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我国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概念及内涵,为老年人居家照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与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7篇、英文文献18篇.家庭代际支持的3个定义属性包括:多维度的非正式支持、抚养和反哺的双向互惠、不均衡的资源流动.先决条件包括人口学因素、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卫生政策,相关结局指标包括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自评健康、主观态度、社会参与及医疗服务利用.结论 家庭代际支持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影响着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未来政策制定和社区服务应更加关注如何优化家庭代际支持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有效实施,并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代际支持研究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系统分析国内外"一老一小"代际支持研究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一老一小"代际支持的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科学图谱.结果 共纳入国外文献1672篇、国内文献1315篇.国内外发文量呈增长态势共经历萌芽阶段、缓慢发展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一老一小"代际支持研究共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家庭代际支持、社会代际支持、相关影响因素、代际支持效果等方面.结论 国内"一老一小"代际支持研究不断深化,但主要集中于家庭代际支持,在社会代际支持方面与国外仍存在差距;建议相关学者借鉴国外研究,加强学科间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理论,构建更加科学化和本土化的社会代际支持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代际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数智素养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老年人口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数智素养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中1 12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构成比、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智素养对社会参与的影响情况.结果 老年人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社会参与率分别为73.9%、81.2%、87.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46,95%CI:1.230~2.202)、大专及以上(OR=2.127,95%CI:1.201~3.766)、经常使用智能手机(OR=2.459,95%CI:1.441~4.194)、经常使用平板电脑(OR=3.953,95%CI:1.637~9.548)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层面社会参与.男性(OR=1.720,95%CI:1.250~2.368)、无债务(0R=0.495,95%CI:0.334~0.733)、经常使用智能手机(OR=2.545,95%CI:1.448~4.473)、有时使用平板电脑(OR=3.532,95%CI:1.607~7.764)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层面社会参与.有配偶(OR=2.877,95%CI:1.389~5.961)、有时使用智能手机(OR=3.533,95%CI:1.871~6.674)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个人层面社会参与.结论 老年人口社会参与水平较高,各层面社会参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数智素养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建议加强适老化改造和防沉迷建设,拓宽及简化数字技术服务的获取途径,释放代际支持的数字反哺隐藏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现状,分析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代际和谐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选取6775名年龄≥ 60周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Studio软件的潜在类别模型拟合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使用Stata 17.0软件分析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状况,并运用多元logit模型探究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子女情感支持影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2018年我国老年人低活动能力比例(47.50%)明显高于一般能力(个人中心7.36%,家庭中心36.49%)和高能力(8.65%)群体.其中,在一般能力的家庭中心类活动中女性(44.16%)比男性(28.22%)、≥70周岁的年长老年人(49.37%)比60~69周岁的老年人(24.59%)、初中及以上学历(37.09%)比小学及以下学历(36.29%)、非农业户籍(56.60%)比农业户籍(30.46%)老年人的参与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子女情感支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状况,对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一般能力(OR=1.35~1.44,P<0.05),尤其对老年人参与家庭中心类活动一般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OR=1.37,P<0.01).子女情感支持可以通过降低老年人孤独感(β=-0.14~-0.08,P<0.05)的方式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结论 我国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较差,子女情感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人参与家庭活动增益作用明显,降低孤独感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维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利用分样本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63.29%的老年人与子女每周至少联系1次,87.6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与子女感情亲近,且仅有18.20%的老年人与其子女观点存在分歧.与低龄(60-69岁)老年人相比,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拥有更差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更多家庭支持.情感性团结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增益(β=0.98、1.20,P<0.05);共识性团结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β=0.24,P<0.01),但仅对女性作用显著(P<0.05).结论:情感性及共识性团结程度更高的家庭代际关系更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特定维度家庭代际关系对不同特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网络使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老年人网络使用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使用IADL量表、流动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分别测量老年人失能状况和抑郁状况;采用二列相关分析相关性;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老年人使用网络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中介路径.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代际支持后,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使用网络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直接影响显著(β=0.688,t=7.36,P<0.001);抑郁状况和失能状况显著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β=-0.018,t=-2.69,P<0.05;β=-0.114,t=-4.83,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状况和失能状况在网络使用和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简单中介效应分别为0.044(95%CI:0.011 3~0.083 4)和 0.040(95%CI:0.015 8~0.064 2),链式中介效应为 0.006(95%CI:0.000 4~0.013 2).结论 抑郁状况和失能状况在是否使用网络和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抑郁和失能在是否使用网络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中存在链式中介效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促进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同时应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此保护老年人认知功能,延缓或防止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我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识别我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分析其人群分布特征,探讨不同社会网络类型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联,为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Apriori算法分析不同社会网络类型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联.结果 纳入6 184名老年人,我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分为家庭型(45.97%),夫妻型(41.91%)和寡居型(12.12%).无序多分类 logistic 模型显示:年龄较大(OR=1.141,95%CI:1.132~1.149)、女性(OR=4.472,95%CI:3.846~5.201)、少数民族(OR=1.454,95%CI:1.037~2.040)和睡眠充足(OR=1.158,95%CI:1.010~1.328)的老年人具有家庭型社会网络的概率更大;年龄较大(OR=1.120,95%CI:1.109~1.131)、女性(OR=4.913,95%CI:4.007~6.026)和睡眠充足(OR=1.247,95%CI:1.039~1.498)的老年人具有寡居型社会网络的概率更大.关联规则中的强关联规则为:饮酒、吸烟、不锻炼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多为夫妻型.结论 我国老年人群体中夫妻型更易存在不健康行为,其社交网络范围较小,社会支持单一,因此可通过丰富社会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开展代际干预等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口健康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口健康产生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口健康的关系,使用两步法进行Probit模型的内生性检验.结果:子女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P<0.001)均是老年人口健康的内生解释变量.在控制内生性关系后,子女生活照料支持(P<0.05)对生理健康有显著正向效应,但对老年人心理、自评健康有显著负向效应,子女精神慰藉支持(P<0.05)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均有正向效应,子女经济支持(P<0.05)与老年人心理、自评健康正向相关,但与生理健康负相关.结论: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呈现复杂性,要求子女在为家中老人提供代际支持时,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口"自我养老"作用为前提,并提升代际交流沟通能力与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的类别分析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我国流动老年人口的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2018数据库中的流动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且人户分离)为研究对象,从躯体健康(ADL)与认知健康(MMSE)两个维度评估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不同类别与健康状况的关联.结果: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可分为"情感型关系组"(7.6%)、"疏离型关系组"(6.2%)、"紧密型关系组"(39.6%)、"近而有间型关系组"(8.3%)与"接受型关系组"(38.4%).流动老年人口的躯体健康与认知健康在5种不同代际关系类别上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代际关系类别是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情感型关系组与接受型关系组的流动老年人口躯体健康状况更好(P<0.05),而疏离型关系组的流动老年人口认知健康状况更差(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能对流动老年人口的躯体健康与认知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应优化家庭资源分配,提高子代代际支持水平,加强代际情感交流,同时推动家庭责任合理分担,降低家庭对流动老年人口向下代际支持的依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数字鸿沟与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探讨数字鸿沟与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 9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对老年人安全感感受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1 907名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安全感感受程度的平均得分为(3.79±0.9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智能手机或互联网、经济状况较好、睡眠时间较长、子女给予最主要的支持为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安全感较好;自评健康较差、生活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感到一般或有孤独寂寞感和焦虑抑郁感的老年人安全感较差(均P<0.05).结论:数字鸿沟与老年人安全感密切相关.应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加强子女代际支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