患儿诊断为中心性DDH后立即使用支具或挽具进行治疗,而另一些医师则坚持"观望"政策进行初步观察。支具或挽具的选择以及临床随访的时间和频率也大不相同。并且目前尚存在令人困惑的问题,即一旦髋关节恢复正常,应该直接"立即"停止佩戴还是"逐步"停止佩戴支具或挽具。自1980年奥地利Reinhard Graf教授引入髋关节超声分类以来[2],超声检查在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逐步加强[3,4],因为临床检查并不能检测出所有患有DDH的婴儿[5,6]。目前,对DDH进行普遍的超声筛查在中欧国家非常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移动医疗的患者居家管饲营养管理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移动医疗在患者居家管饲营养管理中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18日.按照范围综述框架,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9项研究基于出院计划模式、医院到家庭营养管理模式、指导护理模式等理论模式进行管理.主要形式为应用程序、通信软件和网站平台.管理内容包括健康指导、定期评估、会诊转诊、自我管理、健康档案、服务预约、同伴支持.评价指标涉及患者身心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照护者能力、家庭负担、患者评价.结论 移动医疗在居家肠内管饲营养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未来应成立多学科团队,开展高质量研究,不断完善移动医疗管理的形式及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护士俯卧位通气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 2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ICU护士 PPV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约>90%的护士落实执行了 PPV流程规范的基本要求、评估要点、实施与护理要点,但ICU护士对患者实施俯卧位前进行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85.4%)低于俯卧位期间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91.3%).PPV相关并发症中,压力性损伤(84.9%)、颜面部水肿(79.9%)、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70.3%)发生率排名前3.ICU护士PPV临床实施障碍因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证据相关因素""目标人群-患者或家属相关因素""资源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医护人员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团队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得分最高的条目是"证据相关因素"维度中的"相关证据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开展".结论ICU护士 PPV临床实践态度较为积极,实施过程有待继续优化,应重点关注其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完善PPV护理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影像学分型及其治疗效果分析(附126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影像学分型中各型IPN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26例IP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0例(55.6%),女性56例(44.4%),年龄[ M(IQR)]44(17)岁(范围:12~87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7例(53.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59例(46.8%)。所有病例均符合IPN诊断标准。根据CT图像中显示的感染坏死部位不同,将病例分为Ⅰ型(中央型IPN)、Ⅱ型(外周型IPN)、Ⅲ型(混合型IPN)和Ⅳ型(孤立型IPN),分别为21例、23例、74例和8例;另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创伤递升式(Step-up)治疗策略(Step-up组)和跨越式(Step-jump)治疗策略(Step-jump组),分别为109例和17例。分别采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差异。 结果:各型IPN患者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等级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其他三型IPN合计相比,Ⅳ型IPN患者的总住院时间[69(40)d 比19(19)d]及总住院费用[32.3(41.9)万元比6.0(7.8)万元]均明显增加( Z=-4.041、-3.972, P值均<0.01)。Ⅳ型IPN患者残余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型IPN合计( χ2=16.350, P<0.01)。各型IPN患者不同治疗分组之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tep-up组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少于Step-jump组[19(20)d比33(35)d, Z=-2.052, P=0.040;5.9(8.0)万比12.2(10.9)万元, Z=-2.317, P=0.020]。Ⅳ型IPN中Step-up组住院费用高于Step-jump组[33.0(57.8)万元比14.1万元, Z=-2.000, P=0.046]。Step-up组残余感染发生率[17.4%(19/109)]低于Step-jump组(10/17)( χ2=11.980, P=0.001)。 结论:Ⅳ型IPN患者的感染坏死程度较其他三型更重,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Step-up模式治疗IPN是安全有效的,Step-jump模式可用于治疗位置深在、常规引流方式难以抵达或以“干性坏死”为主的感染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共识制定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急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EN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实践与感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后依法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的关键,也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前提。本文将流调在疫情响应中的本质归结为应急处置,指出流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疫情,通过运用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围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现场快速处置、形成与验证假设、撰写报告加以阐述,并提出流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本文突出强调了现场调查的作用,提出在现场不但要侦查,还要假设,更要快速处置,并应及时将现场经验与发现问题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策略措施。本文还重点强调了通过全面查摆调查证据,形成和完善“证据链”,进而服务于验证假设的思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百年不遇,总结宝贵的现场流调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精准处置疫情、保持病例动态清零状态以及应对未来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致盲性DR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生物标志物如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具有较高的预测DR进展的能力,但临床上仍然缺乏能够体现DR病理机制的独立预测因子。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等技术推动了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对DR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使得新型生物标志物更加无创,稳健和敏感。在临床实践中,对预后存在差异的患者进行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角度理解患者的异质性,推动了DR精准医疗的开展。本文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筛选、发病机制探索和精准医疗等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