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胰岛功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肥胖T2DM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58例)、研究组(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58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液样本,采用XC80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脂代谢.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试剂盒购自上海康朗生物公司),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LRP3炎性小体指标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1.03%(x2=5.199,P=0.023);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水平分别为(4.82±0.56)mmoL/L、(11.24±2.04)mmoL/L、(5.47±0.61)%、(3.16±0.33)mmoL/L、(1.31±0.30)mmoL/L、(2.01±0.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57±0.74)mmoL/L、(13.07±2.16)mmoL/L、(6.73±0.68)%、(3.89±0.54)mmoL/L、(1.82±0.35)mmoL/L、(2.39±0.42)mmoL/L(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38±0.2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4±0.19)mmoL/L(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16±0.37)低于对照组的(2.58±0.46),研究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48.20±6.03)高于对照组的[(42.81±5.54),(P<0.05)];治疗 3 个月后,研究组 PBMC 中NLRP3 mRNA、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表达量分别为(1.03±0.32)、(1.11±0.28)、(1.09±0.41),低于对照组[(1.65±0.38)、(1.57±0.30)、(1.72±0.49),(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1β)、肿瘤坏死 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8.55±2.13)pg/mL、(35.24±5.93)ng/L、(11.42±2.64)ng/L、(1.08±0.31)mg/L,低于对照组的(11.47±2.68)pg/mL、(42.53±7.06)ng/L、(15.03±3.18)ng/L、(1.46±0.44)m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促进糖脂代谢、胰岛功能改善,抑制炎性反应,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体和自噬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5)和高脂喂养建模组( n=15);T2DM建模成功的小鼠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 n=7)和UC-MSCs治疗组( n=7)。UC-MSCs治疗组每周给予1次UC-MSCs(1×10 6/0.2 ml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输注治疗,共治疗4周;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结束后1周各组小鼠行腹腔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胰岛结构改变并检测胰岛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的表达。体外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对小鼠骨髓诱导的原代巨噬细胞进行刺激(处理组)后,与UC-MSCs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实验24 h(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炎性体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糖尿病组相比,UC-MSCs治疗组小鼠胰岛结构部分修复,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改善(均 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胰岛中PDX-1表达增高,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体外实验表明,相较于处理组,治疗组中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水平降低[(85.9±74.6)比(883.4±446.2)pg/ml, P=0.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LRP3炎性体的表达降低,自噬底物蛋白P62表达降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β3(LC3B)、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增高。 结论:UC-MSCs可降低T2DM小鼠胰岛炎症水平,保护胰岛功能,可能与UC-MSCs抑制巨噬细胞NLRP3炎性体的活性,增强自噬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肾气虚寒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及软骨寡聚糖蛋白(COMP)、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5.6%(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27, P=0.039)。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舌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11、3.11、2.41, P<0.01或 P<0.05);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4、4.56, P值均<0.01);血清COMP[(12.37±1.68)μg/L比(14.24±1.88)μg/L, t=4.20]、β-catenin[(1.35±0.24)μg/L比(1.68±0.31)μg/L, t=4.7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8/32)、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6)。 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明显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M0、M1、M2和si-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组。M0型巨噬细胞不做处理;M1型巨噬细胞采用脂多糖(LPS,100 ng/ml)及γ-干扰素(IFN-γ,10 ng/ml)联合刺激;M2型巨噬细胞使用白细胞介素(IL)-4(10 ng/ml)诱导;si-MFG-E8组通过小干扰寡核苷酸(siRNA)沉默MFG-E8的表达。诱导48 h后免疫荧光法鉴定巨噬细胞极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siRNA敲降效率,并收集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中MFG-E8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分子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 结果:免疫荧光法鉴定巨噬细胞成功极化为M1和M2型。RT-PCR验证与si-NC比较,si-MFG-E8组MFG-E8 mRNA的表达含量明显降低( t=63.070, P<0.01)。