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过量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功能、抗体及TSHR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观察碘过量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SHR基因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4周龄雌性Lewis大鼠,按体重(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状腺球蛋白(TG)组、TG +高碘Ⅰ(TG + HⅠ)组、TG +高碘Ⅱ(TG + HⅡ)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饮用碘离子含量为50、50 μg/L和20、200 mg/L的去离子水,对TG组、TG + HⅠ组、TG + HⅡ组大鼠进行免疫,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和完全弗氏佐剂(CFA)作为免疫试剂,每2周1次,共3次。石蜡包埋甲状腺组织、切片,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SHR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全血及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完整,形态规则,无淋巴细胞浸润;TG组可观察到少量淋巴细胞且呈现散在分布;TG + HⅠ、TG + HⅡ组滤泡结构破坏、融合,滤泡间可见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各组大鼠血清TgAb、TPOAb、FT 3、FT 4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0.28、21.99、12.87、26.69,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6.89(6.32,7.27)、11.02(7.60,12.53),5.05(2.71,7.99)、7.51(6.50,9.24)pmol/L],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血清TgAb[34.99(25.39,41.35)、37.70(29.06,43.99)、46.41(38.52,55.26)]、TPOAb[22.87(13.65,31.82)、22.22(14.82,28.33)、14.61(12.95,19.34)]、FT 3[57.74(24.56,64.27)、43.64(5.69,80.03)、38.56(17.73,47.59)pmol/L]、FT 4[62.16(41.22,91.57)、60.61(35.52,103.31)、47.96(31.84,112.71)pmol/L]水平明显升高( P均< 0.05)。TG + HⅡ组大鼠血清TSHR蛋白表达水平[(154.26 ± 25.95)μU/L]低于对照[(249.37 ± 38.12)μU/L]、TG[(225.33 ± 41.28)μU/L]、TG + HⅠ组[(218.15 ± 65.51)μU/L,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 ± 0.05、1.13 ± 0.21),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全血(0.89 ± 0.19、0.89 ± 0.30、0.85 ± 0.24)、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0.63 ± 0.25、0.46 ± 0.16、0.51 ± 0.25)明显下调( P均<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TSHR蛋白阳性强度明显高于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 结论:长时间的高碘暴露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的摄碘功能发生损伤,引发甲状腺疾病并使病情加重、TSHR基因的异常表达,使受体膜外区的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位点具有抗原性,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碘水平对EAT大鼠后代脑组织发育及行为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碘摄入量所致的EAT大鼠对其后代海马组织形态、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Lewis大鼠60只、雄性20只,体质量为50 ~ 60 g。雌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NI组)、甲状腺球蛋白组(Tg组)、Tg+高碘Ⅰ组(Tg+HⅠ组)、Tg+高碘Ⅱ组(Tg+HⅡ组),后3组为模型组。4组大鼠饮水碘含量分别为100 μg/L、100 μg/L、20 mg/L和200 mg/L。模型组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注射免疫,NI组注射生理盐水,2周1次,共3次;各组大鼠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交配。仔鼠实验后,前1周内收集母鼠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母鼠尿碘含量;处死母鼠,HE染色观察母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母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集出生7 d仔鼠脑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出生7 d仔鼠脑海马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生7 d仔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出生30、60 d仔鼠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Tg+HⅠ、Tg+HⅡ组母鼠尿碘水平明显高于NI组(中位数,μg/L:35 380.18、236 847.16比221.43, P均< 0.05)。HE染色显示,Tg、Tg + HⅠ、Tg + HⅡ组母鼠甲状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且随着摄碘量的增加其破坏及浸润程度加重。Tg、Tg+HⅠ、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TPOAb含量与NI组相比显著升高(2.118 4 ± 0.675 1、2.103 0 ± 0.714 1、2.783 6 ± 1.084 3比0.790 1 ± 0.101 0,1.015 8 ± 0.252 8、1.019 5 ± 0.202 0、0.936 6 ± 0.183 4比0.692 2 ± 0.111 9, P均< 0.05),且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含量明显高于Tg、Tg+HⅠ组( P均< 0.05)。与NI组相比,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以及出现相对损伤。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组织NE含量与NI组相比明显下降(pg/ml:1 232.01 ± 253.45、1 197.64 ± 222.46、1 074.40 ± 366.38比1 733.67 ± 158.12, P均< 0.05);各组仔鼠脑组织DA、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出生30 d仔鼠第4天Tg+HⅡ组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NI和Tg组( P均< 0.05);旷场实验,出生30、60 d各组仔鼠逃离原始象限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随着碘摄入量的升高,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破坏程度及炎性浸润程度加重,TgAb含量明显升高。碘对EAT大鼠子代脑海马组织形态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碘摄入量对EAT大鼠后代学习记忆以及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年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桥本甲状腺炎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与T细胞分化相关性及维生素D的缓解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AT组和骨化三醇干预组(VitD组; n=6/组)。