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目的:分析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队列研究分析患者年龄、肌瘤分型、大小、数目和位置与术后妊娠的关系,并探讨妊娠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212例患者,0型、1型、2型、混合型肌瘤比例分别为9.4%(20/212)、33.5%(71/212)、51.4%(109/212)和5.7%(12/212),切除单个肌瘤者占85.4%(181/212),切除肌瘤直径≤2 cm者占79.3%(168/212);切除肌瘤主要位于前壁和后壁分别占比31.6%(67/212)和30.2%(64/212),剪刀切除占25.9%(55/212),双极电切占72.2%(153/212)。术后随访88例(41.5%)患者妊娠,术后妊娠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77.2%(68/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妊娠与年龄有关( P<0.001),而与肌瘤分型、大小、数目和部位无关(均 P>0.05);术后妊娠的患者中,无妊娠期和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5例(5.7%)患者胎盘异常附着,其中3例胎盘植入,1例胎盘粘连,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5例患者中2例既往有宫腔粘连松解史,4例患者既往有≥2次子宫肌瘤切除史。 结论: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率1年内最高,应结合肌瘤位置及大小决定术后是否避孕及避孕时间,多次宫腔手术史者孕期发生胎盘附着异常风险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宫腔粘连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以H-L拟合度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322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47例患者出现宫腔粘连(粘连组),占14.60%;其余275例未出现宫腔粘连(非粘连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盆腔炎、孕次、刮宫史、合并子宫肌瘤、血清转移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是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1水平、盆腔炎、刮宫史、合并子宫肌瘤是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0%、70.50%;对模型的有效性(H-L拟合度曲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 χ2 = 7.12, P = 0.413。 结论:血清TGF-β1水平、盆腔炎、刮宫史、合并子宫肌瘤是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区分度,可作为临床早期干预的有效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
生理盐水灌注宫腔声学造影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流产后组织物残留,子宫肌层凸向宫腔的病变如子宫黏膜下肌瘤,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等,是导致女性异常子宫出血和(或)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目前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宫腔通常处于闭合状态,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检出宫内较小病灶及判断病灶来源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7小时前
-
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宫腔黏连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干细胞(stem cell)因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不仅含有特异的多能转录因子,还含有丰富的非编码RNA,作为细胞间通信介质,可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表达,抑制受损子宫内膜细胞或组织凋亡。目前,临床对宫腔黏连(IUA)患者的传统治疗策略,尽管可暂时恢复其子宫形状及宫腔容量,但是并不能解决严重IUA患者子宫内膜再生问题。子宫内膜健康是育龄女性成功妊娠的主要因素之一。重塑IUA患者受损子宫内膜结构与功能,改善其微环境和耐受状态,对于提高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拟就基于大鼠动物实验的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对IUA治疗的研究概况及二者治疗IUA的可能机制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及防治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粘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手段可通过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抗纤维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发挥防治作用.但目前部分防治方案尚缺少实验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下一步应重视通过体内外实验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复发和妊娠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不同宫腔镜黏连分离术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复发和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机械组和能源组,每组90例.能源组采用能源性宫腔镜手术,机械组采用机械性宫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及粘连程度、月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术后3个月,机械组总有效率高于能源组,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低于能源组,月经改善率高于能源组,手术时间短于能源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能源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能源组,妊娠成功率高于能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能源性宫腔镜手术,机械宫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情况,缩短手术时间,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安全性更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子宫颈癌放疗后宫内节育器取出2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放疗后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取出的经验.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对23例子宫颈癌放疗后IUD在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下取出.对于阴道和(或)宫颈粘连,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宫腔检查镜镜体喙部或弯钳钝性分离粘连,若镜体喙部难以分离粘连进入宫腔,在超声引导下探针探入宫腔,逐渐扩张宫颈管至6号扩宫棒,再次置入宫腔检查镜进入宫腔;对于宫颈挛缩明显且坚韧,宫颈钳无法钳夹宫颈,1-0可吸收缝合线缝扎阴道顶端挛缩的宫颈前唇和(或)后唇,助手牢固牵拉固定宫颈.结果 4例阴道部分粘连及宫颈挛缩,10例仅宫颈挛缩,余9例未见阴道粘连及宫颈挛缩.宫腔镜下见宫颈管粘连3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例,宫腔积脓2例,IUD嵌顿2例,其余13例为正常宫腔形态.23例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成功完整取出IUD(圆形12例,宫形6例,V形2例,Y形1例,T形1例,伞形1例),手术时间(19.2±10.9)min,均无宫腔假道形成、子宫穿孔、脏器损伤、阴道大量出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感染、栓塞、休克等并发症发生.23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1例继续同步放化疗,3例继续后装放疗,1例继续化疗,2例靶向治疗(远处转移),余16例定期复查恢复良好,无腹痛、发热及阴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颈癌放疗后如果癌灶大小及部位不影响IUD取出,应尽早取出,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检查在宫颈癌放疗后IUD取出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药汤剂联合芬吗通对宫腔粘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在芬吗通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各46例.常规组使用芬吗通治疗,试验组使用芬吗通+中药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评分(粘连类型、月经情况、粘连范围)、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以及皮疹、胃肠道反应、头痛、乳房胀痛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0%,试验组98%(P<0.05);试验组治疗后宫腔粘连评分(粘连类型、月经情况、粘连范围)、RI、PI评分及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2.13±0.31)分、(2.01±0.61)分、(2.19±0.45)分、0.69±0.11、1.79±0.31、(1.30±0.08)mPa·s、(7.01±0.09)mPa·s、(3.12±0.12)mPa·s]低于常规组和治疗前(2.52±0.53)分、(2.43±0.59)分、(2.54±0.32)分、0.85±0.10、2.02±0.52、(1.41±0.09)mPa·s、(7.62±0.12)mPa·s、(3.65±0.21)mPa·s,子宫内膜厚度(3.56±0.36)mm 薄于常规组(4.02± 0.23)mm,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芬吗通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宫腔粘连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的风险与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恢复患者子宫内膜血流,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对宫腔黏连术后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因轻度、中度宫腔黏连(IUA)行TCRA术后超声提示宫腔形态正常而进入FET周期的189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TCRA术后及胚胎移植前给予和不给予PRP宫腔灌注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类型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9.36±1.76)mm vs(8.36±1.61)mm]和GⅡ~Ⅲ型血流分型(93.68%vs 77.66%)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47.92%vs 34.93%)、生化(66.32%vs 51.06%)及临床妊娠率(61.05%vs 43.62%)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IUA患者TCRA术后给予PRP宫腔灌注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FET周期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子宫内膜乳头状黏液性化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者,女性,54岁,绝经1年余.因查体发现宫腔占位2天入院.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阴道内无异常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异常.妇科超声示:宫腔内探及一稍高回声结节,大小约1.4cm×0.8cm,边界尚清,边缘欠规整,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检查术,术中探查宫腔深8 cm,宫腔形态失常,子宫内膜薄、苍白,子宫后壁近左侧输卵管开口处见约1.5 cm赘生物,蒂部宽大,周边见纤维组织黏连,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中见白色黏液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