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例FIGO 2018 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际妇产科联盟2018年(FIGO 2018)分期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488例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为(57.9±11.3)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324例)和放疗组(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1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截至2022年5月,随访时间为(96±12)个月(范围:84~108个月)。结果:(1)临床特点:手术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最大径≥4 cm的比例、FIGO 2018分期(包括Ⅲc1期和Ⅲc2期)、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与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2)预后:①不同期别的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488例):对于439例Ⅲc1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于49例Ⅲc2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48.0%、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6)。②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278例):对于246例Ⅲc1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分层分析显示,手术组(299例)Ⅲc1期患者中肿瘤最大径≥4 cm比例为46.2%(138/299),放疗组(140例)为77.1%(10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将放疗组中原FIGO 2009分期为Ⅱb期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提取出来,共有46例,其7年生存率为67.4%,与手术组(为8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对于32例Ⅲc2期患者中,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7)。③髂总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126例):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73.8%、5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3)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组患者的淋巴囊肿、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0.2%(98/324)、7.7%(25/324)]均高于放疗组[分别为0(0/164)、1.2%(2/164)],输尿管梗阻、急性放射性肠炎、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8.3%(27/324)、54.3%(176/324)、7.4%(24/324)]均低于放疗组[分别为36.0%(59/164)、73.2%(120/164)、20.7%(34/16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Ⅲc1期子宫颈鳞癌患者,即使肿瘤最大径≥4 cm,无论是否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包括髂总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均为可接受的治疗方式。对于Ⅲc2期或髂总淋巴结有转移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基于治疗时长和经济学考虑,推荐患者选用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HSIL及78例早期(2018年版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Ⅱ A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时间段山西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的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外周血CD3 + T细胞、CD4 + T细胞、CD8 + 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 结果: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3 + T细胞、CD4 + T细胞、CD4 +/CD8 +、NK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1±8和73±9、39±7和41±9、1.5±0.5和1.5±0.6、16±7和16±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6±9、45±10、2.0±1.3、20±7(均 P<0.05);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8 + 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28±7、29±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4±7(均 P<0.05)。早期子宫颈癌组总B细胞表达水平为10±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3( P<0.05)。肿瘤长径>4 cm、有神经或脉管侵犯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 + 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1±10、72±8,均低于肿瘤长径2~4 cm及≤2 cm、无神经或脉管侵犯者的72±8、75±8、78±7,而CD8 + 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8、35±4,均高于肿瘤长径2~4 cm及≤2 cm、无神经或脉管侵犯者的28±8、28±7、29±8(均 P<0.05)。CD3 + T细胞、总B细胞水平与肿瘤长径均呈负相关(均 P<0.05),CD8 + T细胞水平与肿瘤长径呈正相关( P<0.05);CD3 + T细胞、NK细胞水平与神经或脉管侵犯均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子宫颈癌变进程的前期即发生变化,并与子宫颈癌肿瘤长径及神经或脉管侵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自我管理导向为基础的5A护理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导向为基础的5A护理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行子宫颈癌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以自我管理导向为基础的5A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自我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以自我管理导向为基础的5A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NA-21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NA-21(miR-21)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72例(子宫颈癌组),以60名子宫颈检查排除病变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血清miR-21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学特征的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颈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子宫颈癌组患者术前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9.64±2.01比6.3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56, P<0.05)。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38例)术前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34例)(10.14±1.96比9.1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91, P=0.025);淋巴结转移患者(36例)术前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36例)(10.32±1.80比8.9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97, P=0.002);生存患者(29例)术前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低于死亡患者(43例)(9.23±1.93比10.47±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6, P=0.009);不同年龄、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子宫颈癌患者间血清miR-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FIGO分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miR-21水平高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789,95% CI 1.106~12.973, P=0.048; OR=3.228,95% CI 1.116~9.340, P=0.046; OR=1.714,95% CI 1.079~2.723, P=0.039)。 结论: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高与肿瘤恶性程度高、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巨块型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对照组采用溶剂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92.9%(39/42)、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867, 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5%(25/42)、38.1%(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59, P=0.049)。