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青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花青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6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两组的基础用药为美金刚,试验组为花青素复合物制剂,对照组为安慰剂。入组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及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16周后进行MMSE、MoCA、ADAS-cog、ADCS-ADL及基于临床医生面试和照料补充的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等评估,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入组66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入组前两组之间各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MoCA评分差值和ADAS-cog评分差值分别为(1.9±2.4)分和(3.4±2.0)分( t=2.62, P=0.011)、(1.8±1.9)分和(2.9±1.4)分( t=2.45, P=0.018)、(3.0±2.3)分和(5.3±4.6)分( t=2.45, 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分别为(21.6±5.7)分和(22.6±6.2)分( t=2.09, P=0.046),试验组分别为(22.7±5.4)分和(23.4±5.4)分( t=2.45, P=0.021),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花青素治疗能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未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前景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密蒙花标准汤剂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含量测定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密蒙花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7批密蒙花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和聚类分析法对17批密蒙花标准汤剂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照品对比对标准汤剂色谱峰进行归属;采用HPLC法测定密蒙花标准汤剂中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结果:密蒙花标准汤剂共呈现11个指纹峰,归属其中6个指纹峰;17批样品相似度为0.972~0.999,17批次标准汤剂聚类分为2类;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对伪品结香花标准汤剂进行有效鉴别;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四川和湖北产地密蒙花饮片制备的标准汤剂中,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含量较高,且稳定。结论:该方法可全面评价密蒙花标准汤剂质量,为其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蒙花苷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蒙花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野菊花和密蒙花等药用植物中的天然黄酮苷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保肝、镇痛、退热、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镇静安眠、神经保护、降压、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美白护肤防晒等。蒙花苷难溶于水,口服疗效差,但与不同物质联用或复合后(如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升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其药理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诃子-珍珠干预脑卒中"解毒"机制分子对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蒙药嘎日迪十三味丸中诃子-珍珠干预脑卒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为理解其"解毒"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预测诃子-珍珠成分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脑卒中相关靶点。将2个平台的重叠靶点导入Metascape软件,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分析。应用LEDOKE进行关键分子及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诃子-珍珠活性成分22个,预测得到与脑卒中相关靶点217个。其中1-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铜、鞣花酸、诃子鞣酸、科里拉京等为诃子-珍珠发挥"解毒"作用的关键物质,IL6、TNF、热休克蛋白90 AA1 (HSP90AA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CASP3、孕烷X受体(NR1I2)、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Na +/K +ATP酶A1亚基(ATP1A1)等靶点为其"解毒"关键靶点。这些靶点显著富集在有机环状化合物的细胞反应、体液水平调节、止血、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类固醇代谢过程、凝血等生物过程及氮代谢、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从计算机模拟层面上验证了前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诃子-珍珠干预脑卒中的过程与清除有害代谢产物、平息体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与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病理过程的研究结论相符,也与蒙医理论对"邪毒"的阐释相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方密蒙花蒸汽眼贴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复方密蒙花蒸汽眼贴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22年3—9月于郑州市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且术后4周有干眼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60眼),其中治疗组采用复方密蒙花蒸汽眼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模拟剂眼贴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所有患者均已在术前行干眼检查,分别于术后4、6、8周观察并记录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CF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2组患者手术前的性别、既往史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2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干眼症状评分、BUT、CFS和SⅠt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等人口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组间,术前和术后4周时,2组干眼症状评分、BUT、CFS、SⅠ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8周时,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11.33, P=0.001; t=36.63, P<0.001);术后8周时,治疗组BUT、SⅠt均高于对照组( t=7.67, P=0.007; t=4.73, P=0.032)。