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MFG-E8明显增高,M1及si-MFG-E8组明显降低( t02=14.050, P02<0.01; t01=28.120, P01<0.01; t0si=48.690, P0si<0.01);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FG-E8明显增高,M1及si-MFG-E8组明显降低( t02=17.240, P02<0.01; t01=16.350, P01<0.01; t0si=36.260, P0si<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 t02=7.563, P02<0.01; t01=4.365, P01<0.01; t0si=5.965, P0si<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 t02=5.339, P02<0.05; t01=2.991, P01<0.05; t0si=6.275, P0si<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细胞PI3K、Akt和mTOR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PI3K: t02=5.393, P02<0.01; t01=4.35, P01<0.05; t0si=4.718, P0si<0.05;Akt: t02=4.849, P02<0.05; t01=2.285, P01>0.05; t0si=2.628, P0si>0.05;mTOR: t02=6.128, P02<0.01; t01=2.659, P01>0.05; t0si=2.663, P0si>0.05)。 结论: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MFG-E8,并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和mTOR分子表达水平,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csn2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Sm)饥饿耐受和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方法:培养Sm csn2基因的缺失菌株及回补菌株,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培养基创造寡营养生长环境供其生长。生长曲线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寡营养生长环境下Sm的生物膜表型,蒽酮硫酸法检测Sm生物膜中胞外多糖的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csn2基因缺失抑制了饥饿胁迫下Sm的生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菌株、csn2基因缺陷株、回补菌株在营养充足培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44±0.07、1.05±0.13和0.57±0.08,在寡营养条件下所得生物膜胞外多糖/细菌比值为0.93±0.24、3.05±0.21和1.32±0.46,表明csn2基因缺失增强了Sm在寡营养环境下胞外多糖的合成能力;在饥饿胁迫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tfB、gtfC的表达水平分别显示出2.5和1.8倍的增加,gtfD的表达水平下调2/3。结论:csn2基因对Sm的生理功能及毒力特性表现出多种影响,包括饥饿耐受和胞外多糖合成,这些改变可能与csn2基因缺失引发复杂的调控网络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甲双胍抑制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对糖尿病(DM)微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分为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9只,随机分为DM组、正常对照组、DM+Met处理组(DM+Met组),每组各3只小鼠。DM组、DM+Met组小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DM+Met组给予Met 400 mg/(kg·d)干预。建模后8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DM组、DM+Met组小鼠视网膜NLRP3、cleaved-膜穿孔蛋白D(GSDMD)、cleaved-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的表达。体外细胞实验:hRMEC分为常规培养细胞组(N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组、AGE+Met组。AGE组、AGE+Met组加入150 μg/ml AGE诱导细胞,AGE+Met组另加入2.0 mmol/L Met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焦亡情况;2', 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cleaved-GSDMD、cleaved-Caspase-1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体内动物实验:与DM组比较,正常对照组、DM+Met组小鼠视网膜中NLRP3、cleaved-GSDMD、cleaved-Caspase-1表达显著降低;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478、36.643、24.464, P<0.01)。体外细胞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GE组细胞焦亡率显著高于N组、AGE+M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598, P<0.01)。DCFH-DA检测结果显示,N组、AGE+Met组细胞内ROS水平较AGE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267, P<0.01)。AGE+Met组细胞中NLRP3、cleaved-GSDMD、cleaved-Caspase-1的mRNA( F=51.563、32.192、44.473, P<0.01)和蛋白( F=63.372、54.463、48.412, P<0.01)相对表达量较N组显著下降。 结论:Met可下调hRMEC内NLRP3炎性小体相关因子表达并抑制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早期筛查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肝癌患者死亡人数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全球肝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情形严峻,如何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肝细胞癌,然而其灵敏度无法满足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清寡糖链检测、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微小RNAs、循环肿瘤细胞和DNA甲基化等新型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等检测指标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载焦亡抑制剂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负载焦亡抑制剂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用纳米胶束聚乙二醇-嵌段-聚丙烯硫醚(PEG-b-PPS)包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2抑制剂(NOD-IN-1),将所得产物称为PEPS@NOD-IN-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观测PEG-b-PPS与PEPS@NOD-IN-1的形貌和水合粒径,用酶标仪测量并计算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以及PEPS@NOD-IN-1在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含过氧化氢的PBS中40 h内对NOD-IN-1的累积释放率,样本数均为3。