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宫腔镜电切术)和观察组(n=62,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性功能[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和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和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FI评分5~7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可提高保留生育功能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生育能力及性功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队列研究分析患者年龄、肌瘤分型、大小、数目和位置与术后妊娠的关系,并探讨妊娠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212例患者,0型、1型、2型、混合型肌瘤比例分别为9.4%(20/212)、33.5%(71/212)、51.4%(109/212)和5.7%(12/212),切除单个肌瘤者占85.4%(181/212),切除肌瘤直径≤2 cm者占79.3%(168/212);切除肌瘤主要位于前壁和后壁分别占比31.6%(67/212)和30.2%(64/212),剪刀切除占25.9%(55/212),双极电切占72.2%(153/212)。术后随访88例(41.5%)患者妊娠,术后妊娠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77.2%(68/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妊娠与年龄有关( P<0.001),而与肌瘤分型、大小、数目和部位无关(均 P>0.05);术后妊娠的患者中,无妊娠期和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5例(5.7%)患者胎盘异常附着,其中3例胎盘植入,1例胎盘粘连,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5例患者中2例既往有宫腔粘连松解史,4例患者既往有≥2次子宫肌瘤切除史。 结论: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率1年内最高,应结合肌瘤位置及大小决定术后是否避孕及避孕时间,多次宫腔手术史者孕期发生胎盘附着异常风险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IGO 3型子宫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手术的临床探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3型子宫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宫腔镜下单发FIGO 3型子宫肌瘤电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并随访术后是否有生育计划、是否妊娠及后续的妊娠结局。结果:共有35例FIGO 3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为(36.6±4.7)岁,肌瘤最大径线为(4.0±1.2)cm(范围:2.0~5.8 cm)。手术一次完成率86%(30/35),手术时间为(41±15)min(范围:20~65 min),术中出血量(24±18)ml(范围:5~150 ml)。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液体超负荷、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月经量增多者有20例,宫腔镜下电切3型子宫肌瘤对月经量增多的治愈率为75%(15/20),缓解率为20%(4/20),有效率为95%(19/20)。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4例,随访时间(14.5±6.8)个月,术后1年内妊娠率达79%(19/24),宫腔镜手术至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8±3.4)个月;已经完成妊娠分娩者15例,其中10为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术分娩,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结论:经宫腔镜可有效电切3型子宫肌瘤,有助于减少月经量,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短期内可妊娠,有利于生殖预后,但需由有经验的宫腔镜医师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子宫颈透明细胞癌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儿童子宫颈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其中例1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未辅助放化疗,随访30个月无复发;例2初始治疗行宫腔镜子宫颈肿瘤局部电切术,术后化疗4个疗程,出现局部复发后进一步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6个疗程,随访47个月无复发。复习近年文献,发现报道中多采用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作为治疗手段,尚缺乏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资料;而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尚无相关临床证据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采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作为初始治疗的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摄像吸引管同步观察吸引,术前3 h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器,术后3 d复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及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治疗。结果:7例CSP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4例,年龄为(33.9±4.7)岁,范围为27~40岁,停经时间范围为38~47 d,中位时间是43 d。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中位出血量20 mL,术后中位出血时间3 d,无子宫穿孔和术中大出血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血β-hCG均下降满意,6例复查超声未见明显异常,1例Ⅱ型患者因超声提示瘢痕部位强回声伴随丰富血流信号行宫腔镜电切术。结论: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借助其内置于吸引管头端的高清摄像头,能真正做到观察与吸引同步,有望应用于停经≤47 d的Ⅰ型及部分Ⅱ型CSP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obert子宫4例治疗方式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4例罕见子宫畸形Robert子宫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例Robert子宫患者的治疗方式、远期并发症及妊娠的随访情况。结果:4例Robert子宫患者中,有3例的直接就诊原因为严重痛经,且痛经进行性加重(2例为生育期,合并不孕;1例为青春期);1例为宫腔镜手术中确诊。4例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别为28、44、27、15岁。手术方式:2例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1例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IUD放置术;1例青春期患者分次手术进行治疗,第1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腔球囊,第2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内支架。3例严重痛经患者术后痛经症状均明显缓解。采用传统电刀行宫腔镜子宫斜隔切除术的3例患者术后均因宫腔粘连多次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而采用冷刀切除子宫斜隔的1例患者随访半年未见明显宫腔粘连。4例患者中,2例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分娩,1例行4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但均失败,1例非生育期。