在组内,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CFS均在术后4周较术前升高,术后6、8周较术后4周逐渐降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10, P<0.001; F=8.26, P<0.001),BUT、SⅠt均在术后4周较术前降低,术后6、8周较术后4周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05, P<0.001; F=24.59, P<0.001);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CFS均在术后4周较术前升高,术后6、8周较术后4周逐渐降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87, P<0.001; F=14.67, P<0.001),BUT、SⅠt均在术后4周较术前降低,术后6、8周较术后4周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64, P<0.001; F=17.81, P<0.001)。 结论::复方密蒙花蒸汽眼贴可以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增加泪液的分泌量,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密蒙花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2个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密蒙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测定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结果: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指纹峰,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其中6个指纹峰,分别为松果菊苷、蒙花苷、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芹菜素;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的药材分为2类,采用OPLS-DA发现5个差异性标志物,显著性差异排序分别为毛蕊花糖苷>峰3>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蒙花苷;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对伪品结香花药材进行有效鉴别;湖北和四川产区的密蒙花药材含量较高且稳定。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分析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优化及更多的专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cnipa.gov.cn)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中关于中药干预DR的专利.采用R语言中的itemFrequency函数、Apriori算法、hclusts包进行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包arulesViz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Cytoscape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中药专利复方96个,涉及253味中药.(2)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29味,排名前5位的中药为生地黄(54次,21.34%)、三七(44次,17.39%)、黄芪(43次,16.99%)、当归(41次,16.20%)、枸杞子(36次,14.22%).(3)中药属性:四气以寒性(101次,40.00%)最多,五味以甘味(104次,41.12%)最多,归经以肝经(89次,35.17%)最多.(4)中药关联分析:相关性最高的前5位药对是菟丝子-车前子、决明子-茺蔚子、灵芝-蕤仁、密蒙花-黄连、决明子-青葙子.(5)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中药.第I类祛风散热、养肝明目;第II类滋阴清热;第III类补肝益肾明目;第IV类活血化瘀;第V类补气养阴、活血通络.(6)核心中药处方:共挖掘到1个核心处方,即山药、枸杞子、黄芪、生地黄、石斛、甘草、菟丝子、麦冬.结论 中药治疗DR基本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多选用活血化瘀及补虚类中药,根据兼症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配合治疗,新处方可用于疾病各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DR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筛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1日期间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DR的中药复方专利,将药物组成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软件的数据挖掘板块对药物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对中药复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76首,涉及中药175味,使用频次排名依次为黄芪、丹参、枸杞子、生地黄、三七、山药、葛根、菊花等.涉及药物药性以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主要有4类,分别为益气活血类、滋补肝肾类、活血化瘀类和益气养阴类.聚类分析得到治疗DR的类方有"枸杞子、菟丝子、菊花、车前子、川芎、密蒙花、女贞子""当归、牡丹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白术"等.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DR强调标本兼治,注重肝脾肾同调,气血水并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佐以利水渗湿、凉血止血治法,常用当归补血汤、增液汤、二至丸、驻景丸、杞菊地黄丸、四物五子丸、五苓散、生蒲黄汤等方剂加减,可为DR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围封10年对荒漠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围封是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之一,科学与优化围封方式是目前草地资源管理中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内蒙古围栏封育10年和未围封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封和未围封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旨在为荒漠草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围封10年显著提高了荒漠草原的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2)围封10年对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围封均低于未围封样地;(3)围封10年对优势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及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与未围封相比围封后糙隐子草的分布格局变得单一,短花针茅分布格局变得多样.总体看来,围封10年后,荒漠草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优势度和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反映出围封后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策略,围封方式应根据立地条件,科学制定围封年限以达到较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红花尔基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层分配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1
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樟子松不同龄级人工林碳密度、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樟子松人工林各碳层储量变化规律为:地下>地上,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3)樟子松人工林各碳层储量中土壤层碳储量占比最大,且 0-30 cm土层碳储量占比在 76.97%—80.18%之间,呈表层聚集现象.(4)乔木层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干,表现为碳净积累特征.未来通过采用合理的人工抚育及科学管理措施,维持和增加土壤碳收入,充分利用其生长特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