取24只6~7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1型糖尿病,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6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PBS组、NOD-IN-1组、PEG-b-PPS组、PEPS@NOD-IN-1组,每组6只。伤后3、7、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伤后7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创面肉芽组织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前述指标均各取各组不同鼠的共6个创面检测。另取PBS组和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各3个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制作焦亡相关通路NOD样受体通路DEG热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热图中的DE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PEG-b-PPS与PEPS@NOD-IN-1均为大小较为均一的球形结构,水合粒径分别为(134.2±3.3)、(143.1±2.3)nm。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为(60±5)%、载药率为(15±3)%。PEPS@NOD-IN-1在单纯PBS中对NOD-IN-1的释放较缓慢,40 h累积释放率仅为(12.4±2.3)%;PEPS@NOD-IN-1在含过氧化氢的PBS中10 h内对NOD-IN-1的释放十分迅速,10 h累积释放率已达(90.1±3.6)%。伤后3、7 d,4组大鼠创面均逐渐愈合,PEPS@NOD-IN-1组愈合情况优于其余3组;伤后12 d,PBS组创面结痂面积较大,NOD-IN-1组、PEG-b-PPS组创面上皮化明显,PEPS@NOD-IN-1组创面接近完全上皮化。与PBS组、NOD-IN-1组及PEG-b-PPS组比较,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12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高( P<0.05),伤后3 d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 P<0.05),伤后7 d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 P<0.05),伤后7 d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以及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DEG在NOD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方面显著富集。在NOD样受体通路的DEG热图中,可见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主要涉及 NOD1、NOD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TNF-α诱导蛋白3。PPI结果显示, NOD1、NOD2、STAT1为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 结论:PEPS@NOD-IN-1能下调创面局部活性氧水平及细胞焦亡关键调节因子NOD1、NOD2、GSDMD-N端的表达,进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PEPS@NOD-IN-1还可显著下调创面的焦亡、炎症及缺氧相关通路,通过下调关键基因 NOD1、NOD2、STAT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技术基因修正威尔森氏症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CRISPR/Cas9)体外实验研究修正威尔森氏症(WD)基因。方法:选用来源于DL近交系小鼠的Toxic milk小鼠(购自美国Jackson Laboratory公司)作WD模型,设计3个CRISPR来源的RNA (crRNA)-crRNA001/002/003,应用CRISPR/Cas9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方法转染WD肝细胞,48 h后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后测序检测基因编辑效率,筛选出效率最高者crRNA001,并设计相应的单链寡核苷酸(ssODN)修复模板;用crRNA001和ssODN共转染肝细胞,模板特异性引物行PCR,验证ssODN掺入。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 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crRNA001的编辑效率为(57.8±5.1)%。用ssODN共转染细胞后,模板特异性引物行PCR,能扩增出修正后的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ATP7B)基因条带;二代测序结果显示,ATP7B基因修复效率为(7.45±2.54)%。结论:CRISPR/Cas9 RNP转染能达到较高编辑效率,相应的ssODN可以高效修复缺陷ATP7B基因,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树突状细胞相关的C型凝集素1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树突状细胞相关的C型凝集素-1(Dectin-1)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6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组、生理盐水组、昆布多糖(LAM)低剂量组(20 mg/kg)、LAM中剂量组(40 mg/kg)、LAM高剂量组(80 mg/kg)。采集小鼠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量;定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p-eIF2α)/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子2α(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RIRI组小鼠BUN及Cr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r 157.23±15.90比15.97±0.70, t=23.963, P<0.05;BUN 16.66±0.87比4.34±0.49, t=28.217, P<0.05),LAM组小鼠BUN及Cr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Cr 123.70±9.66比103.33±3.95比79.90±4.04比157.23±15.90, t=6.653、7.159、12.861, P值均<0.05;BUN 11.56±0.80比9.37±0.81比7.13±0.63比16.66±0.87, t=5.427、13.593、34.028, 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M组小鼠凋亡细胞明显低于RIRI组(14.44±1.91比40.89±4.53, t=10.137, P<0.05);LAM组小鼠IL-1β、Caspase-1、NLRP3、ASC的信使RNA(mRNA)水平明显低于R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β为2.56±0.09比4.98±0.44, t=7.932, P<0.05;Caspase-1为1.77±0.12比4.00±0.22, t=12.160, P<0.05;NLRP3为2.43±0.28比4.71±0.28, t=16.474, P<0.05;ASC为1.99±0.16比3.14±0.17, t=15.977, P<0.05);LAM组小鼠GRP78、p-eIF2α/eIF2α、CHOP蛋白水平明显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P78为0.472±0.026比1.215±0.073, t=26.501, P<0.05;eIF2α/p-eIF2α为0.697±0.016比0.871±0.028, t=9.877, P<0.05;0.621±0.035比1.086±0.115, t=5.419, P<0.05)。 结论:Dectin-1拮抗剂Laminarin可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焦亡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