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宫腔镜电切术)和观察组(n=62,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性功能[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和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和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FI评分5~7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可提高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生育能力及性功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微信辅助下的个性化"1+1+X"延续护理模式用于宫腔粘连术后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术后基于微信的"1+1+X"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拟行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微信为基础的"1+1+X"连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3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0.91±0.22cm、46.49±6.83nmol/L)均优于对照组(0.72±0.15cm、36.16±6.25nmol/L),观察组宫腔粘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15.6%),护理满意度(92.2%)高于对照组(73.4%)(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1+1+X"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生育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及超声造影指标,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宫腔镜/超声引导下吸宫组(91例)和腹腔镜组(29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超声指标的差异,确定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及超声指标。结果:两组间孕囊/包块是否向浆膜突出、孕囊/包块长径、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 OR=6.029, P=0.003)、子宫瘢痕厚度( OR=12.998, P=0.002)是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评估子宫瘢痕厚度、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可能是影响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均提示SEIC,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4例仅见SEIC,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范围:13~9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出现复发,复发后持续中药治疗,目前带瘤生存;其余5例随访期内定期复查均无复发征象。结论:SEIC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治疗方案推荐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内膜息肉304例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s)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因异常阴道出血、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6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其中EPs组患者(息肉组)304例,非EPs组患者(非息肉组)36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息肉组中位数为45岁,非息肉组为47岁)、孕次(息肉组中位数为2次,非息肉组为3次)、产次(息肉组中位数为1次,非息肉组为2次)、绝经(息肉组49例,占16.12%;非息肉组83例,占22.74%)、慢性子宫内膜炎(息肉组111例,占36.51%;非息肉组174例,占47.67%)、宫颈息肉(息肉组58例,占19.08%;非息肉组46例,占12.60%)、高血压(息肉组48例,占15.79%;非息肉组88例,占24.11%)、糖尿病(息肉组14例,占4.61%;非息肉组31例,占8.49%)等是EPs发生的危险因素( Z=-3.71、-4.30、-2.50,χ 2=4.59、8.44、0.02、0.01、0.04,均 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孕次、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对EPs发病有明显影响( OR=0.97、95% CI 0.95~0.99, OR=0.80、95% CI 0.72~0.90, OR=0.53、95% CI 0.38~0.74, OR=1.73、95% CI 1.10~2.72,均 P < 0.05)。 结论:年龄、孕次、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均为EPs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堵塞致不孕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堵塞(TO)致不孕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TO致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治疗组40例(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和对照组38例(接受宫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输卵管通畅及1年内妊娠情况,手术前后测定血清性激素及应激反应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5.17 ± 8.76) min比(34.01 ± 6.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血清雌二醇(E 2)、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皮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术前均上升,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Cor、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2.19 ± 7.32) mg/L比(33.05 ± 8.24) mg/L、(7.28 ± 2.63)mg/L比(11.89 ± 3.84) mg/L],E 2、FSH、LH、TSH水平高于对照组[(181.48 ± 21.24)ng/L比(136.00 ± 19.56) ng/L、(30.51 ± 5.76) U/L比(24.84 ± 6.0)U/L、(34.62 ± 6.57) U/L比(29.37 ± 7.25) U/L、(3.12 ± 0.65) mU/L比(1.93 ± 0.54) 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1年内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92.50%(37/40)比76.32%(29/38)、75.00%(30/40)比52.63%(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TO致不孕疗效较好,能有效促输卵管再通,改善性激素水平,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妇女偶尔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时,组织学评价的必要性,并且行超声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下诊断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三者的一致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因绝经后偶尔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在宫腔镜下诊刮或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⑴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中,最常见的宫内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90例(51.1%),其次是正常子宫内膜57例(32.4%)。⑵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宫腔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不是完全相符,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95.8%。⑶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风险增高,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平滑肌瘤、不伴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标本不足的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是最常见的局部宫内病变,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低,所以进一步评估时不能总是依靠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应结合临床因素及考虑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做出个体化的判断。结合宫腔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到一个最后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接受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无生育要求的内生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随访其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1)临床特点:12例患者均有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合并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8/12),痛经评分≥4分者11例(11/12);既往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3例,均无法长期控制症状。(2)影像学特征:12例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子宫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增厚,子宫浆膜面光滑,符合内生型子宫腺肌病。(3)治疗过程:12例患者均先接受FUAS治疗,病灶消融率为55%~89%,均存在部分子宫内膜消融。10例患者FUAS治疗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2例患者均在FUAS治疗后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清除凸向宫腔的坏死组织,其中2例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11例宫腔镜术中同时放置LNG-IUS。(4)随访及疗效评价:12例患者治疗后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均改善,患者的经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Z=-3.134, P=0.002),痛经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Z=-3.077, P=0.002);随访中尚未发现症状复发或LNG-IUS位置异常情况。 结论: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期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保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膨宫液致应激反应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综合保温护理对降低宫腔镜手术膨宫液致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40例予以综合保温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术前( P<0.05),观察术前的NE、AD、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的AD、NE、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手术20 min、术毕的体温高于对照组,整体体温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寒战、苏醒延迟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综合保温护理用于宫腔镜手术中,可减少手术中膨宫液导致的应激反应、感染反应,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