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ELISA法检测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25(OH) 2D 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ETs形成率、脾脏Th1、Th2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NETs形成率与Th1、Th2、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T组甲状腺炎症评分、发病率、TPOAb、TGAb、NETs形成率、Th2(CD4 +IL-4 +或CD4 +IL-13 +)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P分别<0.001、0.002、0.007、<0.001、<0.001、0.003、0.001、0.002),1,25(OH) 2D 3水平、Th1细胞比例、Th1/Th2(CD4 +IL-4 +)、Th1/Th2(CD4 +IL-13 +)、Th1/Th17比值显著降低( P分别0.010、0.018、0.010、0.005、0.007)。与EAT组相比,VitD组甲状腺炎症评分、TPOAb、TGAb水平、NETs形成率、Th2(CD4 +IL-4 +或CD4 +IL-13 +)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分别0.044、0.007、<0.001、0.001、0.014、0.008、0.001),Th1细胞比例、Th1/Th2(CD4 +IL-13 +)及Th1/Th17比值明显上升( P分别0.011、0.009、0.003),Th1/Th2(CD4 +IL-4 +)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4)。NETs形成率与Th2(CD4 +IL-4 +或CD4 +IL-13 +)、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r分别0.65、0.59、0.61,相应 P分别为0.004、0.010、0.007),与Th1细胞比例无相关性( r=-0.47, P=0.051)。 结论:EAT小鼠NETs形成增多,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减少NETs形成进而改善EAT小鼠Th2和Th17细胞升高、Th1细胞下降的全身免疫失衡状态,并减轻甲状腺损伤及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miR326调节Th17细胞探讨逍遥散加味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肝郁脾虚大鼠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miR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颗粒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高碘水喂养联合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对大鼠进行免疫干预,每周2次,并于第5~8周进行加强免疫,每周1次。从第5周开始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逍遥散组、金水宝组,逍遥散组灌胃逍遥散加味颗粒混悬液13.63 g/(kg·d),金水宝组灌胃金水宝片混悬液477 mg/(kg·d),连续给药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水平;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miR326、IL-17 mRNA、IL-4 mRNA、γ-干扰素(IFN-γ)mRNA水平,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甲状腺组织E26转化-特异性1(Ets-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IFN-γ + T细胞、CD4 +IL-4 + T细胞和CD4 +IL-17 + T细胞比例,HE染色法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3 328.88±724.45)pg/ml比(1 900.25±203.91)pg/ml]水平升高( P<0.01),TGAb[(63.60±9.01)IU/ml比(96.19±10.74)IU/ml]和TPOAb[(6.84±1.45)IU/ml比(11.62±2.06)IU/ml]水平降低( P<0.01),甲状腺组织miR326[(3.57±0.57)比(7.63±0.90)]、IL-17 mRNA[(6.71±0.97)比(13.02±1.18)]水平降低( P<0.01),Ets-1[(0.71±0.40)比(0.39±0.02)]蛋白表达升高( P<0.01),CD4 +IFN-γ + T细胞[(13.10±2.23)%比(20.7±2.07)%]、CD4 +IL-17 + T细胞比例[(18.90±1.31)%比(25.1±1.03)%]降低( P<0.01),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 结论:逍遥散加味可通过下调EAT肝郁脾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miR-326表达,上调靶蛋白Ets-1表达,抑制Th17细胞分化,进一步减少IL-17 mRNA表达,改善EAT肝郁脾虚大鼠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量碘通过p3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促进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过量碘致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雌性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按照体质量[(25 ± 3)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A组),10倍高碘组(B组),100倍高碘组(C组),1 000倍高碘组(D组),1 000倍高碘联合聚肌胞苷酸[Poly(I:C)]组(E组)。实验周期为16周,各组小鼠分别饮用碘化钠(NaI)含量为0.000、0.005、0.050、0.500、0.500 mg/L的纯净水;E组小鼠分别于实验第7周和第15周腹腔注射Poly(I:C)。实验第16周末解剖小鼠,取血样和甲状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KEGG通路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甲状腺组织p3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趋化因子10(CXCL10)mRNA和蛋白水平。 结果:5组小鼠血清TSH(ng/ml:6.53 ± 0.86、6.61 ± 0.82、7.68 ± 0.55、7.93 ± 0.60、8.73 ± 1.60),FT 3(pg/ml:59.35 ± 10.16、53.73 ± 10.96、46.19 ± 8.03、41.01 ± 8.67、34.21 ± 11.75),FT 4(pg/ml:136.74 ± 10.06、124.33 ± 14.34、101.80 ± 6.78、91.37 ± 6.75、73.29 ± 17.31),TPOAb水平(U/ml:130.81 ± 24.53、145.47 ± 28.89、166.52 ± 41.59、199.78 ± 42.19、201.99 ± 44.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77、4.96、23.12、3.68, P均< 0.05)。与A组比较,C、D、E组小鼠血清TSH水平均较高,B、C、D、E组FT 3、FT 4水平均较低,D、E组TPOAb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HE染色显示,D、E组甲状腺滤泡病变程度较严重,均出现了EAT的表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B、C、D、E组与A组比较,发现8条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的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有3个基因出现在多条通路中,分别为p38、ICAM-1和CXCL10。5组小鼠甲状腺组织p38、ICAM-1、CXCL10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14.77、12.76、16.39, P均< 0.05);与A组比较,B、C、D、E组p38 mRNA水平均较高,C、D、E组ICAM-1和CXCL10 mRNA水平均较高( P均< 0.05)。5组小鼠甲状腺组织p38、ICAM-1、CXCL1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7.97、73.86、18.02, P均< 0.05);与A组比较,B、C、D、E组ICAM-1和CXCL10蛋白水平均较高( P均< 0.05)。 结论:过量碘通过上调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p38和ICAM-1基因的表达,促进小鼠EAT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充维生素D在桥本甲状腺炎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补充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EAT)空白模型组(模型组)、小剂量(VD1组)和大剂量(VD2组)活性维生素D干预组。