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冷刀切除术结合球囊及宫内支架的治疗方式不仅可有效切除子宫斜隔,并且在保护生育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能成为治疗Robert子宫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不同缝合方式修补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缝合修补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经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切口憩室,且憩室顶端浆肌层厚度<3 mm、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35例,排除二次手术修补及多次盆腔手术史患者10例,剩余2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 n=8):在保留剖宫产切口憩室部位完整性的基础上行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B组( n=17):接受了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憩室切开并完全剪除憩室瘢痕后缝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症状及憩室顶端肌层厚度改善情况。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如期出院,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等情况。2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诊,并电话随访后续生育情况,随访时间6~18个月。A、B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72±15)min,出血量分别为(40±9)、(66±10)ml,治愈率分别为87.5%、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78、4.057,χ 2=5.651,均 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6±6)、(18±7)h,手术有效率分别为100.0%、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967、χ 2=0.725,均 P>0.05)。 结论:腹腔镜下两种不同的缝合修补方式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其中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手术时间短,且不破坏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对于年龄偏大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黄体酮胶囊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后月经情况及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黄体酮胶囊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息肉电切术(TCRP)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接受TCRP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在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体酮胶囊服用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情况(经期、月经量);两组治疗前后采集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测定组织中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C-kit配体干细胞因子(SCF)、乙醛脱氢酶1(ALDH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8%(49/51)比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99, 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经期、月经量低于对照组[(0.50 ± 0.09)cm比(0.63 ± 0.12)cm、(5.08 ± 0.64)d比(6.14 ± 0.79)d、(182.27 ± 15.04)ml比(236.17 ± 17.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子宫内膜组织C-kit、SCF、ALDH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11 ± 0.02比0.18 ± 0.03、0.20 ± 0.04比0.29 ± 0.05、0.13 ± 0.03比0.20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08%(1/48)比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38, P<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TCRP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黄体酮胶囊方案疗效理想,且可调节子宫内膜组织相关因子表达,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对宫腔镜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及再次妊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对宫腔镜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及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行子宫球囊支架放置者40例为对照组,术后行子宫球囊支架放置术联合雌激素治疗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术后月经量、术后1年妊娠率及并发症情况,并观察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12.5%(5/40)、5.0%(2/40),低于对照组的32.5%(13/40)、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组织TGF-β1、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月经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妊娠率为67.5%(27/40),高于对照组的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在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再粘连中效果显著,利于促进月经量及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提高术后妊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腔镜冷刀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治疗效果、内膜组织微小RNA-29b表达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腔镜冷刀技术通过调控微小RNA(miR)-29b的表达对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66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宫腔镜冷刀技术治疗83例(冷刀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手术治疗83例(电切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月经量改变情况,并行宫腔镜复查,观察宫腔内形态变化情况,评估疗效;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miR-29b相对表达量。结果:冷刀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电切组[(20.01 ± 1.93)min比(26.46 ± 2.25)min和(3.84 ± 1.43)d比(5.01 ± 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134和4.051, P<0.05)。冷刀组月经量和宫腔内形态疗效均明显优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冷刀组术后3个月IL-4和miR-29b明显高于电切组[(33.54 ± 5.61)mmol/L比(21.34 ± 3.62)mmol/L和1.59 ± 0.42比1.16 ± 0.31],IL-8、TNF-ɑ、CRP明显低于电切组[(18.23 ± 3.67)mmol/L比(31.59 ± 7.20)mmol/L、(9.41 ± 1.41)mmol/L比(12.64 ± 2.24)mmol/L和(7.58 ± 1.59)mg/L比(11.06 ± 2.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4与miR-29b呈正相关( r=0.438, P<0.01),IL-8和TNF-ɑ与miR-29b呈负相关( r=- 0.295和- 0.377, P<0.01)。 结论:宫腔镜冷刀技术可缩短宫腔粘连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通过促进miR-29b和抑炎因子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明显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