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Elafin的益生菌Nissle 1917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人重组蛋白Elafin的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并探讨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有Elafin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转入感受态EcN,构建能够表达Elafin蛋白的益生菌EcN-Elafin。通过Western印迹证实该益生菌在体外成功表达Elafin。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PBS组)、结肠炎组(DSS组)、野生型EcN(EcN-WT)治疗结肠炎组(EcN-WT组)、EcN-Elafin治疗结肠炎组(EcN-Elafin组)。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排便情况及计算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小鼠处以安乐死后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各组肠黏膜炎症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固有层浸润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趋化因子CXCL-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EcN-Elafin的培养基上清和菌体沉淀中均能检测到Elafin蛋白。与DSS组相比,EcN-Elafin组和EcN-WT组小鼠体重减轻状况和DAI评分均明显改善。EcN-Elafin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长于DSS组。EcN-Elafin组结肠炎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DSS组(5.3±2.3比9.3±1.4, P<0.05)。与DSS组小鼠相比,EcN-Elafin组小鼠结肠固有层浸润的中性粒细胞[(8.65±1.49)% 比(17.60±2.16)%, P<0.01]和巨噬细胞[(3.79±0.26)% 比(5.73±0.45)%, P<0.01]比例均显著降低。EcN-Elafin组和EcN-WT组结肠中TNF-α、IL-6、和CXCL-1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DSS组。 结论:表达Elafin的益生菌EcN-Elafin能够显著减轻DSS诱导的急性小鼠结肠炎,对肠黏膜炎症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氧运动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运动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运动组小鼠均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进行结肠炎造模。实验进行7 d后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均置于鼠笼内安静饲养,运动组小鼠则给予8周自主跑轮运动。于末次实验结束48 h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标本行HE染色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将余下结肠标本匀浆后测定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前列腺素E2(PG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aspase-3活性以及环氧合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p65、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yt C)、Ba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IL-10、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活性以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TNF-α、IL-1β、IL-6、PGE2、ROS、MDA和NO含量、iNOS和Caspase-3活性以及COX2、NF-κB p65、AIF、Cyt C、Ba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 P<0.05),IL-10、GSH含量、SOD和GPx活性以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P<0.05)。 结论:规律有氧运动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PL2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抑制肿瘤进展位点2(tumor progression locus 2,TPL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信号通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损伤和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TPL2抑制剂组、低剂量TPL2抑制剂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比较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组织学损伤评估(histological index,HI)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中IL-6、TNF-α、TPL2和ERK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中TPL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DAI、HI评分均升高,结肠中IL-6、TNF-α、TPL2、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给予TPL2抑制剂干预的两组小鼠DAI、HI评分均降低,结肠中IL-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中TPL2、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TPL2抑制剂可以改善UC小鼠肠道组织损伤与炎症,其分子机制与抑制其下游ERK1/2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三丁酸甘油酯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肠道炎症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B)缓解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 6只):对照组、模型组(TNBS组)、TB低剂量(TNBS+TB 600 mg/kg)组和TB高剂量(TNBS+TB 1 000 mg/kg)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用药组在建模前和后1周内灌胃相应剂量的TB.造模后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和粪便性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处死大鼠后观察结肠组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生化检测方法来评估炎症表现以及与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BS组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增高,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CSL4 和FTH1表达水平增高;与TNBS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TB治疗可明显减少DAI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且TB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佳(均P<0.05).TB逆转了TNBS组肠上皮细胞中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表达,上调了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下调了ACSL4 和FTH1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TB可改善TNBS诱导克罗恩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焦亡在结肠炎症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明确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的焦亡水平在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PTTG1野生型(WT)小鼠和PTTG1基因敲除(KO)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PTTG1 WT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3%DSS组),PTTG1 KO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6 d诱导急性实验性结肠炎,对照组给予无菌双蒸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收集小鼠结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GSDMD的表达水平.在人源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中,通过shRNA沉默PTTG1的表达,TNF-α刺激细胞以诱导细胞炎症模型,检测GSDMD的表达水平.结果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PTTG1表达减少(P<0.01),PTTG1敲除加重小鼠结肠炎症,PTTG1 KO实验组小鼠的结肠黏膜上皮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在HcoEpic中沉默PTTG1的表达,TNF-α刺激后,细胞的GSDMD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PTTG1抑制肠上皮细胞的焦亡,当PTTG1缺失时,肠上皮细胞焦亡水平上调加重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TRPV1、TRPM8通道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瞬时通道蛋白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瞬时通道蛋白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member 8,TRPM8)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μm,DSS)诱导下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联系及相关通路.