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3.3%(14/42),低于对照组的54.8%(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 P=0.048);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Ⅰb1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的分期标准]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1)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入组条件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组)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2)将纳入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的不同分为4层,即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3~4 cm,并在每个分层中分别对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1∶1 PSM方法匹配,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肿瘤学结局的评价指标为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1)本研究纳入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患者共4 891例,其中腹腔镜组1 926例,开腹组2 965例。PSM方法匹配前,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4.0%,5年DFS分别为89.1%、90.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71, P=0.165);多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367,95% CI为1.105~1.690, P=0.004)。经1∶1 PSM方法匹配后,腹腔镜组、开腹组各纳入1 864例,两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5.4%)比较无显著差异( P=0.151),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89.0%、92.3%, 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420,95% CI为1.109~1.818, P=0.006)。(2)在不同肿瘤直径的分层分析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及5年DFS在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途径不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和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而在肿瘤直径>3~4 cm的分层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比较无显著差异( P=0.284),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75.7%、85.8%, 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705,95% CI为1.088~2.674, P=0.020)。 结论:对于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中,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RI数据在体孕期子宫颈三维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孕期MRI检查的原始数据集采用阈值分割方式构建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招募了2023年6至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盆腔MRI检查的12例健康孕妇,包括6例孕中期、6例孕晚期,利用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获得层厚为4 mm、层间距为0 mm的MRI原始数据集,将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子宫颈数字化三维重建,同时测量并比较孕中期与孕晚期孕妇子宫颈长度、直径、前角和后角、内口面积、表面积及体积等各项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2例孕妇均成功重建孕期子宫颈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多视角、多平面地观察子宫颈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并可对子宫颈进行三维测量。孕中期孕妇的子宫颈长度[(4.15±0.80)与(2.71±0.72)cm]、子宫颈体积[(42.58±9.24)与(28.44±10.18)cm 3]和子宫颈长度与直径比值(1.06±0.21与0.72±0.19)明显大于孕晚期( t值分别为3.30、-2.52及-2.98, P值均<0.05),但子宫颈内口面积明显小于孕晚期[(18.56±5.97)与(27.68±4.72)mm 2, t=2.93, P=0.016];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子宫颈前角、后角及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基于MRI数据利用阈值分割的三维重建方法可以构建在体孕期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模型能够立体呈现孕期子宫颈的形态学特征,显示不同孕周子宫颈的结构差异,为孕期子宫颈的孕期监测、形态学观察及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 125)、癌相关抗原19-9(CA 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 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 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 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 9/L(212.0×10 9/L~308.5×10 9/L)]均增高( P均<0.01)。其中,FIB( r=0.237, P=0.004)和D-二聚体( r=0.373, P<0.001)均与CA 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 r=-0.208, 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 r=-0.201, P=0.015)均与CA 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 P均<0.01)。其中,FIB( r=0.252, P=0.038)、D-二聚体( r=0.321, 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r=-0.190, P=0.018)和TT( r=-0.304, 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 P均<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 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钙黏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根治性放疗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37.5%)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3.7个月(95% CI 46.3~62.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未达到。E-cad低表达率为53.75%(43/80)。低分化患者E-cad低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75.0%(21/28)比42.3%(22/52), χ2=7.83, P=0.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 A~Ⅲ B期患者E-cad低表达率高于Ⅰ B2~Ⅱ B期患者[65.9%(31/47)比36.5%(12/33), χ2=6.83, P=0.012]。E-cad低表达患者的PFS及OS均较E-cad高表达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1, P=0.018; χ2=7.48, 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ad低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836,95% CI 1.023~3.297, P<0.05; HR=2.439,95% CI 1.091~5.698, P<0.05)。 结论:E-cad低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盘植入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盆腔迟发性出血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两例胎盘植入孕妇术后盆腔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探讨胎盘植入的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两例孕妇均行胎盘植入术前超声评估,考虑为穿透性胎盘植入,术中二次评估后行胎盘在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术后2~3 d出现腹痛或肉眼血尿,超声检查提示手术区域血肿形成,并伴有血肿内活动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病灶逐渐缩小。胎盘植入于子宫前壁下段,子宫下段与膀胱及腹膜与子宫颈的间隙可能有复杂的新生血管及吻合系统,子宫切除术后,仍有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胎盘植入术前除了进行严重程度的评估之外,还应重视胎盘局部状态及植入部位解剖学的评估,术后迟发性出血时可应用介入血管栓塞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