比较各组间甲状腺细胞形态、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各类CD4 +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模型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VD1组和VD2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05)。相比对照组,模型组HE染色示甲状腺组织内大量滤泡上皮细胞破坏,滤泡体积明显变小;相比模型组,VD1组和VD2组滤泡上皮细胞萎缩及破坏程度减轻。模型组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和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D1组和VD2组均低于模型组( P<0.05);模型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D1组和VD2组均高于模型组( P<0.05)。 结论:补充维生素D后,EAT大鼠的TPOAb和TgAb水平下降,各类CD4 +T细胞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均趋于正常,提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CD4 +T细胞的分化改善HT,从而为补充维生素D在治疗HT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的逍遥补肾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逍遥补肾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对逍遥补肾方的成分靶点及HT的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随机将6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高碘水喂养大鼠,联合多次甲状腺球蛋白注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硒酵母组和逍遥补肾组.硒酵母组给予硒酵母片水溶液[25.2 mg/(kg·d)],逍遥补肾组给予逍遥补肾方溶液[11.79 mg/(kg·d)],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收集粪便,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共获得逍遥补肾方治疗HT的6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和木犀草素;5个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TP5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硒酵母组比较,逍遥补肾组ALB、AKT1、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5个共同差异代谢物,包括(4Z,7Z,10Z,13Z,16Z,19Z)-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S)-(+)-柠苹酸、2-酮-6-乙酰氨基己酸盐、烟酰胺和黄氧酸;涉及苯丙氨酸代谢、味觉传导、花生四烯酸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结论 逍遥补肾方可以从多靶点、多成分、多代谢物、多代谢通路对HT产生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大黄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过量碘剂诱导NOD小鼠建立EAT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大黄素组小鼠进行大黄素灌胃处理.造模8周后检测小鼠血浆TgAb水平、甲状腺淋巴浸润程度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频率以观察大黄素对EAT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1)甲状腺病理学观察,大黄素组较模型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且两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造模小鼠血浆TgAb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大黄素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大黄素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3+CD4+、CD3+CD8+T细胞频率和CD3+CD4+FIN-γ+、CD3+CD4+IL-4+T细胞频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量碘剂诱导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造模是可行的;大黄素对造模小鼠甲状腺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大黄素通过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其IFN-γ和IL-4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发挥免疫性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曲醇提物对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红曲醇提物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治疗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红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利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免疫联合高碘水法制作小鼠EAT模型,其中雷公藤多苷片组灌胃给药6.25 mg/(kg5d),红曲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 g/(kg5d)、2 g/(kg5d)、4 g/(kg5d),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的含量,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红曲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TGAb、TPOAb、TNF-α、IL-6、IL-12的含量(P<0.05或P<0.01),升高血清IL-10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甲状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雷公藤多苷片组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 红曲醇提物对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中益气颗粒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血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运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和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联合高碘喂养法复制EA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和补中益气+优甲乐组,用药干预2个月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T3、FT4、T3、T4水平显著升高(P<0.05),TPOAb、TGAb水平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大鼠FT3、FT4、T3、T4水平显著降低(P<0.05),补中益气+优甲乐组大鼠FT3、T3、T4水平显著降低(P<0.05),用药3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用药3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浸润程度改善最明显的是补中益气+优甲乐组,其次是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能够改善EAT大鼠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抗体滴度,减轻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害,改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