方法 选取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SS组,每组各10只.DSS组使用质量浓度为30g/L的DSS共7天构建结肠炎模型,每天同一时刻观察记录小鼠的毛发、体质量、粪便性状(颗粒状、稀便、血便等)、肛周情况(红肿、便血等),给予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根据病理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RPV1、TRPM8、Gαq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和DRG中TRPV1、TRPM8及Gαq的定位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SS组结肠病理下可见明显损伤,DAI评分明显上升(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及TRPVl、Gαq蛋白上调(P<0.05),TRPM8表达下调(P<0.05).同时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TRPV1与TR-PM8、TRPV1与Gαq的共表达,TRPV1与TRPM8共表达于DRG,相较于空白对照组,DSS组结肠组织TRPV1表达增加,TRPM8表达减少.结论 实验性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TRPV1表达升高,TRPM8表达降低,TRPV1/TRPM8可共表达于结肠组织及DRG,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衡机制以维持肠道功能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外源性IL-34对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人源IL-34重组蛋白对实验性小鼠肠炎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究IL-34在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1.将20只6~8周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利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其中,实验组分别在DSS造模的第0、1、4、7天腹腔注射rhIL-34蛋白(100 ng/mL),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同剂量的PBS.造模结束后取小鼠全结肠,评估两组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性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确rhIL-34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实验探究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评估rhIL-34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2.采用NCM460细胞构建体外细胞模型.其中,实验组采用DSS处理NCM460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对照组采用同剂量的PBS处理相同时间,qRT-PCR实验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为了进一步探究rhIL-34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在NCM460细胞中提前加入rhIL-34预处理6 h、12 h、24 h(100 ng/mL),后加入DS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蛋白质印迹法、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RNA-Sequencing分析各组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结果 1.小鼠肠炎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IL-34腹腔注射组的小鼠体重下降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减轻、DAI评分下降以及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弱.并且发现,rhIL-34腹腔注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2.体外细胞炎症模型结果显示:rhIL-34提前处理24 h的NCM460细胞中的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rhIL-34可能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对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补脾益肠丸重塑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模型组(DSS组,13只)、模型+补脾益肠丸组(DSS+BPYCP组,13只)、模型+5-ASA组(DSS+5-ASA组,12只);采用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小鼠UC模型,DSS+BPYCP组和DSS+5-ASA组分别采用BPYCP或美沙拉嗪(5-ASA)连续灌胃2周.观察小鼠粪便黏稠度及便血情况,测量结肠长度,结肠称质量并计算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IL-10及IL-2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T-框蛋白21(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淋巴瘤-6(Bcl-6)及大鼠叉头蛋白P3(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DSS组比较,DSS+BPYCP组和DSS+5-ASA组UC小鼠腹泻、便血等症状得到改善,小鼠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增加,且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均下降,黏膜上皮较完整,腺体排列更规整,炎性细胞浸润更少,病理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h2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降低,结肠组织T-bet、GATA-3、RORγt、Bcl-6 mRNA水平降低(P<0.05);DSS+BPYCP组的Th1细胞比例降低,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升高,CD4+CXCR5+Tfh细胞比例和IL-21水平降低,Foxp3 mRNA水平升高(P<0.05);DSS+5-ASA组的Th1细胞比例及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 BPYCP可能通过重塑肠道组织的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实验性U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水溶性蜂胶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氧化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研究水溶性蜂胶(W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作UC大鼠模型,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阳性对照组(P组)、低剂量蜂胶组(L组)、中剂量蜂胶组(M组)和高剂量蜂胶组(H组).实验采取先预给药再造模型的方式,评价WSP对DSS诱导的UC大鼠保护作用,观察大鼠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血便、结肠长度、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等;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激活;中、高浓度蜂胶干预后,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结肠炎性损伤缓解.结论:WSP可通过提高SOD、GSH-Px等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产物,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等机制在实验性UC大鼠模型中缓解肠道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实验性血小板微粒对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n=15,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PMPs).收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制备PMPs悬液.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构建结肠炎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PMPs,每天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标本,HE染色计算小鼠病理组织学评分(HI)评估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结肠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蛋白H3(citH3)及游离DN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Ps组小鼠结肠黏膜水肿、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细胞广泛聚集,总体HI升高(P<0.01);PMPs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NETs表达增加(P<0.05);PMPs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明显增高(P<0.05),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与DSS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更高(P<0.05)、电镜下结肠上皮损伤更重.结论 PMPs可在小鼠体内诱导NETs形成,促进小鼠结肠炎症的产生,增加DSS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加重肠道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